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范大学校报副刊“大夏之声”
大夏之声 为华东师大第二任校长刘佛年先生所提。
概况创刊:1987年
性质:校报副刊(党委宣传部、校报编辑部主管,校团委协办)
刊物名称:《大夏之声》
刊物简介:
以学生的眼光看校园,以校园的眼光看世界
《大夏之声》系华东师范大学校报副刊,是华东师大唯一一份由本科生自主编辑出版的校级学生平面媒体。她始创于1987年,至今已栉风沐雨二十多个年头,已发行336期(截止2010年5月)。在一批批大夏人的辛勤耕耘下,现已成为沪上各大高校中成立最早、发行量最大、发行期数最多、最为规范的学生报纸之一,在长江三角洲地区有着一定的知名度。
作为华东师大学生自己的报纸,《大夏之声》定位于“以学生的眼光看校园,以校园的眼光看世界”,继承师大的人文传统,记录师大人所思所想,探索师大精神,追踪校园热点,关注社会民生,在长期实践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在校内外都形成了相当的影响。
人员《大夏之声》由校党委宣传部指导、校团委协办,报社下设:
采访部、编辑部、外联部、社务部、摄影部五大组织机构。
在《大夏之声》近60人的记者队伍中,有媒体实习经历者不乏其人,“华东师大新生代作家群”中的年轻作家不少也是报社成员。上海电视台、《青年报》、《外滩画报》等沪上知名媒体里都有《大夏之声》前辈或现任成员的身影。据不完全统计,仅2007年,《大夏之声》学生记者在《光明日报》、《新民晚报》、《新闻晨报》、《青年报》、《上海商报》、《高考金刊》、《现代大学生》等多家媒体发表署名作品近百篇。
编辑出版《大夏之声》每月出版,分“新时空”和“亚文化”等共四个版面。(版面为四开大版面)“新时空”版,以话题新闻主打,本着“速度、深度、广度”的理念,紧贴大学生思想脉搏,关注社会和校园的契合点,抱着“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的务实态度,深入挖掘了2007特奥会、大学生实习、学生平面媒体、校园广告单、大学生时尚消费观,反映学校管理问题与大学生精神状况的“挤与空”等焦点话题。“亚文化”版,以“做师大学子的笔会”为目标,刊载校园原创作品。近20个固定栏目,内容涉及博客推荐、小说连载、哲理漫画、时评杂文、诗歌随笔、文艺评论等,着力打造师大学子的精神家园,深受广大学生的欢迎。
《大夏之声》在校外也打出了自己的品牌,所刊内容被《文汇报》、《新民晚报》、《中国青年报》、《萌芽》、《大学生》、《写作》、《大学生精品文库》等大型书报、杂志全文或者部分转载,还得到了赵丽宏、沙叶新、格非、陈丹燕等著名作家的关心和支持。
中国(上海)高校传媒联盟2007年,《大夏之声》代表华东师大,参加了首届上海高校学生新闻团体研讨会,相关发言刊载在《文汇报》上;参加了由复旦大学组织的,首都高校学生媒体联盟参与的“上海高校媒体联盟成立讨论会”。2009年与兄弟媒体《研究生界》共同发起并加入《中国青年报》领导的“中国(上海)高校传媒联盟”,并带领华东师大成为首任理事长。
发行《大夏之声》随校报发行,每期发行量为11000余份,是上海市发行量最大的学生媒体,在全市范围内有着广泛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