个人档案姓名:安迪·罗迪克(Andy Roddick)

昵称:A-ROD
绰号:美国大炮
性别:男
国籍:美国
生日:1982.08.30
出生地:奥马哈(美国内布拉斯加州)
常住地:奥斯汀(美国德克萨斯州)
身高:6英尺2英寸(1.88米)
体重:195磅(88.6公斤)
婚姻状况:已婚(妻子:布鲁克林)
赞助商:Lacoste
球鞋:Babolat Propulse
球拍:Babolat Pure Drive Roddick Plus
握拍:右手
转入职业时间:2000年
教练:斯特凡基
个人喜好

最喜欢的食物:批萨,汉堡,牛排
最喜欢的水果:橘子
最喜欢的颜色:黑色(“因为黑色在很多地方都能见到”),蓝色
最喜欢的帽子:红色Rbk
最喜欢的科目:历史
最喜欢的节日:圣诞节,万圣节
最喜欢的电影:American Pie2,Austin Power,Save The Last Dance
最喜欢的电视节目:South Park
最喜欢的书:Harry Potter
最喜欢的车:a silver Mercedes SUV
最喜欢的篮球队:迈阿密热火
最喜欢的棒球队:海风队
最喜欢的足球队:MANU
最喜欢的Beatles的歌:Let It Be,Lucy In The Sky With Diamonds
最喜欢游览的城市:New York
最喜欢的歌手:Beatles,Dave Matthews,Maroon5,Jason Mraz,Counting Crows,Tom Pretty,Justin Timberland,John Mayer
随身必带的物品:笔记本电脑,DVD机,MP3(“这些都是我的玩具,是我的迷你娱乐中心”)
最佳约会场所:在典礼或Party上(“我在酒吧里会感觉不舒服:奶酪的味道令我作呕”)
最讨厌什么:有人通过网络给我寄短裤
最不喜欢自己性格里的哪个部分:脾气(“2002年一年我摔坏了57只球拍,现在好多了”)
最新数据数据更新至2009年8月31日

现单打世界排名:6
现双打世界排名:86
单打最高排名:1(2003年11月3日)
双打最高排名:85(2009年7月20日)
单打冠军头衔:27
双打冠军头衔:4
职业生涯总战绩:单打:507胜161负双打:53胜37负
职业生涯总奖金:16,866,084美元
2009总战绩:单打:48胜13负 冠军:1双打:5胜1负 冠军:1
2009总奖金:2,235,719美元
个人简介

全名为安德鲁•斯蒂芬•罗迪克,昵称“A-Rod”。美国最著名的运动员之一,他的专访出现在各类非体育类杂志中,如音乐杂志《滚石》、时尚杂志《Vogue》……2003年冬季刊《人物》杂志评选的“当代最性感男性”中最性感的运动员。2003年11月8日主持了当红喜剧节目《周六晚间秀》,成为继克里斯•埃弗特之后第二位有幸主持该节目的网球运动员,此前的30年内也只有11位运动员受到垂青。
罗迪克的父亲杰瑞是一个投资家,母亲布兰奇主管着安迪•罗迪克基金会,此基金会自2001年以来已为近10个慈善团体筹集资金超过825万美元。他的基金会受到埃尔顿•约翰、莱昂内尔•里奇、辛迪•克劳福德以及唐娜•桑玛等各界名流的支持。现在位于德克萨斯州圣安东尼奥的安迪•罗迪克青少年网球计划已帮助150位贫困孩子,这项计划除了提供三项大学奖学金外还提供四项基于私立学校的基本奖学金。罗迪克赢得了2004年ATP阿瑟•阿什慈善奖。他的二哥约翰1996-98年就读于佐治亚大学,当时也是全美网球赛选手,现在,他在圣安东尼奥经营一家网球学校。
