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云洞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1-04-21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成云洞

成云洞,坐落于湖头镇美溪村龙贵山麓,始建于清康熙年间(1662-1722年)。因山中云雾飞腾,吸收山泽之润,四季雨水充沛,加上山西北处有石穿土而起,在绝岩下天然形成一处石门,故有“成云洞”之称。因李光地曾在此处读书,故后又改称李文贞公读书处。

成云洞背负巉岩,与大壁港隔溪相望。地势跌宕起伏,四周绿红掩映,瘦石凌空如笋,裂竹含岚欲滴。天凿岩洞,云雾缥缈。两棵古松破石突兀,苍郁枝虬,状若青龙探爪,形似大鹏展翅。

成云洞左上方,幽谷涧水,走壁拖云泻入小三潭,蔚为壮观,古人标题“成云观瀑”,是“湖头十景”之一。飞溅的浪花跌作三涟漪,潺湲绕道,蜿蜒注入湖头溪汇合湍流急濑,撞击石罅,奏出悦耳动听的白濑溪声。

成云洞源远流长。清乾隆《安溪县志》载,五代时期有位姓邓的宁化书生,因赴考未能中举,一气之下在黄檗寺削发为僧,号为释宏道。他云游至清溪境内,被湖头山水的胜景所吸引,遂隐成云洞闭关静修三年。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时任兵部右侍郎的李光地首次开拓成云洞并修筑草堂。自此,成云洞背山面水,景色幽雅,面貌一新,吸引不少名人墨客。

成云洞真正声名远扬还在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之后。时已74岁高龄的李光地疏乞致休,给假还里。因不欲再次出山,故大举修筑成云洞,准备颐养林泉。为此,成云洞迎来了前所未有的辉煌。

成云洞的主建筑为土木结构的二进“成云书轩”。前为悬山式平屋,后为阁楼式,南北构架。轩堂庭地开阔,三面加筑围墙,南墙嵌一石匾,为福建巡抚潘思渠所书的阴刻行楷“李文贞公读书处”七字。门开向西,附筑亭台。屋后与西侧构有园林,筑设假山、假石;林中植竹、榕、月桂等,多数为李光地亲手栽植。遥想当年,每当夕阳西下,樵夫成群结队,负薪下山,樵歌对答,民风何等的淳朴。莫怪乎垂老倦游、颇悔为官的李光地采来南宋裘万顷诗作《归兴》题于斋壁:

新筑书堂壁未干,马蹄催我上长安。

儿时只道为官好,老去方知行路难。

千里关山千里念,一番风雨一番寒。

何如静坐茅斋下,翠竹苍梧仔细看!

然事与愿违。还没等得他“仔细看”,“嗒嗒”的燕京马蹄声已由远及近,催他上“长安”去了。时年他已经76岁。

清乾隆《安溪县志》载有李光地所作的五言长诗《游成云洞》,现谨录如下:

溪深樵路微,峰回面势尽。

涉乱渡杂沓,探崖穷攀引。

村火蔽烟树,居然成异畛。

寒筱钓沙黄,奇石剥山磷。

霁色限霜飙,清声绝虫黾。

昔我营兹村,高天风息紧。

修途节又弭,直径步方窘。

白日照归乌,和风罢征隼。

况是日边书,取次浮名泯。

有愿斸金芝,无心联玉笋。

一诺在山灵,皇肯为微允?

八风正鸣条,四节时在蠢。

童冠真五六,日暮命归轸。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