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简介吉林大学珠海学院(Zhuhai College,Jilin University)吉林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国家重点综合性大学,学科门类齐全,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军事学等12大学科门类;拥有本科专业121个,硕士学位授权点278个,博士学位授权点191个。学校师资力量雄厚,荟萃了一大批学识渊博、治学严谨的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拥有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19人(双聘7人)。
吉林大学珠海学院是根据教育部教发[2003]8号文件《关于规范并加强普通高校以新的机制和模式试办独立学院管理的若干意见》,由吉林大学申请,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在吉林大学珠海校区建立的独立学院。吉林大学珠海学院从2004年开始招生,目前在校生近12000人。吉林大学珠海学院坚持以办学质量为追求目标,以办学特色谋求发展。2005年1月,教育部对全国249所独立学院进行教育教学专项检查,教育部评审专家组对吉林大学珠海学院给予高度评价。
教育思想珠海学院坚持服务性、适应性、导向性相统一的办学思路。
1.服务性:学院积极为区域经济建设、地方经济建设服务。在珠海办学,立足广东、面向华南、服务全国、放眼世界。珠海学院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关系是合作、服务、双赢,核心是服务。
2.适应性: 2002年国家计委提出我国优先发展7个重点产业:软件业、集成电路、移动通信、互联网、数字电视、直播星工程、制造业;广东省重点发展以电子信息为核心的 IT产业、现代加工制造业、汽车产业、建筑装饰材料、纺织服装、制药业等产业。珠海学院主动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建设以及社会发展需求,设置相应的学科专业,培养高级专门人才。
3.导向性:在鼓励珠海学院本科毕业生报考研究生继续深造的同时,注重以学生就业教育为导向,重视基础理论教学,加强专业技能训练,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就业率。
办学定位珠海学院的办学定位是多学科、教学型、应用性、开放式、高水平、有特色。
多学科——设置学科专业的基本原则是既适应区域经济发展需要,又发挥吉林大学学科优势,办成多科性学院,积极稳妥地逐步发展。
教学型——学院的主要工作目标、领导和教师的主要工作精力、学院经费主要投入在本科教学上,同时也引导、鼓励和支持教师的科学研究工作,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
应用性——主要设置应用性专业,加强应用性课程建设,训练学生的应用技能。
开放式——每个专业都能够与国内大型企业、行业协会合作办学,与境外知名高等学校、高等教育机构合作培养。
高水平——到2010年,学院的教学水平、科研水平、管理水平和建设水平进入全国独立学院教育的前列。
有特色——在教育观念、投资体制、办学模式、管理制度、培养目标、课程结构等方面办出特色。
专业设置学院学科涵盖经济学、文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等六大学科门类,目前设立13个系32个本科专业,拥有15,000名在校本科生。
2008年招生专业
●艺术系
艺术设计专业
动画专业
●中国语言文学系
汉语言文学专业
广告学专业
对外汉语专业
●行政管理系
行政管理专业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
●工商管理系
工商管理专业
市场营销专业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
●国际贸易与金融系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
金融学专业
保险精算专业
●物流与信息管理系
物流管理专业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
电子商务专业
●旅游管理系
旅游管理专业
●机电工程系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
汽车服务工程专业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系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