大哥劳伦斯是圣安东尼奥当地的指压治疗师,他曾是一位出色的跳板运动员,入选过国家队。罗迪克是内布拉斯加大学橄榄球队的狂热球迷。4岁半的时候全家搬到了德克萨斯州的奥斯汀,10岁时又搬到了博卡拉顿,2003年11月又回到奥斯汀。读高中时罗迪克和后来达维斯杯的队友马蒂•费什都是校篮球队的成员,1999年费什和罗迪克一起训练和生活。罗迪克的爱好是听音乐(最喜欢听戴夫•马修斯乐队和约翰•梅耶的歌)和看电影(最喜欢《肖申克的救赎》)。

2004年6月入选《人物》杂志“50位最性感的单身男性”,2006年又入选该杂志“当代最性感男性”。2001年以来罗迪克在22次戴维斯杯比赛中取得了单打31胜11负的成绩,获胜场次在美国戴维斯杯的历史上仅次于麦肯罗的41场。2006年5月,罗迪克被乔治•W•布什总统任命为政府运动与健康理事会的顾问。2007年夏天他成为《男性健身》杂志的封面人物。训练师是道格•斯普林,原ATP巡回赛的训练师。教练是拉里•斯特凡基。
在自己第一个完整的职业赛季中,19岁的罗迪克在ATP巡回赛中共赢得了3项锦标,并在19岁零4个月的时候成为ATP设立职业排名以来进入前20名的最年轻的选手,自桑普拉斯在1990年自己19岁的时候在一个赛季中赢得4项冠军以来,他也是能够在同样的年纪取得同样不俗成绩的第一人,当时就有人认为在桑普拉斯与阿加西逐渐老迈的美国网球界面临更新换代的时候,罗迪克已经表现出了高出同龄人一大截的实力,这毫无疑问的使得他成为了人们眼中两位前辈最合适的接班人。
仅仅是第二次出现在墨尔本公园的中央球场中,罗迪克就在2003年的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的赛场上险些创造了另一个奇迹,在1/4决赛经历300分钟共5盘大战击败摩洛哥老将艾诺伊后(最后一盘打到21-19),体力透支的罗迪克在半决赛中没能给黑马舒特勒造成太多的麻烦,遗憾的未能进入自己的首个大满贯赛决赛。此后,罗迪克又在随后的两场决赛中连续失利,先是在孟菲斯的比赛中输给了与自己一样年轻的邓特,接着在休斯敦的红土赛决赛中败给了阿加西,不过法网开赛前在奥地利的胜利多少挽回了一些他的状态下滑趋势,但是法网首轮落败亚美尼亚选手萨尔西安的大冷门却加剧了他与前教练本哈比利斯的矛盾,后者已经远远不能满足需要不断进步的罗迪克的指导要求了。
吉尔伯托的适时走入成为了一个契机,罗迪克在新教练的耐心指导下立马就取得了立竿见影的状态提升,女王草地赛的胜利大大加强了他征战温网的自信心,但是半决赛中过于急躁、还未能适当控制自己心理调节的罗迪克最终败下阵来,输给的依旧是最后的冠军,不过这一次却是只长自己一岁的费德勒。草地赛季结束之后,尽管再次与自己的第一个大满贯冠军奖杯失之交臂,罗迪克还是在接下来的北美硬地赛季中表现出了绝佳的竞技状态,除去在莱格梅森的半决赛负于英国老将亨曼以外,罗迪克走上纽约的赛场之前带来的是21场比赛20胜的惊人战绩,连夺多伦多和辛辛那提两站大师系列赛锦标,上一个取得如此胜率的还是他的老师吉尔伯托在20年前做到的,不过他那一次最终并没有在美网的比赛中获胜,而是首轮出局。
结果如我们看到的,罗迪克一路顺利的击败了亨曼、柳比西奇、萨莱塔、马力斯、沙尔肯,以及在半决赛中惊险逆转赛点击败纳尔班迪安,最终在决赛凭借完美的表现完胜西班牙的法网冠军费雷罗之后,有一颗星星就此亮了起来,在下一个10年的时间中,他的名字也将与费雷罗、费德勒、休伊特以及萨芬等人并列在一起,为开创另一片男子网坛的时代而努力,在休斯敦的大师杯赛场上,他已经实现了自己的第二个目标,成为美国网球界另一个夺得年终世界排名第一荣誉的选手,下一个目标将会是什么?我们目前能预见的只是他将再一次站在墨尔本的赛场,为去年未圆的澳网冠军梦想而努力,让我们为安迪加油!
