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轩个 人 简 介

宋 轩(1971.10- ),男,河南武陟人,郑州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教师,博士,副教授。郑州大学青年骨干教师。致力将地理信息技术、遥感技术、人工智能以及非线性科学理论集成并运用到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的动态模拟、规划与管理决策等方面的应用研究。中国测绘学学会、中国地理学会会员和国际生态学会(INTECOT)会员。
获得荣誉:1999年度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优秀研究生;1999-2000年中国科学院沈阳分院优秀研究生;2000年度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优秀共产党员;2005-2007年度郑州大学“创先争优”活动优秀共产党员。
联系地址:河南省郑州市科学大道100号 郑州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 地理信息工程系(450001)研 究 兴 趣致力将地理信息技术、遥感技术、人工智能以及非线性科学理论集成并运用到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的动态模拟、规划与管理决策等方面的应用研究。目前的研究兴趣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生态环境遥感;2 环境地理信息技术;3 景观生态和规划; 4 环境规划与管理;5 土地侵蚀的地理模拟与生态恢复;6 土地利用变化模拟及其环境效应。科 学 工 作主持和参与完成了多项国家及省部级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其中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国家科技支撑项目1项目、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1项,中国科学院重大项目1项,河南省重大公益性项目2项等。教 学 工 作本科 教学:地理信息系统专业:生 态 学(2004-2009) 、环境规划(2004-2009) 、 环境 GIS(2004-2009)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生态水文学(2009年- )、地理信息系统原理(2009年-)
研究生教学:环境工程专业:工业生态学 (2005-2006年)和环境遥感 (2006-2008年)
水利信息技术:水环境系统数学模型 (2008-2009年)
土地资源管理:景观生态学(2009年-)
指导研究生: 从2004年起在环境工程专业(2004-2007年)、水利信息技术(2008年)与土地资源管理(2009-)等专业担任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至2010年6月共有12名学生获得硕士学位。主 要 论 著宋轩,崔剑,陈杰.基于GIS和RS的河南省植被净初级生产力估算.郑州大学学报理学版,2009,41(3):118-124
宋轩,邱帅,陈杰.基于GIS的西平县土地利用变化分析.气象与环境科学,2009, 32(3):83-87
宋轩,段金龙,杜丽平.基于热红外遥感的城市热岛效应研究进展.气象与环境科学,2009,32(3):68-72
宋轩,张利红,籍国东,谭玉菲.超声破解吸持稠油粘土颗粒的研究.环境工程学报,2009,3(2):363-366
宋轩,石端晓,李昕,张学雷.基于RS与GIS郑州市城区土地利用变化研究.河南农业大学学报,2008(4):22-28
宋轩,石端晓,张学雷,郑明星.基于元胞自动机的郑州市区土地利用变化研究.河南科学,2008, 26(8): 667-672
宋轩,张利红.有机废水生物处理系统中SMP的形成及特性.科技创新导报,2008(27):126,128
宋轩,王本芬,杜丽平,石端晓.鲁山县土地利用变化对地表径流的影响. 河南农业科学,2008(4):57-60
宋轩,杜丽平.基于GIS的淮河流域伏牛山区土壤侵蚀的动态变化研究. 中国水土保持,2008,(2):44-45,56
孙茜,宋轩,张学雷 ,郑明星.开封市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郑州大学理学版, 2008,40(2):120-124
王本芬,宋轩,杜丽平.基于RS和GIS的平顶山市土地利用变化时空分析.河南科技,2007(12): 36-37
麻冰涓,贺添,宋轩.伏牛山区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体系研究.中国水土保持,2006(2):23-25
宋轩,杜丽平.荒漠化地区生态足迹和相对经济资源承载力的研究.河南农业大学学报,2005(1):51-56
孔正红,张新时,张科利,宋轩.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小城镇建设的生态经济学意义及其特点.农村生态环境,2005,21(1):75-79
宋轩,杜丽平,张成才.有机物料改良盐碱土的生态效应研究.河南农业科学,2004(8):57-60
范志平,宋轩,孔正红,曾德慧,关文彬,姜凤岐,林鹤鸣.农田防护林合理结构配置方式研究.河南农业大学学报,2004,38(1):73-7
周振红,宋轩,任齐,杨国录.“数字黄河”工程的建设框架及工程进展.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2004,(2)71-78
李月辉,赵羿,胡远满,宋轩,曾德慧.科尔沁沙地东部农牧交错带土地承载力研究——以科尔沁左翼后旗为例. 生态学杂志,2003,22(3):23-28
宋轩,杜丽平,李树人,阎志平,侯桂英.生态系统健康的概念、影响因素及其评价的研究进展.河南农业大学学报,2003,37(4):375-378,391
孔正红,宋轩.安塞纸坊沟流域坡地果园生态系统特点及优化设计模式探讨.河南农业大学学报,2003,37(4):365-369
鲁敏,姜凤岐,宋轩. 容器苗质量评定指标的研究.应用生态学报,2002,13(6):763-765
宋轩,曾德慧,林鹤鸣,山口·达明,西崎·泰,山田·帕丽达.草炭和风化煤对水稻根系活力和养分吸收的影响.应用生态学报,2001,12 (6):867-870
林鹤鸣,周玉芝,姜凤岐,宋轩,郭浩,王世中.外生菌根真菌促进油松人工幼林生长的应用研究.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01,32(4):274-277
李树人,赵勇,阎志平,宋轩.水土保持林优化模式研究. 中国水土保持,2002,(7):39
宋轩, 李树人,姜凤岐.长江中游栓皮栎林水文生态效益研究.水土保持学报,2001,(2):79-83.
