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工作的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8〕111号)精神,按照《中共遵义市委办公室遵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遵义市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工作方案>的通知》(遵办发〔2009〕4号)要求,积极推进我市创建工作,大力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总体要求和基本原则
(一)总体要求:坚持以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完善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政策,加强就业观念教育,使更多劳动者成为创业者”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政府创造环境、人民创造财富”理念,围绕“加快建设黔北综合经济区”和“生态立市、旅游兴市、竹业强市”战略部署,积极扩大就业,激活创业主体,完善创业政策,降低创业门槛,优化创业环境,放宽创业领域,保护创业成果,使城市充满创业活力,民众涌动创业激情,以创业促民富,以创业谋跨越,努力形成创业带动就业的良好局面。
(二)基本原则。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深入推进“一建双创”,把创建创业型城市与建设“黔北综合经济区”、“四大工业体系”、“五大工业基地”建设工程结合起来,紧紧围绕农业产业化、文化旅游产业、现代服务业等重点发展产业开展创业。
——广泛动员,突出重点。坚持政府主导推动,充分发挥各类企业和各类创业人员的主体作用,调动他们的积极性,立足赤水市情,以促进大中专毕业生、返乡农民工创业为重点,统筹推进其它各类群体创业。
——上下联动,协调配合。在市委统一领导下,各乡镇(街道)作为推动创建工作的责任主体,各部门协调配合,强化督促检查和考核评估,充分发挥各群团组织和社会各方面的作用,形成齐抓共建、协调配合的工作格局。
——典型带动,注重扶持。大力宣传树立创业先进典型,努力营造创业氛围,切实解决创业过程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实行领导干部联系挂帮制度,对已创业人员进行重点扶持,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推动面上工作。
——创新机制,务求实效。充分发挥我市作为首批创建创业型城市先行先试的优势,创造性地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政策。着力创新工作机制,注重质量,务求实效,力争在完善政策、强化服务、营造环境、促进创业等关键环节率先取得成效,形成政府创新、民众创业的良好局面,增强城市的核心竞争力。
二、创建目标、主要任务和职责分工
(一)创建目标:全面推进创建工作,基本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创建工作组织领导和考核体系、创业政策支持和创业服务体系,创业环境进一步优化,创业带动就业的效应明显增强,创业质量和水平明显提升,努力把赤水建设成为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国家级创业型城市。今年,进一步完善赤水竹业循环基地建设,力争建成白酒工业园区;全市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数量分别比2009年增加49个、1180户;新创办企业存活率达到60%以上;创业对就业的贡献率达到30%以上;创业活动指数达到15%以上;创业环境满意度明显提高。
(二)主要任务。
1、建立组织领导和目标考核体系。建立乡镇(街道)强力推进、部门广泛参与、全社会大力支持的高效运行的工作机制,做到有目标、有措施、有责任、有考核。把创建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责任考核的重要内容,建立和完善创建工作目标责任考核制度。
2、激活创业主体。坚持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充分发挥企业、行业协会等社会力量在创建创业型城市中的积极作用,形成“政府主导、百姓创业”的大好局面。一是大中专毕业生积极创业。有效发挥大中专毕业生的知识和智力优势,引导和鼓励大中专毕业生从事个体经营,创办经济实体,在创业中实现自身价值。二是返乡农民工创业。引导返乡农民工利用资金、技术和经营理念等方面的优势和专长投资创业,带领乡亲共同致富。三是下岗失业人员自主创业。积极引导广大下岗失业人员利用其掌握的专业技术自主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四是农民致富创业。树立“培养创业型新农民,建设创业型新农村”理念,鼓励农民开展规模种植、养殖和农副产品流通及深加工等形式的创业活动。五是科技人员兼职创业。鼓励科技人员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兼职从事研究开发和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担任技术顾问、技术指导,或参与技术攻关、新产品开发,允许技术作为生产要素参与分配。六是民营企业二次创业。鼓励民营企业树立创新理念,利用自身资本积累,在符合我市产业规划的新领域、新行业进行二次创业。鼓励民营企业树立创大业理念,通过扩大投资、技术改造、合资合作、重组嫁接等方式做大做强。七是优秀人员来赤创业。实行统一开放、城乡一体的就业政策,维护来赤务工经商人员合法权益,留住资本,留住人才,使来赤务工优秀人员成为创业者。