罗迪克真的尽了全力,但与费德勒在各项技术环节可谓全方面的差距,还是让他难以撼动瑞士球王在纽约家门口建立起的耻辱性霸权。以前是阿加西,现在是罗迪克,美利坚自己的偶像依旧未能让瑞士快车侵占到自家后院的“帝国大厦”有任何坍塌的迹象,相反却是能力与自信日渐拉大差距的残酷现实被拔高到了令人担心和忧虑的高度。
10连败,安迪仍未痊愈的伤口又添了一道伤痕,赛后的他究竟是感觉无奈、沮丧、还是哀叹,这些我们无从而知,但从其教练吉米-康纳斯与莅临现场观战的阿加西两位超级巨星前辈略显严肃的观战神情来看,显然他们对于以罗迪克为代表的美国男子网球接下来应选择的道路已经心升悲悯之情。
考虑到两人在底线攻防实力以及稳定性两方面的明显差距,罗迪克比赛中一如既往的将搏取胜利的突破口定位在了随球上网的发上策略上,力求凭借强劲的发球来为自己觅到上到网前,持续向稳守底线的费德勒施压的良机,因此在发球局中他也是坚定的贯彻这一战术。当然,从前两盘两人一路拼至抢7的鏖战局面来看,康纳斯向罗迪克灌输的这一策略还是比较成功的,成功率相当高的一发有效的抑制住了费德勒在底线随心所欲的调动优势,同时迫使费德勒在接对方迅猛的发球时必须提高回球的质量与角度,才能反抑制住罗迪克强行侧身,以其标志性正手击打出精准落点攻势的凶猛势头,而同样的在面对罗迪克快步冲到网前施加的持续压迫时,费德勒也必须要打出更高质量的穿越,才能破除自己处于防守态势时的被动。
只不过,罗迪克这一效仿桑普拉斯依葫芦画瓢式的发上打法却有其致命缺陷,那就是安迪在自己反手位的致命弱势,及其仍有待训练加强的网前截击嗅觉以及各项技术综合性的运用能力。
比赛中我们经常能看到费德勒基本上会把接发的路线盯在罗迪克的反手位,一是防止其侧身采用强大的加压正手进攻,二来也可迫使反手击球技术稍逊的安迪难以将先前迅猛发球引出的优势地位延续下去,因为通常后者在反手位只能以速度和力道偏软的切削和斜线回击来做防守型的过渡,如此这般一来一去,进攻的主导地位瞬间就会被费德勒夺走,而解读比赛能力超强的球王自然是不会错失良机,两三拍的连续大角度调动之后即可轻松解决这一分的争夺,而这也是两人在主动得分统计相差不多,但罗迪克仅是依靠漂亮的ACE和发球直接得分,但在多拍运动战中费德勒却全面占优的直接原因。
其次,空有一身绝世发球本领的罗迪克网前截击的技术也比较粗糙,这一点与老前辈桑普拉斯等人自是相差甚远,包括随球冲网的时机、网前选位、截击手感以及对费德勒穿越路线的预判等各环节方面均是仍有待大幅提高。比如在冲网时机方面的选择,罗迪克的处理就稍显毛躁,落点并不深的切削球基本是送向费德勒的反手位,殊不知等在原地的球王早已调整好脚步只待反手一击制胜;另外,罗迪克在网前面临费德勒的穿越球时,在拍面的掌控、力道以及角度的把握上都略显技术功底不到家,比如在应对费德勒轮番采用的直线半高上旋以及过网急坠的斜线下旋穿越时,罗迪克无论是在预判还是截击技术的运用上都倍显被动,球不是呼啸的从身边飞过,就是落在脚边无法借力反弹,再不就是对拍面的控制旋转过大直接把球切飞出了界,从而导致自己接连在像前两盘抢7中段这样的关键时刻连续丢分,输球自然也就不可避免了。
当然,在康纳斯的教导和帮助下,罗迪克已经在不可避免的“交学费”阶段做出了一些改变性的尝试,这本身已经是可喜的自我调整,只不过球网对面的费德勒太过强大和全面,再做努力的安迪是否以后能够再现桑普拉斯式的绚烂与强势,一切只能看缘分了,因为至少从现状来看,短期内他所要改进的环节还有许多,而保持在同一水准的费德勒却仍旧难以让人觅得哪怕是一丝衰落的势头。
