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奉符(1893-1951)字丛林.合川县白沙(今宝华)乡人。幼读私塾,勤奋好学.及长入合州中学堂学习,毕业后考入教会学校--重庆私立求精中学学习,继后入学成都私立华西协和大学中文系。民国17年(1928年)入北平燕京大学研究院,于民国19年毕业,先后获燕京大学文学硕士及博士学位。燕大毕业后,既回成都华西协和大学任教,由讲师、副教授而至教授。从民国35年起并任中文系系主任及齐鲁大学国学研究所研究员。讲授诸子学、中国文学史、历代文选、现代文选等课程,计21年。
?? 杜奉符潜心钻研、治学认真,博学广识,除任教课程外,对老、庄、墨、荀、韩诸子,对魏晋乐府,对两汉、南北朝政治经济史及鲜卑等均有研究,还爱好诗词书法,能写古诗,会篆、隶书。生平著述甚多,已发表的有《墨子小记》、《韩非子小记》、《汉代奴隶考》、《曹植与五言新体》、《东魏北齐政治上胡汉之冲突》、《北朝之鲜卑语》等近20篇论文及专著,均散见于40年代有关大学报及文史杂志,如山东齐鲁大学国学研究所《国学季刊》、《华西大学文学论》、《文学杂志》、《四川大学文学论》、《中国文化研究所汇刊》等。未发表的著述手稿在文化大革命中多被抄毁或散失。
?? 杜奉符教学认真,工作负责,对所教授课程从不马虎,即使是就熟驾轻的旧课,亦反复钻研,改写讲稿。抗战后期,由于物价飞涨,他生活清苦,营养不良,身体衰弱,经常生病,但他带病坚持教学,从不缺课,有时生病卧床,也召集学生在病房予以授课。同时对学生即严格要求又耐心教诲,循循善诱,二十年如一日。
?? 杜奉符治学教书,不事交往,不问政治。但忠厚待人,明辩是非,有正义感。凡友人往访者必待之以礼,有迎有送。对有所要求者,亦做到尽力而为。平素间同情劳动人民,向农民买菜购物,必高于原价给钱,以免农民吃亏。对学术上之争论,必坚持真理,找出论据,从不轻易苟同。民国38年秋,合川华蓥山地区武装起义失败,地下共产党员胡少仁潜住杜奉符家中,杜奉符甘冒风险,予以掩护,并尽其全月工薪(银元),给予援助。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成都后, 杜奉符眼看旧中国之长期黑暗,顿时一片光明,深感祖国前途有望,个人事业有托,因此衷心拥护共产党的领导,积极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努力改造教学工作。1951年4月,在思想改造运动中,因平时同行间学术上之成见,文人相轻之恶习,招来嫌怨,倍受冲击,不幸逝世。 杜奉符死后校领导亲临哀悼,并号召全校教职工学习他为教育鞠躬劲瘁之精神。
??
??——摘自四川人民出版社1996年出版《合川县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