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宁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1-03-15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历史沿革

“缅宁”是临沧县(今临翔区)的旧称,清代乾隆十二年(1747)至1954年,此名共沿用了207年,其文化底蕴深厚,传承久远。

“缅宁”名由何来,据史书记载,乾隆时期,当地名为勐缅,时土官争立,朝廷得知,派官员治理,废土官设流官管理,史书称之为“改土归流”,同时也将“勐缅”改为“缅宁”,并由乾隆皇帝“钦定”。《缅宁厅乡土志》载:“国朝乾隆十一年,承袭者名君锡,兄弟争立,相仇杀,上官知之,遂改土归流设通判,赐名曰‘缅宁’,为顺宁府分防”。可见改土归流的原因。再看其他史书怎样记述,《西南边城缅宁》记载:“……总督张允随请改土归流,于是自乾隆十二年起,通判由顺宁府属的右甸移来,‘缅宁’二字也便由皇帝老官‘钦定’下来了”。《临沧县志》载:“清高宗(乾隆)十一年(1746)颁赐称缅宁,意为边远安宁”。回首缅宁,两百多年的文化积淀,是临沧县(今临翔区)迄今为止有文字记载以来最长的一个时期,体现出“缅宁”一词较强的历史性。

皇帝钦定,自然有一定的内涵在里面,究竟“缅宁”一词有什么含义,再来看看《西南边城缅宁》的记述:“为什么要叫‘缅宁’呢?一则是照说文上注解:缅:细丝也,绵邈之称也;宁:安也,是即边远安宁之意;二则是这儿原名‘勐缅’今因土官争立而改流,自然希望它永远安宁下去,不再纷乱,定名为‘缅宁’即‘勐缅从此安宁’之意;三则是与勐缅邻近的缅甸,由明以来为国家边患,……缅甸安宁无事,自是卧在京师的龙榻上的‘孤家’迫切的愿望。把这三方面综合起来,可知这地方之所以命名为‘缅宁’意思就在‘祷祝邻近缅甸的边远勐缅永久安宁下去’”。边疆安宁便成为史书对“缅宁”的诠释。

“缅宁”之缅,沿用“勐缅”之缅,系傣语音译的汉字,其意为拉祜、夷人(《临沧县民族志》第1页)。因“缅宁”为改土归流时汉族等各民族大量涌入的时期命名,“缅宁”一词是用汉族文字、傣族语音表述拉祜等民族。足见各民族和睦相处、相互共融的民族大家庭关系。其意还具有:各民族和平共处、团结安宁之意。其间的边疆、民族睦邻友好,也就是“缅宁”一词表述的民族性,是当地的一大特色,是选定地名的一个取向和主题,值得研究。寓意深刻,表露出皇帝对边疆对少数民族的热爱。

再者缅宁是云南省通往缅甸乃至东南亚的门户之一,自古就有商贸往来,且缅宁之缅与缅甸之缅相同,预示祖国边疆稳定、民族团结、共同发展。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