2009年4月19日,美国当地时间周五,罗迪克的婚礼在家乡德克萨斯州的奥斯丁低调进行,仅邀请了少数亲友到一家乡村俱乐部参加婚宴。小罗的观礼嘉宾中有不少网球界人士,包括好友费什、布雷克等现役球员,以及阿加西和格拉芙这对网坛头号神仙眷侣。著名歌星埃尔顿・约翰特地从拉斯维加斯赶来,为老友的婚宴献唱一曲助兴。罗迪克不但放弃蒙特卡洛站,其后的巴塞罗那公开赛也照样放假——没什么比去哥斯达黎加度蜜月更重要。
“罗太”布鲁克林今年21岁,是《体育画报》御用泳装名模。她与小罗相识于2007年美网期间,一向绯闻多多的小罗这回被收拾得服服帖帖,才拍拖半年就向她求婚。在订婚快一年之后,他们终于正式“拉埋天窗”。
2009年7月5日,罗迪克在温网半决赛中淘汰夺冠大热门安迪•穆雷后,第三次在温布尔登决赛中遭遇费德勒。这场比赛吸引了包括桑普拉斯、比约伯格、巴拉克和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等各界名流到场,这不仅是因为费德勒如果拿到本届温网冠军,将打破桑普拉斯14个大满贯冠军的记录并重新登顶世界第一,也因为安迪在去年沉迷过后,师从名教头斯蒂凡基在09年上半个赛季取得了长足进步(澳网打进四强,最不擅长的红土场法网也进入16强,创造出职业生涯法网最佳战绩),尽管此前对阵费德勒有着2胜18负的尴尬纪录,但09年脱胎换骨的罗迪克也表示希望将费德勒打破桑普拉斯的记录“延后到另一个大满贯”。
一波三折的比赛终于没有辜负外界的巨大希望。安迪在前两盘完全打出了自己最强大的实力,不仅以7-5率先取得拿下一盘,在第二盘抢七局中一度握有4个盘点,比赛正是在这个时候发生了转折,安迪连丢三分,面对最后一个盘点时安迪的外角发球将费德勒调出场外,费德勒只能勉强将球救回,安迪冲到网前,却将一个几乎不可能打丢的高压送向了场外,费德勒再追2分一举拿下第二盘,此后安迪斗志有些下降(甚至在第三盘开始时错误地走向了费德勒的那一边场地),又在第三盘中输掉抢七,第四盘以6-3扳回,决胜盘激战30局,以14-16抱憾再次屈居亚军。媒体将其称作去年费纳史诗般对决的续篇,时间稍短但精彩程度毫不逊色。4小时19分钟、共77局、决胜盘30局,恐怖的数据背后是罗迪克在面对费德勒时沉着冷静。敢打敢拼的巨大蜕变。尽管最后安迪还是输掉了比赛,但也让人看到了他重新崛起的希望。安迪一直遭人诟病的反手和网前技术在半决赛和决赛中不但没有太多失误,甚至经常打出制胜分,强大的发球更多采用追身的线路,往往在面临破发点时轻松化解危机,而此前毛躁的心理问题也不见了,便是在出人意料地输掉第二盘之后,费德勒也只从安迪手上抢下过一个发球局。
比赛结束后安迪仍然保持着自己一贯的幽默,他向桑普拉斯说道:“很抱歉,皮特,但我已经尽力了!”罗迪克最终没能挡住费德勒的脚步,遗憾地又一次获得温网亚军。然而媒体给了他很高的评价,甚至说这是一场没有输家的比赛,并预言安迪在接下来的美网中会有上佳表现,特别是现在小德状态不佳,纳达尔膝伤未愈的情况下,罗迪克尽管积分仍落后德尔波特罗,却成为了挑战四巨头的最佳人选。
但决赛中罗迪克救球几次摔倒,尽管他当时表示没有大碍,但赛后检查显示伤到了右臀屈肌,安迪决定退出戴维斯杯的比赛。
职业生涯2000年:4胜5负(胜率:44.4%)
年终Top 200最年轻的选手(18岁零3个月)。作为青少年组的第一名,以一盘未失的成绩赢得澳网冠军(击败安西奇)和美网冠军(击败吉内普里)。成为1959年的布奇•布奇霍尔兹之后第一位赢得澳网青少年组冠军的美国人,也是92年的布莱恩•邓恩之后第一位获得青少年组世界第一的美国人。在迈阿密大师系列赛上获得第一场ATP比赛的胜利(击败维森特,最后负于阿加西)。4月11日接受右膝关节手术。在华盛顿首次闯入四分之一决赛(负于阿加西)。在奥斯汀第一次获得挑战赛的冠军。
