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额山鹧鸪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2-05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中文名:白额山鹧鸪 拉丁名:Arborophila gingica 英文名:White-browed Hill Partridge;Rickett’s Hill Partridge

物种分类: 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鸟纲->今鸟亚纲->->今颚总目->鸡形目->->->雉科->->山鹧鸪属

分布范围: 分布于中国的浙江西南部泰顺、文成,福建西北部,广东北部乳源、乐昌、仁化、南雄、始兴以及广西东部和中部贺县、大瑶山,为留鸟。中国特有物种。

保护级别: 《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鸟类》中被列为未定种

IUCN1994年列为稀有种

动物简介: 别名:山鹁鸪。

体形似鹧鸪,全长约30cm。雄鸟上体橄榄褐色,腰至尾上覆羽有黑点斑;额及前头部白色,头顶后部棕色,有白眉纹;翼羽暗褐色,尾羽与背同色;颏、喉锈红,下喉有黑横带间以白、栗色;胸以下近灰。嘴黑、脚红。雌鸟羽色似雄但头顶、颈、喉的羽色均较暗淡。

栖息于海拔500~1700m的山地阔叶林、针阔混交林、灌丛及竹林内,尤以溪边潮湿阴郁的丛林内较多。以植物性食物为主食,兼食昆虫和小动物;秋、冬季节所食野生植物种子和果实(例如红烤 Caslanopsis hystrix,野漆 Poxicodendom syvestra;乌药 Lindera stryni等)占97.37%(李小惠等,1990)。繁殖期2~6月,在地面草丛中以干草编成皿状巢,满窝卵5枚。

本种的巢、卵被啮齿动物等天敌盗食的比例很高。此外主要是滥猎。由于它是南方各省传统的野味,在交通方便的低山区被猎杀数量可观,已成为稀有种。 该物种已被列入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 九龙山发现濒危鸟类白额山鹧鸪】

2月23日上午,遂昌县九龙山保护区人员在岩坪保护点附近巡山时,在山路边发现一只行动迟缓的不知名雉鸟,保护区工作人员马上将其送到保护点进行救护。经仔细检查,未发现有受伤或其他病症,估计该鸟的状况是因冻灾严重觅食困难所致。经过保护区人员的精心护理,目前已康复并送回大自然。

经专家鉴定,此鸟名白额山鹧鸪,为中国特有物种。该物种已被列入《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鸟类》中将其列为稀有种。白额山鹧鸪体形似鹧鸪,全长约30cm。以额及前头部白色而得名。分布于中国的浙江西南部,福建西北部,广东北部以及广西东部和中部一带,为留鸟。

经查证,白额山鹧鸪在九龙山保护区尚属首次发现。这次发现对研究九龙山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