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丧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0-25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bēn sāng

释义:从外地急忙赶回去料理长辈亲属的丧事。

汉族丧礼仪式之一。即居他处闻丧归,并服丧。后鑫指奔亲丧。

周化礼仪规定,子女在外,如父母死,闻丧即应以哭答使者,然后详问父母死因,哭毕即着深衣戴素冠急归故乡,途中素食,凡过一处皆哀哭过境,到家则自门外号哭于堂上。如因残病、临产、生育等原因不能奔丧,则寄物以吊。历代,官员如遇父母大丧,一般皆须去职赴丧,朝廷重臣或身在军中者,皇帝有权诏令不奔。天子崩逝,自东汉始,往往对诸侯、守臣奔丧加以限制,以防止地方动乱。

在封建社会,不奔父母丧,是属于大不孝的行为。战国时,军事家吴起贪恋权位,母丧不奔,曾子与其绝交。汉代陈汤在等待升官调任之时,父死不奔丧,司隶奏告,被也狱论处。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