2001年:42胜16负(胜率:72.4%)

ATP Top 20 最年轻的选手。仅次于90年赢得4个冠军的桑普拉斯,成为在同一赛季赢得至少3个冠军的最年轻的美国选手。在瑞士进行的第一轮比赛中完成个人戴维斯杯首秀。以全年不败的战绩(3-0)帮助美国队重回戴维斯杯世界组。在迈阿密大师系列赛上打入四分之一决赛,战胜了前世界第一里奥斯和桑普拉斯(最后负于休伊特)。
在亚特兰大完成个人红土首秀,并获得了职业生涯的第一个冠军(击败马里瑟),所有比赛只丢一盘。仅次于1992年2月的张德培,成为获得ATP冠军头衔最年轻的美国选手。以一盘未失的战绩赢得休斯敦赛冠军(击败李)。是自92年考瑞尔之后第一位获得连续两站红土赛事冠军的美国人。第一次在罗兰加洛斯参赛并打入第三轮。在第二轮中,克服了抽筋的困扰,在决胜盘以7-5战胜了张德培,并创造了巡回赛37个ace球的纪录。在第三轮对阵休伊特的比赛中,在第三盘战至2-2的情况下,由于左腿肌腱受伤而退赛。在华盛顿赛获得第一个硬地冠军(击败沙尔肯)。在美网打入四分之一决赛(输给了最后的冠军休伊特)。在德尔雷海滩赛与甘比尔搭档获得第一个ATP双打冠军。
2002年:56胜22负(胜率:71.8%)
自92年张德培之后,进入年终Top 10最年轻的美国人。获得了孟菲斯和休斯敦赛的冠军,德尔雷海滩赛的亚军。创造了戴维斯杯比赛4战全胜的纪录。与费什搭档获得休斯敦赛双打冠军,成为该赛季唯一一位在ATP赛事中包揽单双打冠军的选手。在多伦多首次闯入大师系列赛决赛(负于卡纳斯)。再次闯入美网四分之一决赛(负于最后的冠军桑普拉斯)。
2003年:72胜19负(胜率:79.1%)

1973年ATP设立职业排名以来成为世界第一的最年轻的美国选手(21岁零3个月),在整个排名中仅次于休伊特(2001年,20岁零8个月)。从上一年的第十蹿升到第一,是史上成为世界第一的选手中上升步伐最大的一位。第六位成为世界第一的美国人(桑普拉斯6次,康纳斯5次,麦肯罗4次,考瑞尔1次,阿加西1次)。在3种不同类型的场地上8次闯入决赛,6次夺冠。在拯救赛点后赢得了一场比赛,这场比赛被列入ATP年度五佳。
截至五月创造了25胜11负,1个冠军的新纪录,此后在教练布拉德•吉尔伯特的指导下取得47胜8负,并有5个冠军入账,其中包括夏季硬地赛季取得的27胜1负的骄人战绩。疯狂地取得了19连胜,此间赢得了大师系列赛蒙特利尔(半决赛战胜费德勒,决赛战胜纳尔班迪安)和辛辛那提(挽救2个赛点后战胜了费什)的冠军。美网半决赛,在2盘落后和对方取得赛点的情况下,罗迪克振作士气,击败了纳尔班迪安;决赛中,他又战胜了费雷罗。他还获得了圣波尔滕赛、女王杯赛和印第安纳波利斯站的冠军,孟菲斯和休斯敦的亚军。澳网四分之一决赛,第五盘创造了21-19的大满贯长盘纪录,战胜了埃尔•艾诺伊。职业生涯奖金创新高,达3,227,342美元。
2004年:74胜18负(胜率:80.4%)
赢得4个冠军,以单打6胜2负的战绩帮助美国队继97年之后再次闯入戴维斯杯决赛。获得4个亚军,包括他的第一个温布尔顿决赛(负于费德勒)。单赛季打了创个人纪录的92场比赛,同时在ATP巡回赛中以生涯新高的74胜和费德勒并列榜首。9月24日在与沃尔特切克夫的戴维斯杯半决赛中,一记时速高达155英里的发球也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获得圣何塞和迈阿密大师系列赛的冠军,并在女王杯赛和印第安纳波利斯成功卫冕。在多伦多大师系列赛屈居亚军(负于费德勒)。以1,017个ace在ATP巡回赛ace球榜上高居榜首。
