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胥氏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2-05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解释】华胥氏,神话传说中女娲和伏羲的母亲。

【简介】从人类学、考古学、民俗学等方面考证的结果来看,华胥氏是我国上古时期母系民族部落的一位杰出的女首领,是伏羲、女娲的生身之母。

【伏羲的由来】相传伏羲的母亲华胥氏外出,在雷泽中无意中看到一个特大的脚印,好奇的华胥用她的足迹丈量了大人的足迹,不知不觉感应受孕,怀胎十二年后,伏羲降生了。《春秋世谱》中说:“华胥生男名伏羲,生女名女娲”。《山海经·内东经·郭注》中说:“华胥履大迹生伏羲”,“燧人之世有大迹,华胥履之而生庖羲氏”。 晋代皇甫谧《帝王世纪》说:“太昊帝庖牺氏,风姓也,燧人之世有巨人迹出于雷泽,华胥以足履之,有娠,生伏羲于成纪。”东晋王嘉《拾遗记》说:“春皇者,庖牺之别号。所都之国有华胥之州,神母游其上,有青虹绕神母,久而方灭,即觉有娠,历十二年而生庖牺。”唐司马贞《补史记·三皇本纪》说:“太暤包牺氏,风姓,代燧人氏继天而王。母曰华胥,履大人迹于雷泽,而生庖牺于成纪。蛇身人首,有圣德。”

【华胥氏族】华嬃氏,伏羲氏与女娲氏的母族。可能属燧人氏集团的氏族之一的原始的华族。

【中国神话时代的神】第一阶段:

混沌(天地),烛龙(北极光),巨灵(河神),五神山,燧人氏……都属“自然灵崇拜”。

第二阶段:

华嬃氏(花灵),伏羲氏(葫芦),神农氏(五谷神)……都属“植物灵崇拜”。

还有一个有巢氏,古书上找不到他的谱系,可能与燧人氏同期,巢居民。

【华嬃氏谱系】一、伏羲氏之前为华嬃氏,《太平御览》引《诗含玉露》:“大迹出雷泽,华胥履之,生伏牺”。

二、伏羲氏之前是燧人氏,《绎史》引《帝王世纪》:“燧人氏没,庖牺氏代之继天而王,首德于木,为百王先”。

三、华胥氏为燧人氏时代的氏族,《史记·补三皇本纪》:“太昊庖牺氏,风姓,代燧人氏继天而王,母曰华胥”。

四、伏羲氏之后为女娲氏,《史记·补三皇本纪》:“女娲氏亦风姓……代宓牺立,号曰女希氏”。

五、伏羲、女娲俱为兄妹,《汉书人表考》引《春秋世谱》:“华胥生男为伏羲,生女为女娲”。

六、伏羲、女娲为夫妻,《全唐诗·卢仝与马异结交诗》:“女娲本是伏羲妇,恐天怒,捣炼五色石,引日月之针,五星之缕把天补”。

七、女娲氏之后为大庭氏,《太平御览》引《遁甲开山图》:“女娲氏没,大庭氏王有天下”。

八、伏羲氏之后是神农氏,《周易·系辞下传》:“包牺氏没,神农氏作”。

九、燧人、伏羲、神农为三皇;《绎史》引《尚书大传》:“遂人为遂皇、伏羲为戏皇、神农为农皇”。《绎史》引《礼含文嘉》:“三皇:虑戏、燧人、神农”;《白虎通》:“三皇者,何也?谓伏羲、神农、燧人也。或曰:伏羲、神农、祝融也”。

十、伏羲氏时代历史悠久,枝繁叶茂,《太平御览》引《遁甲开山图》载:“柏皇氏、中央氏、粟陆氏、骊蓄氏、轩辕氏、赫胥氏、尊卢氏、祝融氏、混沌氏、昊英氏、有巢氏、葛天氏、阴康氏、朱襄氏、无怀氏,凡十五代,皆袭庖牺之号。自无怀氏以上,经史不载,莫知都之何在”;《庄子·怯箧》载:“昔者容成氏、大庭氏、伯皇氏、中央氏、粟陆氏、骊蓄氏、轩辕氏、赫胥氏、尊卢氏、祝融氏、伏戏氏、神农氏。当是时也,民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乐其俗,安其居。邻国相望,鸡狗之声相闻,而老死不相往来。”

