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勰《文心雕龙》有论:“谜也者,回互其辞,使昏迷也。”这是制谜者共晓同遵的原则。“回互其辞”是成谜的手段,“使昏迷也”是制谜的目的,为值此目的,制谜者大都施其“诡譬以指事”的本领,使他的谜作扑朔迷离,令人于寻索中去领略趣味,这种因解谜而得到的趣味,大家习惯称它为“谜味”,“谜味”几乎是每位灯谜爱好者(制者、猜者、欣赏者、评论者)所追求的近乎虚玄的东西,“谜味”从何而来呢?上海苏纳戈先生曾著文执言:“谜味来自于别解”,这是极言灯谜不作“直解”的重要性的说法,但也有较细心者以为这个说法有偏,因除了“别解”能造成谜味之外,谜面的文采,谜底的紧扣,字义的曲解,诸方也是谜味生发的土壤。在这个问题上,新加坡灯谜评论家黄叔麟先生在《并生阁谜话》里作过分析:“曲解者,曲折的解释也,别解者,解释到别的意义上去也。”又说:“古人时常把曲解和别解混为一谈,久而久之,习惯成了自然,也就懒得去分别了。”我们国内也有人有感于此,为了论述方便,把这个不作直解的释谜手法,干脆称作“谜解”。说法虽然各有不同,但对于灯谜不作直解的意见却是一致的。黄先生论谜,不太排斥直解,但他也以为“可知曲解的灯谜,自是比直解更有韵味的。”
我们反对制谜转折太甚,将隐之又隐的谜作视为犯晦的病谜。其实直解成谜也是灯谜的一大毛病。谜的扣合,一旦离开别解(这里用的还是习惯说法),就只能是在面底间颠倒互释,同义顶替,直来直往,板板相扣。制谜的以底演面,津津道来,猜谜的觉得那只是老学究掉书袋或小学生扩缩句而已。杨汝泉《谜语之研究》开宗明义的第一句话就是:“谜语者何?简言之,即常语之变也。”所谓“变则通,不变则不通。”直解成谜者乃是不晓得通变之理,所以他制成的谜,因直而呆,呆直的谜必然乏味,这就大违“遁辞以隐意”的谜旨了。
“扣合呆直”的谜,称它为病谜,是从欣赏的角度来说的,它像痴笨的好孩子一样,平正质直,不犯规法,有谜的形而无谜的神,正因为它徒具谜形,而形又是实有的,堂堂正正,无可指责;说它缺乏谜神,但神却是抽象的,虚无缥缈,难以捉摸。况且评谜标准又各自不同,你说“呆板”,他以为“扣合紧切”,你说“直遂”,他认为“不假偏师”,真是“并没有一定的规则,并没有公式可套”,所以审辨之时只能神而明之,举起例来也就笼而统之了。
这里将收集到的,较典型的谜例,按其性质分成四类,排列举出,让读者自作分辨。
一、解释词意
①反对战争的意义(猜电影名) 为了和平
②桂林风景丽(猜成语) 山清水秀
③拆掉旧屋建新房(猜成语) 大破大立
④纸上得来终觉浅(猜成语) 实践出真知
⑤白云深处有人家(猜五言唐诗) 居住最高层
二、诠注字义
①金乌坠,玉兔升(猜曹操诗) 日月之行
②深心托素毫(猜影片名) 笔中情
③夫妻关系(猜影片名) 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
④皎皎清辉照桑梓(猜电视名) 月是故乡明
⑤七十始弄璋(俗语) 父老仔幼
三、变换说法
①销声匿迹(猜影片名二) 绝响、潜影
②死于不测(猜保险名词) 意外事故
③灰尘到处(猜国名) 埃及
④片纸从头彻尾空(猜诗品) 不著一字
⑤一只手拍不响(猜成语) 孤掌难鸣
四、避同顶替
①今晚有小雨(猜易安词) 到黄昏点点滴滴
②江天浓雾锁金城(猜市名带特产) 兰州水烟
③碰到舞台就表演(猜成语) 逢场作戏
④体育健儿全告捷(探骊) 运动员、毕胜
⑤爱国先驱万古流芳(猜影片名) 忠烈千秋
《舌华录》载隋代侯白的一个小故事:“侯白赴一人宴,后至,众曰:‘罚你作谜,必不得幽隐难识及诡谲希奇,也不得假合而成,人所不见者。’白即曰:‘有物大如狗,面貌极似牛,此是何物?’或云是獐,或云是鹿,皆不是,即令解云:此是犊子,满座哗然。”侯白是历史上出名的谐隐家,但一经限以不得幽隐、诡谲、希奇、假合,也就是说,限以不得别解,做个“犊子”谜,就只能说是,“大如狗,极似牛”,在牛与犊间找寻近义顶替,变换说法,全无半点谜味,无怪惹得“满座哗然”了。
看了上面这故事,再回顾前边所举的四组谜,不难发现不假别解成谜的缺点,加深我们对别解重要性的认识。对于别解,苏州费之雄先生有段很生动的话:“世间万物,一经‘谜’手,都失却了本性,虽然这样故弄玄虚,迷惑人心,但人们却能谅解,这是善意的为难,决不是恶意的捉弄。”明白这个道理,就会减少或根绝你的谜作“扣合呆直”的毛病,只要你的“故弄玄虚”不是一厢情愿的隐之又隐,人们不单会谅解,而且会欢迎,进而跟着你去追求那因解谜得来的“谜味”。
写好此节数日,接彼岸高雄寄来《海峡两岸谜学论文初编》,中有高雄许成章教授《张起南之滥造品——似是而非谜》一篇,对于张氏“扣合呆直”的谜作,以其简要诙谐的笔法加以分类论述,论点分法与此节基本相同,喜其巧合,更喜其精赅,故节取而作附录,以加深读者对“扣合呆直”的认识:
“张起南……颇多创见……可见其在当时谜坛的地位之高。然大醇中容有小疵或自相矛盾之处。兹列于下以供探讨,以振作批评风气焉。
1.“就是说”体(等于型)若曰为应景定数而作,则先生休矣。因为毫无原则。
例 ①鸟鸣——其死也哀
②蔡琰——龟玉
③日出而作——明则动
④内助——相夫子
先生曾谓:“用本义,则不成为谜”(橐园春灯话)言犹在耳,忠岂忘心乎。
2.“换句话”体(代入型)正用本义,所谓以“仲尼有言”猜“子曰”也。
例 ①鬼幽——何晏也
②宗臣——百官族人
③御史一-耳目之宫
④童观——小人所视
3.“还用说”体(已知型)纯用本典,然今日已不典矣。
例 ①三日不食——在陈绝粮
②一饮一啄——事前定
③太守为谁——自修也
④学剑——敌一人者也
已知之详矣!多出口书,史记中之前后句,若从此为灯谜,对猜者似乎是一种侮辱。
被尊为谜圣,而从心所欲,因年未七十,难免时为逾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