2005年:59胜14负(胜率:80.8%)
赢得了圣何塞、休斯敦、女王杯和华盛顿赛的冠军,此后在里昂获得的冠军也是他职业生涯的第20个冠军头衔。屈居温布尔顿和辛辛那提大师系列赛的亚军(都负于费德勒)。在战胜了比利时的罗切斯兄弟后,率领美国队重回06年戴维斯杯世界组,其中包括与奥利弗•罗切斯的耗时4小时32分钟的五盘大战。这场比赛是89年引入抢七后美国人在该项赛事中耗时最长的比赛。从9月25日的这场战胜奥利弗•罗切斯的戴维斯杯比赛第五盘到巴黎赛四分之一决赛被费雷尔破发的第一局,罗迪克在整整8场比赛中保住了连续98个发球局,也创造了个人纪录。他在这场四分之一决赛中背部受伤,输掉了随后的半决赛。进入年终大师杯,但由于背伤不得不退赛。
2006年:49胜20负(胜率:71.0%)

这位美国2号男单获得了辛辛那提大师系列赛的冠军(击败费雷罗),在美网闯进个人第四个大满贯决赛(负于费德勒)。师从前世界第一吉米•康纳斯之后在夏季巡回赛中取得了18胜2负的佳绩,包括在印第安纳波利斯的亚军(第三盘抢七负于布雷克)。自2002年10月28日之后罗迪克于7月10日首次跌出世界前十,但在4周后,取得辛辛那提站冠军的他重返世界前十。在大师杯小组赛中,1胜2负,虽然在与费德勒比赛的第二盘抢七中拿到过3个赛点。在莫斯科举行的戴维斯杯半决赛中,罗迪克第一场比赛三盘不敌萨芬,随后又在耗时4小时48分钟的比赛中第五盘15-17负于图萨诺夫,这也宣告了俄罗斯队取得胜利。在ATP发球榜的所有6个项目中,罗迪克全部名列前十。
2007年:54胜16负(胜率:77.1%)
连续6个赛季稳居世界前十,连续7年每年至少有一个ATP冠军入账,率领美国队继1995年之后首次获得戴维斯杯冠军。罗迪克在戴维斯杯中6战全胜,美国队在决赛中4-1战胜俄罗斯队。他是继95年皮特•桑普拉斯6站全胜之后,首位以不败战绩带领他的祖国赢得戴维斯杯冠军的美国人。进入上海大师杯并闯入半决赛(负于费雷尔)。六月,在伦敦女王杯草地赛中五年内第四度折桂(击败马哈特,拯救一个赛点)。之后闯入温布尔顿四分之一决赛(在五盘大战中负于加斯奎特)。在夏季硬地系列赛中取得15胜4负的成绩,在印第安纳波利斯进入半决赛(负于丹斯维治),在华盛顿夺冠(击败伊斯内尔),在蒙特利尔大师系列赛进入四分之一决赛(负于德约科维奇),在辛辛那提大师系列赛进入第三轮(负于费雷尔),在美网进入四分之一决赛(负于费德勒)。
在赛季前三个月,罗迪克创造了21胜5负的成绩,在全部5项赛事中,他都进入了四分之一决赛或走得更远。第三次闯入澳网半决赛(负于费德勒),在圣何塞也进入半决赛(负于最后的冠军穆雷),在孟菲斯收获亚军(负于哈斯)。三月,在战胜加斯奎特和柳比西奇之后罗迪克进入了印第安维尔斯大师系列赛的半决赛(负于纳达尔),随后在迈阿密大师系列赛与穆雷的四分之一决赛中因为左腿肌腱受伤而退赛。在戴维斯杯四分之一决赛中复出,直落三盘战胜了西班牙的沃达斯科。此前在红土上进行的戴维斯杯第一轮比赛中,罗迪克先后四盘战胜了捷克的米纳尔和伯蒂奇。在罗马大师系列赛中,进入第三轮(负于切拉),在佩莎赫进入四分之一决赛(负于孟菲尔斯),在罗兰加洛斯止步第一轮(负于安德烈夫)。
他以35胜12负的个人最好的抢七胜率领跑ATP,包括公开赛时代以来连续18局抢七胜利的纪录。这个纪录从2月的孟菲尔斯一直保持到7月初的温布尔顿,四分之一决赛中加斯奎特赢得了全部两个抢七。在ATP发球榜的所有6个项目中,罗迪克有5项名列前十,其中一发得分率(80%)、发球局胜率(91%)和二发得分率(57%)都屈居次席,ace球数量(749)排名第三,破发点挽救率(65%)排名第十。对阵排名前十选手的战绩是5胜7负,在硬地、草地、红土和室内地毯的战绩分别为38胜11负,9胜1负,5胜3负和2胜1负。
