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港海蚌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1-03-16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物种名称】 漳港海蚌

海蚌

【中文名称】西施舌

【中文俗称】海蚌、贵妃蚌

【拉丁学名】Mactra antiquata (Spengler 1802);

属软体动物门(Mollusca )、瓣鳃纲(Lamellibranchia )、帘蛤目(Veneroida)、蛤蜊科(Mactridae) 海洋贝类,壳体略呈三角形,壳长通常有7~9厘米,壳顶在中央稍偏前方,腹缘圆形,体高为体长的4/5,体宽为体长的1/2。壳厚,壳表光洁,生长轮脉明显,壳顶呈淡紫色,其余部分呈米黄色或灰白色。广泛分布于印度-太平洋海域浅滩。其个体较大,肉质脆嫩,味甘美,具有很高的营养和食用价值,是一种经济价值很高的名贵贝类。

上 世纪80年代初,闽菜大师强木根、强曲曲创出 "鸡汤氽海蚌" 特级菜肴后,"漳港海蚌" 开始名扬四海,成为国宴和各地上档次饭店的特供海产品。

海蚌主要分布于太平洋西部、印度支那半岛、日本和中国的沿海,其中福建省闽江口长乐梅花穿山行以南至文武沙一带为海蚌的著名产地。

漳港海蚌对生存环境极为苛刻,仅在地处闽江口的漳港半淡半咸海水(15度)、25℃左右的恒温环境、海深在8~10米左右的海区中才适宜生存,从3厘米大的幼苗长大到9厘米的成年蚌要2~3年。"鸡汤氽海蚌"的走红,使漳港海蚌身价暴涨、需求激增,每公斤价格从上世纪80年代的几角钱飙升为现在的300多元。由于长期以来只捕不养,尤其是近年来“电拖网”、“深水耙拖” 等的使用,使得自然资源日趋枯竭。据不完全统计,2002年全国沿海西施舌年产量仅约1000t,2004年约50t。漳港海蚌也面临同样的情况,但是通过几年的海蚌保护工作,长乐漳港海蚌产量呈逐年增加趋势。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