第一、二,说明华胥氏为燧人氏族中的成员,是较早的有文化的人类,崇拜太阳、火等“自然灵”。

华胥氏族处于母系氏族公社时期,文字初具雏形,语言以“华”音为基,华代表一起美丽(繁盛)的事物,古作“光华”解,燧人氏崇拜太阳与火,因为称“华”,如火华,由于花果瓜菜有艳丽的“光华”,故又以华称瓜果,如树华,甲骨文的“华”字,就是一株挂着果实的花树。后因避免“光华”和“花华”混淆,才创造了“花”字。因此,华胥氏时代前期,可能是太阳、雷电与火等光华崇拜(自然灵崇拜),后期则是花华崇拜(植物灵崇拜)。

【华胥氏的贡献】根据以上史书的记载,华胥氏为风姓。她在现在的古雷泽(今山东济宁泗水县华胥山华村水库)边感孕,生下伏羲,在山东的承注山(济宁南四十里)生下女娲。由此,开辟了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为了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为了继承和传播辉煌的华胥文化,她踏遍了中华大地的山山水水,山东的济宁、四川的阆中、甘肃的天水、陕北的延川都留下了她的足迹。殷函、尹红卿编译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开首卷写到:“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从华胥氏开始,她是中华民族的始祖母。华胥氏生伏羲、女娲,伏羲、女娲生少典,少典生炎黄二帝”。这些文献典籍的记述,都清楚地说明了正是由于华胥氏生养了伏羲、女娲再由伏羲女娲结合成婚,才繁衍出了中华民族。因此,华胥氏是华夏之根,民族之母,是华夏子孙的繁衍之根。

华胥文化对人类历史文化的主要贡献有:制嫁娶之礼,使远古人类逐渐摆脱乱婚、群婚的状态;造网罟教渔猎,发明了渔网捕猎,成为畜牧文化的源头;作书契以带绳结,有了简单文字;伏羲坐于方坛之上,听八方之气,乃画八卦,开始了人类从规律上认识大自然,后来被炎黄的后裔逐步发展成为《易经》;女娲作笙簧,产生了人类最早的乐器,成为中华音乐的起源。华胥镇这个地名就因为它是华胥氏生息繁衍劳动过的地方而得名。

【考古发现】考古发现已经证明,陕西蓝田地区有130多万年人类活动的历史,是人类生息繁衍的摇篮。在华胥镇附近,发现旧石器遗址数十处之多,新石器人类遗址20多处,这些都证明华胥镇一直是人类活动的重要区域。所以传说中的华胥古国遗址就在现在的华胥镇这个说法是可信的。至于华胥古国的社会状况是什么样子,由于那个时代没有文字,今天的人已经很难说清楚了。学者顾实先生在《华夏考源》中说过胥、雅、夏等古字相通,华胥就是华夏,可见华胥文化和我们几千年的华夏文明关系极其密切。

【相关传说】有关华胥传说流传至今最有名的有:女娲补天、女娲造人、伏羲画卦、伏羲女娲兄妹结婚延续人类和黄帝梦游华胥国等。其中在民间广泛传播,而少见于古籍记载的是伏羲女娲兄妹结婚这个传说。传说华胥氏族的成员在一次大水灾中,遭受了灭顶之灾,只有伏羲女娲两兄妹,因为坐在葫芦里,被漂到了蓝田临潼交接的一座山上,才幸免遇难。当他们看到这个世界就剩下他们两个人,为了人类延续,结为夫妻。在结婚前,他们对天发誓说:若苍天允许我们兄妹结为夫妻,繁衍人类,四山之烟聚而滚磨合。发完誓,他们两个人把磨石推下沟去。这时只见四山之烟果然聚合,再看磨扇也紧紧的合在一起,于是两人结为夫妻。后人为了纪念伏羲、女娲结合,繁衍人类的功劳,就把他们所在的山叫磨合山,滚磨盘的沟叫磨盘沟,并在磨合山上修建了人种庙,后来因人种庙名字不雅,改称仁宗庙。而且据一些专家考证在一些少数民族地区,也有类似的传说故事,这就可以说明华胥不仅是汉族的祖先,而且很可能也是我国一些少数民族的祖先。

而在黄帝梦游华胥国的传说中,则透露了更多的关于母系氏族时代,人们社会生活的一些基本情况。《列子》中说,黄帝梦游华胥国,华胥之人其国无帅长,自然而已;其民无嗜好。自然而已;不知乐生,不知恶死,故无夭殇;不知亲己,不知疏物,故无所爱憎,不知背逆,不知向顺,故无所利害,表明在母系氏族原始共产社会的一种社会形态,部落成员间人人平等,没有私人占有的嗜好等一些情况,传说黄帝在吸收了华胥国的一些治国经验后,经过二十八年的治理,达到了天下大治。至今华胥镇保留有一块关于记载三皇功绩的碑石,其中一通碑石上,中间有华胥国三个大字,左边有伏羲肇娠右边有黄帝梦游的字样。

