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漴桥遗址碑文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1-05-03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梅漴桥遗址碑文》,是景宁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为梅漴桥因遭火灾毁坏后而在该遗址设立之碑。《梅漴桥遗址碑文》全文如下:

巍巍群山,沟壑英川,阡陌交通,廊桥建焉。 梅漴桥建于清嘉庆七年(公元1802年),属木拱廊桥。东西走向,跨英川港上。桥全长三十九米,宽五米,拱跨三十三点四米,矢高五点二米,廊屋十七间,四柱九檩,五架抬梁,屋面两坡悬山顶。该桥采用北宋时期桥梁三节苗、五节苗、剪刀撑的木拱架建造术,受力均匀,功能完备,造型美观;且以短梁木构件之间穿插挤压的构造形式,形成大跨度拱架,使木拱廊桥横卧山涧,固如金汤,犹雨后“长虹”,颇为壮观。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桥梁界权威唐寰澄先生实地调查和测绘梅漴桥,后又将其收录到《中国科技史·桥梁卷》,作为木拱廊桥经典而引证。而我国著名的桥梁泰斗茅以升先生竟以“中国古代木拱廊桥技术之典范”收入其主编的《中国古桥技术史》,梅崇桥之历史和文化价值略见非凡之一斑。一九八七年十一月三十日,景宁畲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公布其为第二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乙酉年端午节中午(公元2005年6月10日)烧毁于梅漴桥周边村民的祭祀活动。

呜呼!百年文明,毁于香烛,教训深矣,今于遗址,立碑铭记。梅漴桥简介梅漴桥(mei chong qiao),位于浙江省景宁畲族自治县英川镇梅漴村尾,以村得名。建于嘉庆年间(1796——1820),民国重建。全长30米,高12.7米,宽5米。系木制结构,为木拱廊桥,是景宁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此桥于2005年端午节乡民祭祀时不慎被一场大火化为灰烬。同年9月县博物馆在此立梅漴桥遗址碑。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