扯田槛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1-03-29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扯田槛”是一种民间劳动方式,他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鼎盛于南北朝,是古代人在生产农作物时经长期积累出来的一种智慧,为了不让肥沃的土壤流失,起初是用木头打桩来围成一块一块的田地,后来经长期的演变,通过人们的智慧发展在后来的隋唐时期就有了现在的“扯田槛”技术,不过当时的工具是用三根木头简易捆绑而成,在中华民国时期就正式有了现在的 钉耙、薅锄、挖锄等;

“扯田槛”一般都是在雨天进行,方式有: 单扯式、双人组合式、单双共扯式等;基本工具有:斗笠、蓑衣、胶靴(又名桶桶鞋)、钉耙、薅锄、挖锄等;动作有:站立式、半蹲式、单脚跨腰式、槛上前俯式、美人梳头式、猛虎抓羊式等等。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