宋轩,李树人,王玉森,曾凡江.长江中游防护林工程区不同植被类型水土流失研究.河南农业大学学报,2000, 34(2):122-126
曾凡江,宋轩.策勒绿洲4种杨树生理生态学特性的研究.辽宁林业科技,2000,(5):29-31,41
曾凡江,宋轩. 新疆绿洲杨树生理生态学研究展望. 应用生态学报,2000,11(5):780-784

东京大学空间信息科学中心研究员宋 轩(1983- ),男,北京大学工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计算机视觉和智能机器人。以第一作者身份在计算机视觉和机器人领域国际顶级会议CVPR,ECCV,ICRA上发表论文多篇。是多个国际著名期刊和会议的审稿人,如:Signal Processi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al Robotics,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Robotics and Automation (ICRA) 2008-2010, IEEE/RSJ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telligent Robots and Systems (IROS) 2008-2010等。作为技术骨干参与了国家863,973,自然科学基金等多个重要科研项目。曾荣获国际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MCM)二等奖(Honorable Mention),北京大学三好学生标兵,北京大学创新奖等多项奖励。
主 要 论 著
(1)X. Song, X.Shao, H.Zhao, J.Cui, R.Shibasaki, H.Zha, “An Online Approach: Learning-Semantic-Scene-by-Tracking and Tracking-by-Learning-Semantic-Scene”, Proc. of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er Vision and Pattern Recognition (CVPR) 2010.
(2)X. Song, H.Zhao, J.Cui, X.Shao, R.Shibasaki, H.Zha, “Fusion of Laser and Vision for Multi-target Tracking via On-line Learning”, Proc. of in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Robotics and Automation (ICRA) 2010.
(3)X. Song, B. Wen, J.Cui, H.Zhao, X.Shao, R.Shibasaki, H.Zha, “A Boosted JPDA Particle Filter for Multi-target Tracking”, to appear in Asian Workshop on Sensing and Visualization of City-Human Interaction (AWSVCI ), 2009.
(4) H. Zha, H. Zhao, J. Cui,X. Song, X. Ying, “Combining Laser-Scanning Data and Images for Target Tracking and Scene Modeling”, the 14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Robotics Research (ISRR), 2009
(5)X. Song, J. Cui, H. Zhao, H. Zha, "A Bayesian Approach: Fusion of Laser and Vision for Multiple Pedestrians Tracki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dvanced Computer Engineering (IJACE), pp. 52-63, 2009.
(6)X. Song, J. Cui, H. Zha, H. Zhao, "Vision-based Multiple Interacting Targets Tracking via On-line Supervised Learning", Proc. of European Conference on Computer Vision (ECCV), pp.642-655, 2008.
(7)X. Song, J. Cui, H. Zha, H. Zhao, "Probabilistic Detection-based Particle Filter for Multi-target Tracking", Proc. of British Machine Vision Conference (BMVC), pp.223-232, 2008.
(8)X. Song, J. Cui, H. Zhao, H. Zha, "Bayesian Fusion of Laser and Vision for Multiple People Detection and Tracking", Proc. of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strumentation, Control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ICE), pp.3014-3019, 2008.
(9)X. Song, J. Cui, X. Wang, H. Zhao, H. Zha, "Tracking Interacting Targets with Laser Scanner via On-line Supervised Learning", Proc. of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Robotics and Automation (ICRA), pp.2271-2276, 2008.
Book Chapter:
(10) J. Cui,X. Song, H. Zhao, H. Zha, R. Shibasaki, "Real-time Detection and Tracking of Multiple People in Laser Scan Frames", Springer Book: Augmented Vision Perception in Infrared,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