微电子学专业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软件工程专业
网络工程专业
●外语系
英语专业
日语专业
朝鲜语(韩国语)专业
●化学与药学系
应用化学专业
制药工程(生物制药)专业
药物制剂专业
中药学专业
●建筑学系
建筑学专业
●新生在入学后第一学期末可以根据本人意愿申请调转专业,按照转入专业的办学条件及要求参加考试;符合《吉林大学珠海学院本科学生转专业实施办法(试行)》规定条件的学生,可以转入到相关专业学习。
培养目标珠海学院努力开创学生健康发展的育人环境,加强学生素质教育,注重学生创新精神、专业基本技能和开拓能力的培养;树立优良教风,追求人才培养质量,积淀学院办学特色。本科教育总体目标是培养具有优秀的思想品格、良好的人文修养、扎实的理论功底、熟练的专业技能、强烈的创业精神的高级专门人才。具体目标可以概括为“第一线、应用性、高层次、技能型、零距离”。
第一线——主要为国家经济建设第一线培养高级技术和管理人才;
应用性——按需设置应用性专业,加强建设应用性课程,注重培养应用性人才;
高层次——在学科基础理论、专业基本知识和人文素养方面接近国家重点大学普通本科教育的质量标准;
技能型——在专业技能培养和动手能力训练方面超过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技术标准;
零距离——尽力缩短学校和用人单位之间的过渡期,使学生到工作岗位上手快,很快能独立工作,经过短期专门培训后便可完全适应实际工作。
课程体系课程体系采取面向多层次多领域的方式,分为普通教育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和相关领域课程四大类;增加项目教学实践的时间,增加案例的分析量,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教学模式按专业招生,宽打学科基础,注重专业训练,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在人才培养上,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地位、管理的激励机制、环境的熏陶效应。
师资队伍充分发挥重点大学举办独立学院的品牌优势,努力发掘学校本部的智力资源,积极引进优秀的学科专业带头人和青年骨干教师。
1.专业骨干教师已经从吉林大学本部和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加坡、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留学回国研究生中引进一批学科专业带头人和青年骨干教师长期稳定落户珠海,主要负责学院的专业和课程建设,承担基础课和专业课及双语教学工作;
2.本部智力资源主要承担学院公共基础课和专业课教学工作;
3.社会兼职教师 聘请国内外高等学校有关学者和大型企业高级技术专家和管理专家,主要承担前沿知识、专业实务、案例分析、业务实践等教学工作。
全院有专任教师623名,兼职教师101人,其中享受国务院津贴者3人,博士生导师5名,教授99名,副教授114名。教授、副教授占34%;博士后3人,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475名,占75%。
教学管理贯彻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管理思想,尽量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自由选择机会;本科学制四年,实行学年学分制,符合条件的学生可以提前毕业或延长学习年限;减少必修课,扩大选修课,增加案例课,加强实践课;严肃校风校纪,坚决防范、制止考试作弊行为,传承和发扬经过吉林大学几代著名校长和优秀学者不断努力而形成、得到社会公认的优良校风和严谨学风。
校园文化作为中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创新者和探索者,学院的建设与发展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不同领域的众多学术大师、社会名流纷纷来校举办高水平的学术讲座、专题报告。2006年秋季学期以来,40余位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来校讲学时种植的红木棉已蔚然成林。学生在感受浓郁校园文化的同时,也积极参与并推动校园文化的建设与发展,先后数十次组队参加国家级、省级大学生科技、文化、体育及其它专业类比赛,并取得优异成绩:连续三次参加全国无动力高台飞行大赛,共获得19项大奖,居全国高校参赛获奖之首;在第九届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中获得全国二等奖一项,广东赛区三等奖一项;在广东首届大学生动漫设计和摄影比赛中,获一等奖二项,二等奖三项;在ACM/ICPC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亚洲赛区北京赛区及上海赛区决赛中获优胜奖,列全国非重点高校第二名;在广东省首届嵌入式软件创新大赛中获得优胜奖,……等等。众多的学生社团组织也积极开展以“立志、修身、博学、报国”为主题的自我教育活动,组织学生走向社会,参与社会公益事业,锻炼适应社会能力,引领学生健康、全面发展。
