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兀鹫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2-06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物种名称拉丁学名:Gyps bengalensis

英文名:Indian White——backed Valture

别 名:白背兀鹫

分 类:

纲:鸟纲

目:隼形目

科:鹰科

外形特征体长约83~120厘米。头被黄白色状羽和绒羽;头、颈灰色,有裸露区,颈基具白色绒羽组成的翎领。上体沙白色或茶褐色,具矛状条纹及淡色羽缘,下背白色,翅下具白色带。头和上颈裸露,具稀疏的黄色纤毛状羽;后颈有一簇污白色绒羽;肩、两翼和尾暗黑色;下背及腰白色;胸、腹及尾下覆羽暗褐色并具淡色羽干纹。嘴灰绿色或铅灰色。脚暗绿灰色。

分布范围分布在新疆、青海、甘肃、宁夏、四川、云南、西藏。主要分布于云南西部和南部(留鸟)。

生活环境栖息于干燥而严寒的高山、山地或开阔平原。

生活习性习性栖于村镇附近。以鼠类、野兔等为食,也吃动物腐尸。

生长繁殖1—4月份繁殖,每窝产卵1枚,白色,一般无斑点。

种群现状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西北部的德钦太子雪山,山峰海拔高度多在5000米左右。,有保存较完好的高山针叶林为主的寒带原始森林。气候垂直差异很大,呈典型立体气候特征。保护区内有拟兀鹫。

云南德钦县城东的白茫雪山自然保护区,是保存较为完好的寒带原始林区,也是云南省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自然保护区,保护区内也有拟兀鹫。

保护级别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1988年12月10日国务院批准,1989年1月1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部、农业部令第1号发布,自1989年1月14日施行。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