3、完善政策支持体系。创造性地贯彻执行中央和省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政策措施,以贯彻落实《中共赤水市委办公室赤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认真做好农民工返乡创业工作的通知》(赤党办发〔2009〕30号)为重点,营造创业门槛低、管理简便、政策扶持、融资灵活的良好创业环境。一是着力解决创业过程中普遍存在的资金难、场地难、办事难和政策缺、服务缺、能力缺等难点问题,扩大政策扶持范围,制定真正降低门槛、扶持创业的政策措施。二是强化政策落实。细化政策扶持措施和办法,提高各项政策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三是拓宽融资渠道,建立创业扶持专项资金和小额担保贷款长效机制,完善小额担保贷款和贴息的政策扶持办法,建立担保补偿和激励机制;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设立以创业、就业为服务对象的专门担保机构,集中就业扶持资金、科技创新资金为创业创新提供担保和风险投资服务;制定技术创新基金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办法;积极探索建立新型担保贷款方式。
4、健全创业培训体系。以提高创业者创业能力为关键,扩大范围、保证质量,大力开展创业培训。一是整合培训力量,加大培训力度,对有创业意愿的人员实现创业培训全覆盖。二是提高培训质量。加强对创业培训机构的管理和指导,强化对学员的后续服务和跟踪指导,制定创业培训质量考核标准,确保培训质量和效果。三是落实培训补贴政策,实施创业培训与项目开发、小额贷款、创业指导等有机结合的“四位一体”的培训服务模式。四是依托各类工业园区、创业园区建设,实行创业孵化和试营业制度。
5、构建创业服务体系。以为创业人员提供优质创业服务为重点,着力构建创业服务体系。一是健全服务组织。以在乡镇(街道)劳动保障平台设立创业服务窗口为基础,鼓励中小企业服务机构、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机构和各类创业咨询服务机构开展多种形式的创业服务活动,市建立完善公共创业指导服务机构。二是完善服务内容。建立创业项目资源库,积极鼓励发展创业项目筛选、评估、推荐等市场中介机构,提供有针对性的创业指导和咨询服务;建立创业信息公共服务网,发布国家和本地的各项创业扶持政策、办事流程、创业信息、服务资源等公共信息;开展市民创业状况调查,掌握并公布本市创业状况和创业市场动态信息;建立创业者信息管理服务系统,设立创业服务热线。三是成立创业服务指导团。组织企业家、创业成功人士、专家学者和相关职能部门人员,成立市创业服务指导团,为创业培训提供智力支持,为创业人员提供创业指导和帮助。四是建立创业平台。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合理规划建设返乡创业园、大学生创业园等创业平台。
(三)职责分工。
市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承办领导小组交办的任务,研究创建工作任务,向领导小组提出分解落实建议,汇总创建工作情况,向市委、市人民政府和领导小组及时汇报工作情况。
市政府督查室:督促检查各级各部门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工作开展情况,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位。
市工商局:制定并组织实施降低门槛放宽登记条件和实行试营业制度的具体办法;加强创业企业商标保护,支持企业争创驰名商标,并落实奖励政策,做好新增企业相关统计报告工作。
人民银行赤水市支行:制定落实小额担保贷款等金融扶持政策的措施和办法。
市发展改革局:制定项目库建设和项目咨询的具体方法,建立备案发布制度。
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制定建立创业培训体系和劳动就业、社保政策支持创业的实施办法;制定扶持创业的小额担保贷款担保体系建设实施办法;制定鼓励和支持高校毕业生、专业技术人员等自主创业的政策措施。
市经贸局:负责规划指导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社会服务业中的企业创业与发展;引导外资外地企业来赤投资创业,推进招商引资和中小企业开拓市场;引导和支持以典当方式为创业者提供融资服务;协助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制定扶持创业的小额担保贷款担保体系实施办法。
市财政局:制定鼓励和支持创业的财政投入和激励办法;参与制定扶持创业的小额担保贷款担保体系实施办法;为创建工作提供财政支持。
市国土资源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交通运输局:简化项目审批程序,支持创业主体进入公用事业、基础设施建设等相关领域;指导建筑业、房地产业中的创业企业、民营企业发展;支持各类创业孵化园区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为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提供创业平台;研究制定解决创业用地和创业园区规划建设的实施办法。
市交通运输局:指导交通运输物流业中的创业企业、民营企业发展。
市农牧局、市水利局、市林业局:由市农牧局牵头制定鼓励从事种植业、养殖业和农产品加工业创业实施办法。
市编委办:研究提出建立完善公共创业指导服务机构的意见。
