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

阴阳界
外文名称 The dead and the living
编剧:司马小加(根据司马文森的小 说《风雨桐江》改编)
导演: 吴子牛
摄影: 杨尉东、刘俊云
美术: 赵少平
作曲: 施万春
主 演:申军谊 金棣 杨兆权 涂门 胡小玲
故事片。福建电影制片厂1988年摄制。
剧情:
《欢乐英雄》的续集。丧夫后的白苦 茶一直爱着小叔子许三多,三多也对 她有意。两人终于打破传统习惯势力 的束缚,结为美满夫妻。善良、勇敢 的玉蒜,身穿重孝,假扮幽灵游魂, 诱使杀害其夫的国民党军官驾车失事 ,自己也同归于尽,实现了为夫复仇 的愿望。卑鄙无耻的老六爹也在火灾 中丧生,得到了应有的惩罚。经过许 三多和许大姑的谈判,上上木村和下 下木村准备联合对敌。 国民党军和 吴添才父子对此深为恐慌。他们收买 了许大头,并迫使他杀害了许大姑和 许天雄。许三多率队按约前来举行庆 贺联合的仪式时,许大头率飞虎队拦 路伏击,许三多不幸遇害身亡。下下 木村的乡民们也横遭屠杀,怀孕的白 苦茶英勇反抗而被残害。然而,许大 头及飞虎队最终也未能逃脱被国民党 军杀戮的命运。一场场血腥的屠杀, 使上上木村和下下木村都消失了。本 片于1989年获第九届中国电影金鸡奖 最佳导演奖、最佳女主角奖(徐守莉 ),广播电影电视部1988年优秀影片 奖。
地理阴阳界长寿桥和黑龙潭附近,是泰山西路风光的精萃所在地。长寿桥横卧黑龙潭的上方,桥身长23米,横跨西溪,桥面形如弯月,犹如长虹卧波,两侧置以箭杆式铁栅栏,漆以红色,与青山绿水相辉映,显得玲珑别致,分外美观。此桥建于1925年,1956年在桥的两头,依山临崖建起两座石质的四角亭,供游人小憩赏景,东为云水亭,西曰风雷亭,两亭遥遥相对,点缀于青山翠谷之间,它与长寿桥及其下方的百丈崖瀑布,构成一幅立体的天然图画。桥下溪流奔泻,宽大的石坪被溪水冲刷得尘土不沾,游人至此,洗尘涤垢,心胸荡然,或席地而坐观瀑赏景,或涉足水中,掬水嬉戏,妙趣横生。
在长寿桥下南面的石坪上,百丈崖顶端,有一横跨两岸垂直河谷的浅白色岩带,好像一条白色纹带绣于峭壁边缘,因被长年流水的冲刷,表面光滑如镜,色调鲜明,十分醒目。越过它稍有不慎,即会失足跌入崖下,落谷身亡,故名之为“阴阳界”。
桥下的石坪,是一种浅灰色的二长花岗岩,属于岩浆冷凝结晶形成的深成侵入岩,岩性比较单一,主要由斜长石、微斜长石、石英及少量黑云母等矿物所组成。由于这种岩石的水平节理比较发育,经过长期的风化剥蚀和溪水的冲刷,形成了这样宽大而平滑的大石坪。
“阴阳界”实际上是一条花岗质的岩脉,呈浅灰白色,宽1~1.2米,岩脉走向为南东130°,直立产出在二长花岗岩中,其主要矿物成分为斜长石、石英和微斜长石,是在混合岩化过程中,花岗质溶液沿二长花岗岩中的裂隙侵入冷凝结晶而成。
这条花岗质岩脉,与围岩的界线十分清晰,产状稳定,直线状延伸,争调鲜明,又位于东百丈崖的峭壁边缘,所处的地势险峻,古人把岩脉看作阴间与阳间的分界线,称之为“阴阳界”,虽有某些言过其实之处,但对游人却不失警戒的作用,同时,也为长寿桥的风光添上几分神秘的色彩。神秘的“阴阳界”在白沙岗一带。
四川西岭雪山也有一处景点名为阴阳界,阴阳界是西岭雪山白沙岗上一个大垭口,在海拔三千余米的日月坪和红石尖之间,嶙嶙的白云岩,银光闪烁,脊顶仅2米宽,岩壁如刀削斧劈。它既是分水岭,又是不同气候的分界线,西部为青藏高原气候,寒冷干燥,东部为盆地气候,温暖湿润。这两种不同的气流在白沙岗上相遇,形成了奇特的气象:一边是晴空万里,湛湛蓝天;一边是云蒸雾涌,朦胧世界。“阴阳”两界分明,且变化无常,世所罕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