2008年:49胜18负(胜率:73.1%)

连续7个赛季世界排名前十。四次进入决赛三次夺冠。首次在一个赛季中分别战胜世界前三。罗迪克和费德勒都已经连续8年每年至少获得一个ATP冠军头衔,是现役球员中最长的。在19项比赛中,只有2次止步首轮,其他13次都进入了四分之一决赛或走得更远。在澳网止步第三轮,那场比赛中,他轰出了职业生涯最多的42记ace,但还是在这场五盘大战中(第五盘6-8)负于科尔施雷伯。夺得第三个圣何塞的冠军(击败斯泰潘内克)。两周后,在迪拜摘得职业生涯第25项桂冠,在四分之一决赛和半决赛分别战胜了世界第二、第三纳达尔和德约科维奇,决赛击败了洛佩兹。这周罗迪克55个发球局全部保发。
在迈阿密闯进半决赛(负于最后的冠军达维登科),此前的四分之一决赛中罗迪克终结了对阵世界第一费德勒的11连败。罗马赛是他参加的唯一一项红土赛事,对阵瓦林卡的半决赛中,比赛只进行了三局,罗迪克就因为右肩受伤而退出比赛。退出法网,这也终结了自己连续参加28次大满贯的纪录。在女王杯打到半决赛(负于纳达尔)。在温布尔顿第二轮输给蒂普萨勒维奇后,也创造了个人温网的最差战绩。八月份之后的战绩是16胜6负,在洛杉矶进入决赛(负于德尔波特罗),华盛顿赛(负于特洛伊奇)和美网(负于德约科维奇)都打入四分之一决赛。在马德里进行的戴维斯杯半决赛上,罗迪克两战皆负,分别输给了世界第五和第一费雷尔和纳达尔。亚洲之行中,他在北京夺得冠军(击败塞拉),而在东京止步半决赛(负于伯蒂奇)。
在赛季最后三周内,罗迪克在马德里大师系列赛止步第三轮(负于孟菲尔斯),在里昂(负于索德林)和巴黎大师赛(战胜世界第十西蒙,负于特松加)都进入了四分之一决赛。连续第六次入围大师杯,但是只打了一场比赛就因为在训练中扭伤右脚踝而退赛。在ATP发球榜上,发球局胜率(91%)和破发点挽救率(69%)都高居榜首,ace球数量(886)和一发得分率(79%)位列第二。硬地和红土战绩分别为40胜11负和4胜3负。在抢七中26胜19负,其中对阵左手持拍选手是10胜2负,对阵排名前十选手是4胜6负。
金杯银盘单打冠军(27):

2009 (1) Memphis (Indoor/Hard)
2008 (3) Beijing (Outdoor/Hard) , Dubai (Outdoor/Hard) , San Jose (Indoor/Hard)
2007 (2) Washington (Outdoor/Hard) , London / Queen's Club (Outdoor/Grass)
2006 (1) ATP Masters Series Cincinnati (Outdoor/Hard)
2005 (5) Lyon (Indoor/Carpet) , Washington (Outdoor/Hard) , London / Queen's Club (Outdoor/Grass) , Houston (Outdoor/Clay) , San Jose (Indoor/Hard)
2004 (4) Indianapolis (Outdoor/Hard) , London / Queen's Club (Outdoor/Grass) , ATP Masters Series Miami (Outdoor/Hard) , San Jose (Indoor/Hard)