【与龙的关系】推理是这样的:古籍文献多讲“华胥履大人迹于雷泽而生伏羲”,雷泽中的大人是雷神,雷神就是龙神——雷之声是龙的发音,和雷相伴的闪电是龙的形状。因此,伏羲便是龙神的儿子,女娲便是龙神的女儿,龙的儿女自然要生得“龙身而人面”——像汉代画像石画得那样了。这是“龙的传人”一说的最早源头。伏羲和女娲是有“龙祖”之称的,那么,龙祖的妈妈华胥氏就是“龙祖之祖”了。

【祭奠】经过近十年的调研论证和史料搜集,华胥陵的真实性得到了越来越多专家学者的认可。2007年3月份,世界华人联合会、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促进会、华夏文化纽带工程组委会、中国史前文化研究院、黄陵基金会、蓝田县人民政府等10多家单位共同主办了首次全球华人恭祭华胥氏大典,4万多人参加了恭祭仪式。此后,对于华胥氏的研究和华胥陵的考古保护工作也已全面展开,它标志着被人们遗忘了近百年的华夏始祖母华胥氏,重新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从文史材料中走向真实生活。

【胥氏是华夏繁衍之根】位于陕西省蓝田县华胥镇孟岩村的华胥陵,相传是上古时代伏羲和女娲之母华胥氏的陵冢。近日有专家称,华胥氏是华夏子孙的繁衍之根。

陕西省蓝田县位于西安市东南五十公里,因境内南山盛产美玉,故名。一九六三年在此发现了距今约八十万年的“蓝田猿人”化石,是中华民族繁衍生息的摇篮之一。

据中新社了解,蓝田县有关于华胥氏的诸多遗迹,“羲母陵”“三皇故居”等,日前有关学者石兴邦、刘士莪、任本命等人赶赴蓝田,从人类学、考古学、民俗学等不同角度,对母系氏族的起源、华胥氏族团的生成、历史的沿袭及现存遗迹与历史传说记载的对照进行考证,得出上述结论。

此间专家们认为,华胥氏是中国上古时期母系氏族部落的一位杰出女首领,作为伏羲,女娲的生母,她是华夏的繁衍之根。华胥上古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根源。

首届华人恭祭华胥氏大典

2006年3月1日(农历二月初二)在华胥陵的所在地——西安市蓝田县华胥镇孟岩村举行了首届华人恭祭华胥氏大典。本次活动的主题为“龙腾神州,凤舞华夏,寻根华胥,振兴中华”。在大典上举行了奏祭乐,献酒,揭碑及宣读祭文等仪式。今后的每年农历二月初二都将举行这样的大典。

【“华胥窑”古遗址将开发】记者日前从华胥文化研究会获悉,华胥镇决定开发保护重要的氏族文化资源——华胥窑古遗址。

据有关资料记载,伏羲和女娲出生时就在现在的华胥镇宋家村后半坡上的窑洞中,因而该窑称之为华胥窑。窑中有一通道,直通华胥沟,在宋家村口还有“毓仙桥”、“毓圣桥”,相传是华胥氏在妊娠伏羲和女娲时所走过的桥梁。宋家村至今还保存着一块有关记载“三皇”功绩的石碑,碑的中间刻有“古华胥国”四个字,左右两边分别是“伏羲肇娠,皇帝梦游”八个字。

据了解,宋家村“华胥窑”是华胥氏孕育伏羲和女娲的始祖地。华胥镇将在今明两年内做好以华胥陵为中心,西至新街遗址、东至华胥窑、华胥沟的华胥文化旅游区的各项开发工作。与此同时,“华胥窑”所在地宋家村还采取多种筹资形式,积极加快开发、保护、建设华胥氏生前居住的窑洞及当地的华胥氏文化旅游资源,从而拉动当地旅游业,带动地方“农家乐”的迅速崛起。

华胥氏文化研究会李三友对记者说:“华胥窑”的开发必将对于繁荣我县经济,开发旅游名片,促进“三个文明”建设,加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将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也让这世界性的隐性人文遗址资源得到更好的开发和保护。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