市文体广电旅游局:制定创建工作宣传方案,宣传创建工作的政策措施和先进典型事迹,营造支持创业、服务创业的舆论氛围。
市工商联:发挥工商联的桥梁、纽带作用和商会、协会的自律、互助、服务作用,培养优秀民营企业家。
市监察局:负责优化政务环境,推进政务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着力解决乱执法、乱收费等问题;及时处理创业者的举报投诉。
市科教局:支持引导科技人员创业;建设科技企业孵化器;完善自主创新体系;规划指导科技型企业的创业和发展;统计提供相关经济、科技指标完成情况。
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负责支持职工、青年、大学生、妇女创业。
市城管局:负责在城市管理方面出台支持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工作的措施办法。
市卫生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做好餐饮、医疗等企业的创业登记前置审批服务;支持民营和外资企业进入公用事业等相关领域。
市统计局:逐步构建全民创业统计指标体系。
市质监局:负责支持创业企业、中小企业创建国家和省、遵义市名牌,并落实相应奖励政策。
市商业银行、市信用联社、市邮政储蓄银行及其它金融机构:负责健全融资服务体系,推动金融服务创新,拓宽创业企业、中小企业民营经济融资渠道。
市国税局、市地税局:负责对创业企业、中小企业提供税收政策支持,反映中小企业民营经济纳税情况。
各部门的细化方案或配套政策于2010年5月15日前报市领导小组办公室。
三、工作步骤
第一阶段:宣传发动阶段(2010年4月)
制定创建工作方案,建立组织领导机构,形成高效运转的工作机制,按时报送有关资料;确定创建目标任务,建立目标管理责任制;广泛宣传,营造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的浓厚社会氛围;部署启动,召开全市创建工作动员大会,统一思想,明确任务,部署全面启动创建工作。
第二阶段:组织实施阶段(2010年5月—2010年8月)
围绕市创建方案,各乡镇(街道)和市直相关部门深入调研,结合本地本部门实际制定创建创业型城市的具体措施,全面开展创建工作,初步形成创建工作体系。切实做好如下工作:
1、研究制定和完善创业扶持政策。
2、加大创业先进典型和扶持政策宣传工作力度,大力营造创业氛围,对目前我市优秀创业人员开展有针对性的重点帮扶活动。
3、加强创业培训。开展创业师资培训,提高创业师资能力和水平;开展面向城乡劳动者的创业培训,提高创业能力。
4、建立创业服务组织。采取自下而上的方式,充实基层就业服务平台,以就业服务平台为基础,建立乡镇(街道)创业服务指导机构。建立和完善市级创业服务指导中心。建立创业服务指导专家团,组织举办一系列创业服务指导讲座和座谈会。
5、广泛搜集创业项目,组织专家进行项目评审,建立创业项目库。举办一系列创业项目推荐活动。
6、开展创业主题活动,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牵头,相关单位配合,分别针对大学生、返乡农民工、失业人员开展“创业进校园”、“返乡创业促致富”、“自主创业”等主题活动。
7、建设创业平台。结合地方产业发展,有针对性地建立一批创业示范园(基地)。
8、建立科学的创业统计监测评估体系。
9、总结表彰。全面总结推广实施阶段取得的成效和经验,表彰一批优秀创业人员和先进集体、先进工作者。
第三阶段:自查迎评阶段(2010年8月—12月)
对照国家考评标准和我市创建工作目标任务,开展自查自评,整改完善,全面实现各项创建目标任务,迎接上级考核评估。
第四阶段:巩固发展阶段(2011年起)
巩固发展创建成果,建立健全创业带动就业的长效工作机制,进一步优化创业环境,将赤水市建设成创业环境优良的国家级创业型城市。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副市长任副组长,相关部门参与的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工作领导小组,负责领导全市创建工作。各乡镇(街道)成立相应领导小组,并于近期将领导小组组成情况报市领导小组办公室。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齐心协力、齐抓共管,切实把就业工作放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重要位置来抓,把创业带动就业工作摆在就业工作的更加突出的位置上。
(二)制定工作方案。落实国家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制定我市鼓励和引导高校毕业生创业的扶持政策。落实各项就业扶持政策,统筹促进其它各群体创业就业。各乡镇(街道)和市直相关部门要结合创建工作任务抓紧制定工作方案和配套措施,报市政府督查室和市领导小组办公室。
(三)加大财政投入。合理调整财政支出结构,统筹安排就业专项资金、农业产业化资金、科技创新资金、工业技改资金和财政扶持资金作为扶持创业专项资金,并加强资金使用绩效考核评估,确保扶持创业的各项补贴、激励和创业服务等促进创业的政策落实到位。
(四)强化宣传引导。各地各相关部门和新闻媒体要采取多种形式和方法,广泛宣传创建工作的目的和意义,大力宣传创业扶持政策和先进典型,形成创建创业型城市的浓厚氛围。
(五)加强督促检查。各乡镇(街道)和市直相关部门要根据各自的工作方案,采取目标任务层层分解落实的办法,实行严格的目标责任制,确保取得实效,为全面完成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目标任务提供保证。[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