尸利沙树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1-04-21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尸利沙树】 尸利沙,梵语s/iri^s!a,巴利语siri^sa。又作尸利洒树、师利沙树、舍离沙树。意译为合欢树、夜合树、合昏树,乃吉祥之意。学名Acacia sirissa,为产于印度之一种香木,其树胶可制香药。金光明最胜王经卷七举其为三十二味香药中之第六位。据玄应音义卷三载,该树种类有二:(一)尸利沙,叶果较大。(二)尸利驶,叶果较小。另据南本涅盘经卷三十二载,尸利沙之果实,初无形质,直至昂星出时,其果自出,长有五寸。慧琳音义谓,尸利沙果又称似头果,故尸利沙有‘头’之义。此树为拘楼孙佛(过去七佛之第四佛)之道场树。[陀罗尼集经卷十、慧琳音义卷八、枳橘易土集卷十二]

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对“尸利沙树”解释如下:

【尸利沙树(梵s/iris!a,巴siri^sa)】

产在印度的一种香木。又作尸利洒、尸利驶、师利沙、舍离沙,为吉祥之意。意译为合欢树、合昏树、夜合树。学名Acaciasirissa。其树胶可作香药。《金光明最胜王经》卷七列其为三十二味香药之一,名作尸利洒。《玄应音义》卷三载有两种,一种叶、果皆大,名尸利沙;一种叶、果皆小,名尸利驶。南本《涅盘经》卷三十二云(大正12·820a)︰‘尸利沙果先无形质,见昴星时,果则出生,足长五寸。’又,据《增一阿含经》卷四十一等所载,此树为拘楼孙佛(过去七佛中的第四佛)的道场树。

[参考资料]《长阿含》卷一〈大本经〉;《大般涅盘经》卷三十五;《慧琳音义》卷八、卷二十六;《胜天王般若波罗蜜经》卷五〈证劝品〉;《陀罗尼集经》卷十;《翻梵语》卷九;《心地观经》卷六。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