2003 (6) US Open (Outdoor/Hard) , ATP Masters Series Cincinnati (Outdoor/Hard) , ATP Masters Series Canada (Outdoor/Hard) , Indianapolis (Outdoor/Hard) , London / Queen's Club (Outdoor/Grass) , St. Poelten (Outdoor/Clay)
2002 (2) Houston (Outdoor/Clay) , Memphis (Indoor/Hard)
2001 (3) Washington (Outdoor/Hard) , Houston (Outdoor/Clay) , Atlanta (Outdoor/Clay)
单打亚军(17):
2009 (3) Washington (Outdoor/Hard) , Wimbledon (Outdoor/Grass) , Doha (Outdoor/Hard)
2008 (1) Los Angeles (Outdoor/Hard)
2007 (1) Memphis (Indoor/Hard)
2006 (2) US Open (Outdoor/Hard) , Indianapolis (Outdoor/Hard)
2005 (2) ATP Masters Series Cincinnati (Outdoor/Hard) , Wimbledon (Outdoor/Grass)
2004 (4) Bangkok (Indoor/Hard) , ATP Masters Series Canada (Outdoor/Hard) , Wimbledon (Outdoor/Grass) , Houston (Outdoor/Clay)
2003 (2) Houston (Outdoor/Clay) , Memphis (Indoor/Hard)
2002 (2) ATP Masters Series Canada (Outdoor/Hard) , Delray Beach (Outdoor/Hard)
双打冠军(4):
2009 (1) ATP World Tour Masters 1000 Indian Wells (w/Fish, Outdoor/Hard)
2006 (1) Indianapolis (w/Reynolds, Outdoor/Hard)
2002 (1) Houston (w/Fish, Outdoor/Clay)
2001 (1) Delray Beach (w/Gambill, Outdoor/Hard)
双打亚军(2):
2004 (1) Doha (w/Koubek, Outdoor/Hard)
2001 (1) Los Angeles (w/Gambill, Outdoor/Hard)
四大满贯及大师杯单打战绩
年份
澳网
法网
温网
美网
大师杯
2000
/
/
/
第一轮
/
2001
/
第三轮
第三轮
八强
/
2002
第二轮
第一轮
第三轮
八强
/
2003
四强
第一轮
四强
冠军
四强
2004
八强
第二轮
亚军
八强
四强
2005
四强
第二轮
亚军
第一轮
/
2006
十六强
第一轮
第三轮
亚军
小组赛
2007
四强
第一轮
八强
八强
四强
2008
第三轮
/
第二轮
八强
小组赛
2009
四强
十六强
亚军
第三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