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江苏沿海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1]、盐城市农业科学院是隶属江苏省农科院和盐城市人民政府双重领导的全民事业单位。单位前身是1959年建立的盐城专区农业科学研究所,1968年“文革”期间被撤销,1972年恢复为盐城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1983年更名为江苏沿海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1990年,增挂“盐城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牌子,2003年5月,更名为盐城市农业科学院。
全院现有职工109人,其中39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研究员6人,副研究员33人);全所有博士1人、硕士22人,江苏省注册咨询专家5人。科技人员中先后有9人被授予省市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 10多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有16人被列入江苏省“333”人才工程培养对象。
全所设有水稻、大麦、经济作物、土壤肥料、盐土农业、植物保护、畜牧兽医、蔬菜花卉、油菜、现代农业等学科。主要的研究方向是:研究沿海农区和盐城市的主要耕作制度;水稻、大麦、棉花、油菜等农作物新品种的选育和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沿海农区主要农作物的病虫草害的发生规律和防治技术;作物营养与施肥,滨海盐土的快速改良和耐盐植物的引进、选育、栽培和开发利用;主要畜禽病害的防治技术和山羊品种改良;蔬菜、花卉及食用菌品种的引进、选育和高产栽培技术等。
1978年以来,全所共选育定名了农作物新品种42个,研制出一批新型实用技术,共获市以上科技进步奖241项,其中部省级及以上成果奖96项(国家奖7项),在省以上专业杂志发表论文1566篇,出版学术著作15部。主办全国学术期刊《大麦与谷类科学》(季刊),向国内外发行。 “十五”以来,一批新成果、新技术如棉花新品种“苏棉15号、22号”、杂交水稻新组合“汕优559”、“协优559”“丰优559”、粳稻新品种盐稻8、9号、啤酒大麦新品种“单二”、“苏啤3号”、“苏啤4号”,“耐盐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等正在生产上推广应用。连续3次获“江苏省文明单位”、“盐城市文明单位”称号,先后被表彰为“江苏省AAA信誉咨询机构”、“盐城市科技兴农先进单位”等。目前,江苏沿海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盐城市农业科学院正在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团结拼搏,为沿海农区和盐城市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作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