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Q正传
1、中篇小说。
鲁迅作。1921年发表。阿q是未庄的雇农,一贫如洗,但靠着“精神胜利法”的麻醉而怡然自得。辛亥革命爆发后,他也开始神往于革命,但却遭假洋鬼子斥骂。不久,因赵秀才诬告,阿q被当作抢劫犯枪毙。小说揭示了贫苦农民的落后和愚昧,表达了作者“改造国民性”的思想观点。
2、改编故事片。上海电影制片厂1981年摄制。
短工阿Q住在绍兴城外未庄的土谷祠 里。他头上有几块癞疮疤,整年都戴 着一顶破毡帽,虽常遭人们取笑,但 却能以“精神胜利法”安慰自己。阿 Q也看不起别人,经常奚落王胡和小 D,有一回却被王胡打了,他认为这 是平生第一件耻辱。这时,剪掉辫子 的钱大少爷从东洋回来,阿Q鄙夷地 骂他是“假洋鬼子”。阿Q连个姓都 没有,当有人谈论赵大少爷中秀才时 ,阿Q便吹嘘:“只有我们赵家才会 中秀才”,并自称比秀才长三辈。不 料这话传到赵太爷耳中,阿Q因此遭 到训斥并挨了嘴巴。庙会来到,赵家 佣人吴妈陪着太太和少奶奶逛庙会。 阿Q想娶寡妇吴妈但又没钱,于是便 去押宝。当他所赢的钱又被抢走而且 还挨了揍时,确有点痛苦,但转念想 到被打的不是自己而是别人时,便释 然入睡了。次日,阿Q又因骂钱大少 爷“秃儿,驴……”而挨了几拐杖, 他认为这是平生第二件耻辱。可是过 了一会儿,他又在街上寻小尼姑开心 。小尼姑咒他“断子绝孙”,由此阿 Q想到了女人。阿Q被雇去赵府当短 工,吴妈待他很热情。在他贸然跪在 吴妈面前求婚时被赵太爷看见,阿Q 挨了一顿打被赶出赵门。从此再没有 人雇他打短工。当阿Q被人们冷落时 ,小D却常到各家做工。阿Q主动挑 衅打小D,偏偏又未能打赢,只好进 城去寻找出路。过了一段时间,阿Q “衣锦还乡”,并大肆吹嘘,引起人 们的敬畏。妇人们争相购买阿Q从城 里带回的衣物,但赵太爷判断他的东 西多半是偷来的。衣物卖光了,阿Q 又从“中兴”走向了末路。辛亥革命 的浪潮波及绍兴,举人老爷们吓得惶 惶不可终日,阿Q又飘飘然起来,人 们都以为他是革命党。不久,赵秀才 和钱大少爷都投革命之机,戴起了“ 银桃子”。阿Q主动去找钱大少爷, 钱大少爷竟不加理睬。阿Q认为假洋 鬼子不许他革命,所有抱负皆成了泡 影。这时,赵家被抢,赵太爷一口咬 定是阿Q私通革命党所为。阿Q稀里 糊涂地被捕,稀里糊涂地在判决书上 画了押,直到被拉到法场时才意识到 要被杀头了。本片于1982年获第二届 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服装奖(曹颖平 )、瑞士第二届韦维国际喜剧电影节 最佳男演员金手杖奖(严顺开), 1983年获第六届电影百花奖最佳男演 员奖(严顺开)、葡萄牙第十二届菲 格拉达福兹国际电影节评委奖。 编剧:陈白尘(根据鲁迅的同名小说 改编) 导演:岑范 摄影: 陈震祥 美术: 葛师承、赵宜轩 作曲:王云阶 扮演者 剧中人 扮演者 剧中人 严顺开 阿 Q 王苏娅 吴 妈 李 纬 赵太爷 陈 希 白举人 金一康 假洋鬼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