联合培养学院坚持开放式办学,加强学生实习环节,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现已与近70家科研机构和大型企业进行合作办学,实行优势互补,共同培养应用性技能型人才。
工商管理系、艺术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联手与广东士丹尼多媒体技术有限公司合建多媒体技术产学研基地。
此外,艺术系与澳门美术馆、珠海三原色(集团)公司、珠海市伊斯佳化妆品有限公司、澳门扬大名广告设计公司合作。
工商管理系与珠海市飞豪物流服务公司、上海艾尔特物流研究咨询有限公司合建中欧物流与运输研究中心,还与科龙公司、珠海市中油塔鑫石化有限公司、广东德豪润达电气股份有限公司、珠海汉胜工业有限公司、广东蓉胜超微线材股份有限公司、珠海万力达电气股份有限公司、珠海功控集团有限公司、青岛啤酒(珠海)有限公司、珠海九川物流有限公司、珠海粤裕丰钢铁有限公司、珠海龙丰精密铜管有限公司、珠海泰科电子有限公司、力合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威尔医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名优企业达成合作协议,建立实习实践基地。
旅游管理系与港中旅(珠海)海洋温泉有限公司、珠海御温泉国际度假酒店管理有限公司、中国珠海海外旅游有限公司、珠海梅溪旅游发展有限公司、珠海度假村酒店、澳门中国大酒店、珠海国际会议中心、珠海度假国际旅行社、珠海阳光国际旅行社、清远连州爱地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合作。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与珠海南方软件园、珠海高凌信息有限公司、香港城市大学珠海发思特软件技术有限公司、中际教育媒体有限公司、珠海建盛电子公司研究开发中心、工大集团珠海新经济资源开发港、东信和平智能卡股份有限公司、珠海哈理科技产业开发有限公司、金山软件股份有限公司、珠海市金睿网络有限公司、深圳市牧迪科技有限公司、珠海市宏桥高科技有限公司、南方软件产品测试中心、广东同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清华科技园创业投资有限公司、深圳市旋极历通科技有限公司、广东远光软件股份有限公司、珠海远方软件有限公司、珠海泰坦软件系统有限公司、珠海优特电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知名企业合作。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系与深圳国人通信公司、珠海珠光汽车公司、广东仪强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云海通讯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合作。
机电工程系与美国UGS公司合作建立制造业信息化人才培养基地;并与创维模具(深圳)有限公司及珠海双喜炊具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建立了合作。
化学与药学系与珠海联邦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丽珠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珠海亿邦制药有限公司、珠海金鸿药业有限公司、吉林敖东珠海药业有限公司、珠海经济特区民彤制药厂、珠海安和企业、珠海市美芝荟日化有限公司、迪尔斯国际集团有限公司迪尔斯化妆品(珠海)有限公司、珠海市药品检验所等企事业单位建立了合作关系,共建产学研实习基地。
