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毒芹【中文名】毒芹Name:Cicuta virosa Linn.
【别名】走马芹、野芹、芹叶钩吻
【科属】伞形科毒芹属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高50—120cm;根茎粗短,笋形或球形,节间相接,内部有横隔,不定根多数,肉质。黄色;茎粗,中空。叶为2—3或4回羽状复叶,羽片边缘有锯齿;基生叶及茎下部的叶有长柄,基部扩展成鞘状。复伞形花序,花白色。双悬果卵球形,有黄色粗棱。花期7-8月,果期8-9月。
【地理分布】: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以及四川等地;朝鲜、日本、苏联西伯利亚地区也有。
【生 境】:生于400—2900m的沼泽地、水迪或沟边。
【毒 性】:全草有毒,以根茎最毒。晚秋和早春期间毒性更大,在我国东北牧区;早春常发生毒芹中毒,造成牲畜死亡。毒芹中毒在人和动物的症状基本相同,有恶心、扩瞳、昏迷、痉挛,因窒息而[11,12]。牛中毒后还有全身发抖、脉速、腹胀、口吐泡沫、尿频、肌颤、知觉缺失,严重者15—20分钟内倒毙[A-12]。猪有呼吸速迫,右侧横卧、麻痹,1—2日死亡[A-12]。小孩误服毒芹108可致死,牛、马等大牧畜的致死量为200—300g,羊为60—80g[13]。根的煎剂(根:水=1:3)对兔、蛙、豚鼠的致死量分别为6.7,13.3—16.7、26.7—30g/kg[14]。
【化学成分】:全株含毒芹毒素(cicutoxin)(92—2)及毒芹醇(cicutol)(92—3)等多种聚炔化合物(表92—1)[15]。果食含挥发油,油中不含有毒成分,有小分子萜类化合物γ—松油烯、α,β—蒎烯、对—聚伞花素、月桂烯、柠檬烯、α—松油烯等[16];果食还含有黄酮甙芸香甙、异槲皮甙、水仙甙等[17];茎叶中含有伞形酮、东莨菪素等香豆素[18]。
【化学成分】:毒芹毒素:Jacobson于1915年首次从毒芹(CicutaoccidentalisGr.)的根茎分得粗品[1],直到1953年,Anet从毒芹得到纯品后才确定了结构。毒芹毒素是一种痉挛毒,与印防己毒素(picrotoxin)作用相似,主要是兴奋延髓的痉挛中枢,并使脊髓反射兴奋性亢进,故中毒的主要特征是痉挛,由头颈开始,而后躯干,终于呼吸肌,因呼吸麻痹而死。其次,还刺激延髓的呼吸和血管运动中枢,副交感神经以及消化道粘摸,中毒动物有流涎、呕吐、鼓胀、肌痉挛、舷晕、血压上升、呼吸加快及呼吸麻痹等症状[2,A-12],该物质吸收较慢,故作用也慢,但一旦吸收就发生作用,甚至比印防己毒更猛烈[2]。兔口服毒芹毒素致死剂量是175mg/kg,猫50mg/kg;猫静脉注射致死量为5mg/kg,小鼠腹腔注射LD50为48.3mg/kg[19]。它的不同旋光异构体的毒性有明显差别,消旋体的毒性约为左旋体(毒芹中所含毒芹毒素的主要成分)的二倍[20]。
【毒 理】:全株含毒芹毒素(cicutoxin)(92—2)及毒芹醇(cicutol)(92—3)等多种聚炔化合物(表92—1)[15]。果食含挥发油,油中不含有毒成分,有小分子萜类化合物γ—松油烯、α,β—蒎烯、对—聚伞花素、月桂烯、柠檬烯、α—松油烯等[16];果食还含有黄酮甙芸香甙、异槲皮甙、水仙甙等[17];茎叶中含有伞形酮、东莨菪素等香豆素[18]。
又名野芹菜、白头翁、毒人参,芹叶钩吻,斑毒芹。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形态似芹菜。常因误食中毒。
生长在潮湿地方。叶象芹菜叶,夏天开折花,全裸有恶臭。全棵有毒,花的毒性最大,吃后恶心、呕吐、手脚发冷、四肢麻痹,严重的可造成死亡。主要有毒成分为毒芹碱、甲基毒芹碱和毒芹毒素。毒芹碱的作用类似箭毒,能麻痹运动神经,抑制延髓中枢。人中毒量为30~60毫克,致死量为120~150毫克;加热与干燥可降低毒芹毒性。毒芹毒素主要兴奋中枢神经系统。
中毒表现:误服进食30~60分钟后出现口咽部烧灼感,流涎、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四肢无力、站立不稳、吞咽及说话困难、瞳孔散大、呼吸困难等。严重者可因呼吸麻痹死亡。呕吐物有特殊臭味。
紧急处理:立即手法或药物催吐,催吐后给口服活性炭50克。多饮水。进食量较大或虽进食量小但出现中毒表现者应尽快到医院就诊。
中毒预防:不要采摘、食用不明成分的野生植物。毒芹分布地区人们要学会鉴别食用芹菜和毒芹。毒芹的活性成分是一种被叫做毒芹碱的生物碱,据说这个化合物是使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致死的原因。
中药材·毒芹【别名】走马芹、野芹菜花
【来源】伞形科毒芹属植物毒芹Cicuta virosa L.,以根状茎入药。春秋采挖,鲜用。
【性味归经】辛、微甘,温。有大毒。
【功能主治】外用拔毒,祛瘀。用于化脓性骨髓炎。并可用于灭臭虫。
【用法用量】外用适量,捣烂敷患处。
【注意】不作内服。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