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信息【名称】《古风·君平既弃世》
【年代】盛唐
【作者】李白
【体裁】五言古诗
作品原文古风
君平既弃世,世亦弃君平⑴。
观变穷太易⑵,探元化群生⑶。
寂寞缀道论,空帘闭幽情⑷。
驺虞不虚来,鸑鷟有时鸣⑸。
安知天汉上,白日悬高名。
海客去已久,谁人测沉冥⑹。[1]
作品注释⑴“君平”二句:谓严君平不愿出仕,官方也不授予其官职。《汉书·王吉传序》:严君平卜筮于成都市,以为“卜筮者贱业,而可以惠众人。有邪恶非正之问,则依蓍龟为言利害。与人子言依于孝,与人弟言依于顺,与人臣言依于忠,各因势导之以善,从吾言者已过半矣。”裁(才)日阅数人,得百钱足自养,则闭肆下帘而授《老子》。
⑵“观变”句:谓观察事物的发展变化,深入研究上古原始混沌状态。太易,《庄子·天瑞》:有太易,有太初,有太始,有太素。太易者,未见气也;太初者,气之始也;太始者,形之始也;太素者,质之始也。
⑶“探元”句:意谓探究事物的本原,教化民众。
⑷“寂寞”二句:谓不与世俗交往,独自研究老子的理论。缀,指著述编辑。
⑸“驺虞”二句:谓祥兽瑞鸟遇善政才出现。这里用以比喻严君平的德行。驺虞,兽名,也叫“驺牙”、“驺吾”。古人认为是义兽,不食生物。鸑鷟,凤的别名。
⑹“安知”四句:谓严君平占卜术高超,享誉仙界,连海客去天河的事都能测出。晋张华《博物志》:近有人居海渚者,年年八月有浮槎去来不失期,人有奇志,乘槎而去,十余月至一处,有城郭状,宫中有织妇,见一丈夫牵牛渚次饮之,因问此是何处,答曰:访严君平则知之。因还。至蜀,问君平,曰:某年某月,有客星犯牵牛宿。计其年月,正是此人到天河时也。测,指占卜。沉冥,隐晦,玄寂。这里指占卜的对象。[1]
作品简析李白《古风》组诗共五十九首,这是其中的第十三首。此诗赞扬严君平的隐逸生活、人生态度和高超的占卜技艺。
诗分两段。“幽情”以上,叙其生平事迹。首二句点明严君平的隐士身份,指出他的不仕,不单是自己的选择,朝廷、官府也不让他做官。三、四句写其探究天人,教化群生。五、六句写其闭门学道,甘于寂寞。“驺虞”以下赞其德艺双馨。七、八句以祥兽瑞鸟为喻,言其德比圣贤。末四句赞其占卜术高超,天上仙界知其名,测出海客去天河。[1]
作者简介
李白像李白[2]
(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附近),先世于隋末流徙西域,李白即生于中亚碎叶城(今巴尔喀什湖南面的楚河流域,唐时属安西都护府管辖)。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莲乡。他一生绝大部分在漫游中度过。公元742年(天宝元年),因道士吴筠的推荐,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文章风采,名动一时,颇为唐玄宗所赏识。后因不能见容于权贵,在京仅三年,就弃官而去,仍然继续他那飘荡四方的流浪生活。公元756年,即安史之乱发生的第二年,他感愤时艰,曾参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不幸,永王与肃宗发生了争夺帝位的斗争,失败之后,李白受牵累,流放夜郎(今贵州境内),途中遇赦。晚年漂泊东南一带,依当涂县令李阳冰,不久即病卒。
李白诗歌以抒情为主。他真正能够广泛地从当时的民间文艺和秦、汉、魏以来的乐府民歌吸取其丰富营养,集中提高而形成他的独特风貌。他具有超异寻常的艺术天才和磅礴雄伟的艺术力量,一切可惊可喜、令人兴奋、发人深思的现象,无不尽归笔底。李白是屈原之后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称。与杜甫齐名,世称“李杜”。存诗千余首,有《李太白集》三十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