国际合作目前已与美国CALIFORNIA STATE UNIVERSITY, LONG BEACH(加州州立长堤大学)、KENNESAW STATE UNIVERSITY(肯尼索州立大学)、LOCK HAVEU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宾州州立洛克海芬大学)、HERZING COLLEGE(美国荷晶大学)、英国UNIVERSITY OF GLOUCESTERSHIRE(格鲁斯特大学)、印度UNIVERSITY OF MYSORE(迈索尔大学)、瑞士GLON SCHOOL OF HOTEL MANAGEMENT、LES ROCHES SCHOOL OF HOTEL MANAGEMENT(瑞士酒店协会理诺士酒店管理学院)、瑞典耶夫勒大学、澳大利亚南澳大学、澳大利亚精英教育学院、澳门科技大学等国(境)外高校开展各种形式的交流合作,选派学生赴境外学习和深造(攻读双学士学位、硕士学位),邀请专家来校讲学和授课等,并已在这些方面获得实质性的成果。
科学研究科学研究是高等学校实现教育创新、改革教学内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不竭源泉与强大动力。学院现有4个科研机构:东南亚研究所、软件研究所、高等教育研究所、机电工程研究所和。学院从事科研人员(兼)75名,共承担纵向科研课题13项(其中,粤港关键领域重点突破项目1项,广东省科技进步基金项目1项,珠海市科技进步基金项目9项,珠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项);横向课题4项;学院自立课题3项。学院依靠优秀教师队伍和吉林大学雄厚的科研力量优势,积极拓展科学研究领域,为学院相关学科建设与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产生重要的作用。
硬件条件校园占地面积186万平方米,两栋教学楼建筑面积达6万平方米,综合实验楼和机电实训楼共3.3万平方米,风雨操场0.6万平方米;仪器设备总值4亿元,40个多媒体阶梯教室,60个多媒体教室,配备了国内最先进的视频系统、网络教学设备,可同时容纳12000人上课;6个大型网络微机室和专业实验室,配备了1369台液晶显示屏高档微机供学生上机使用;建成了物理实验室、电子技术实验室、汽车结构与汽车电子实验室、旅游实验室等10余个专业实验室。澳门美术馆出资建设了广告设计实验室,摩托罗拉公司捐赠了单片机实验室,深圳国人通信有限公司捐赠了通信实验室,珠光汽车公司和广州仪强科技公司捐赠了汽车结构实验室。美国UGS公司向学院捐赠了价值4000万美元的软件,建起了制造业信息化培训基地,并于2006年5月成为珠海市第一批科技创新公共实验室。
图书馆现有中外文报刊2336种,中外文图书61万余册,另有相当数量的电子资源,并实现了现代化、网络化和数字化。
标准体育场、风雨操场、足球场、篮球场、游泳馆、乒乓球馆、健身房、文化活动中心等文体设施设备先进。
学生食堂建筑面积2.3万平方米,可同时容纳12000人就餐,实行科学管理,优质服务。
学生公寓整洁明快,设施完备,学生住宿条件在国内大学居于一流水平。公寓设有电脑桌、电话、网络接口、电风扇、饮水机、独立卫生间、太阳能淋浴、阳台等设施。
校园内还建有超市、邮局、书店、电子银行、休闲吧、医院、水果店、照相馆、发廊、单车店、眼镜店等方便快捷的服务网络,服务项目多元化,使师生不出校门就能满足日常的生活需求。
地理优势[1]吉林大学珠海学院地处中国最早对外开放的经济特区——珠海。珠海在南海之滨,珠江入海口西岸,东与香港隔海相望,南与澳门陆地接连,世界瞩目的港珠澳大桥建成后,珠海到澳门3分钟车程,到香港20分钟车程,珠三角城际轻轨通车后珠海到广州和深圳38分钟。
珠海校区位于珠海市金湾区草堂湾,校园西面是观音山,东面连南海,南面接珠海机场、航展中心和深水港,北面近珠海火车站、京珠高速入口,具有海陆空立体化交通、全方位物流优势。校区视野开阔,风光绮丽,宁静宜人,空气清新,是广大莘莘学子读书学习的理想家园。
吉林大学珠海校区是吉林大学在我国改革开放前沿、经济高速发展、自然环境优越的“珠三角”开设的战略窗口。吉林大学珠海学院是吉林大学根据教育部教发[2003]8号文件在珠海校区创建的独立学院。
社会评价
2005年,教育部对全国249所独立学院的办学条件、教育教学、招生情况进行专项检查,教育部专家组对我院给予“堪为全国独立学院规范化办学的典型”的高度评价。
2006年,由新浪考试、教育部微博教育信息网、优学网携手全国40家主流媒体联合评选我院为全国“综合实力20强独立学院”。
2007年,新华通讯社、中央电视台、全国学生考试与升学就业指导中心、中国教育管理科学学会、中国行业名牌大众满意度调查办公室评选我院为“公众满意·中国十大名牌独立学院”。
同年,我院还被评选为“综合实力20强独立学院”和“十佳和谐校园”。
2008年,中国教育电视台、中国教育新闻网、人民政协报、现代教育报、腾讯网等多家权威机构联合发布“回想中国——2008中国教育年度总评榜”,学院荣获“中国品牌独立学院综合实力十强”殊荣。
中国校友会网、《大学》杂志和《21世纪人才报》发布《2008中国民办高校评价研究报告》,我院位居第五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