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石湾镇石湾简介
石湾镇原是惠州市博罗县罗浮山下西沙河与东江环抱的一个港湾,故名石湾。石湾镇位于惠州西南面,与东莞石龙镇隔水相望,从地图上看,一条东江将两镇一分为二。石湾镇素有“罗浮山下第一镇、东江明珠”之美誉。
石湾镇处于北纬23°7′25″,东经113°51′ 47″。石湾镇是东江的冲积平原,气候温暖湿润,年均气温在20℃-22.2℃这间,年均降雨量1600毫米 ,无霜期达360天以上。
石湾镇是广东省的中心镇之一,也是惠州十八个中心镇之一,全国“千强镇”。位于博罗县的西南端,镇域面积83平方公里,全镇下辖12个村委会和1个居委会。西部与增城市接壤,南部隔东江、西沙河与东莞市石龙镇和本县园洲镇相望,北邻福田镇。石湾镇经济发展快,2004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亿元,工业生产总值35亿元,镇级可支配财政收入1.25亿元,农村人均年收入6300元。石湾镇城镇面貌日新月异。
基础设施
石湾镇基础设施比较完善。镇内建有两座大桥,分别与东莞石龙镇和石排镇相通,建有日供水量3万立方米和5万立方米的自来水厂各1间,11万伏变电站两座,公园1个,卫生院2家。2008,总投资3881万元、占地面积50145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5759平方米的红海口岸新区建成并投入使用,为周边乡镇的企业提供了更加快捷的通关服务。
工业
石湾镇工业起步较早,有一定的基础,特别是近年来,工业经济迅速发展。2008年,全镇实现工业总产值73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产值44亿元。截至2008年底,镇内有工业企业1085家,就业人数8万多人。其中规模以上企业48家,规模较大的有南亚塑胶、衣之纯服装、恒丰化工、惠州亚华黏胶、专顺电机等企业。2008年10月,总投入9000万元、占地面积119亩、建筑面积43000平方米的广达鞋业吉泰厂区建成并投入使用。
农业
石湾镇农业基础发达,是广东省珠三角十大农业示范区的一个功能区,国家和省分别在这里建立了铁场万亩优质水稻基地、黄西韭黄基地以及占地5000亩的白沙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基地,基地主要种植蔬菜、水稻、韭黄、马铃薯、甜玉米等。注册有“伴永康”稻米商标和“黄西韭黄”等农业品牌商标,其中黄西韭黄已通过了省级无公害产品认证。
第三产业
近年来,石湾镇第三产业得到较好发展。目前,镇内有中港城购物广场、新世界购物广场以及富邦购物广场等较大型商场。房地产业发展尤为突出,总投资分别为4.5亿元、1.5亿元和12.48亿元的丽湾花园、新怡花园和奥晨地产•龙湾新城等一、二期工程陆续竣工并交付使用,极大地满足了人民群众的住房需求。
交通状况
广汕公路、广惠高速公路与镇内两条主干道石湾大道、永石大道形成纵横交通网络。距惠州、深圳、广州均只1小时车程。水路有东江航线,上可至惠州、河源,下可至广州、香港等地。建有年吞叶量达50万吨的石湾集装箱码头,货轮货运每天直达香港。
基础设施
镇内建有两座横跨东江的大桥,分别与东莞石龙、石排两镇相连,村道均铺设水泥路面;现有自来水厂2座,日供水量共7.3万立方米,正规划建设第三自来水厂(设计日供水量15万立方米);拥有两座11万伏变电站及石湾宾馆等一大批基础设施。商务环境优越,海关、检验检疫、边检、海事等口岸部门均设有办事处,金融、电信邮政等机构一应俱全。目前,正在建设投资总额2.62亿元的十项重点工程。——产业基础良好。现有工业企业548家,就业人数4万多人。其中,投资超亿元的企业1家,5000万元1亿港元的1家,1000万元至5000万港元的有65家。主要以塑胶、化工、电子、五金、纺织、服装为主。较大规模的企业有:南亚塑胶工业(惠州)有限公司,占地900亩,总投资6.4亿美元,首期工程已建成投产。总投资10亿元人民币的罗浮药谷项目已签订意向书。[2]
文化状况
石湾镇文化娱乐设施完善,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近年来,除镇建有公园和文化广场外,各村组也积极筹集资金兴建文化公共设施,经济较好的村组都建有自己的文化广场、曲艺娱乐中心、运动场、老人活动中心等,我镇还经常在节假日举办一些传统的娱乐活动,如龙舟赛、篮球赛、电影晚会等,群众的文化娱乐生活丰富活跃。此外,近年来,石湾镇非常注重民生建设,努力提高群众的社会福利水平。每年投入近100万元为老人开展祝寿活动,凡70岁以上的老人在生日当天镇都送上一个蛋糕和300元至1000元不等的祝寿金。另外,各村每年都会给村民发放福利分红,经济较好的村每年每人有3000多元,除分红外,各村每年还为每位老人发放300元到3000元不等的老人金[1]。
历史沿革
清朝时期,乃农工产业重镇。
在清代,由于石湾镇土地平坦肥沃,陂水灌溉便利,且多湖泊地塘,农业相当发达,手工业和商业繁盛。由于商业经济的活跃,石湾地区形成了两个圩市。铁场圩逢二、四、六为圩期,是石湾北部的大农贸市场。石湾号称“石湾市”,已无固定圩期。
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省筑广九铁路,西从增城红花地入县界,经石湾西南部的大涌瓦窑、南跨东江至东莞石龙。那时候的石湾成了各种加工业、农工产业的重镇。
当时在西沙河与东江河交汇处有一个地方叫石湾尾,20世纪初,东江中下游的船舶运输,大都以石湾尾和东莞石龙为终点,再由这里经水路或铁路转运到广州、香港各地。石湾石龙一河两岸地带成为东江农工产品的集散地,百业勃兴,熙熙攘攘。从石湾彭屋到瓦窑段两旁都是商户店铺和手工作坊,有金山米(精米)作坊、面粉作坊、油榨坊、糖坊和荔枝干作坊等农副产品加工业,所产的产品大都销往香港。仅石湾一地就有石湾市场、桥头市场和瓦窑市场等三个大市场。此时的经济兴旺繁荣达到了石湾在解放前的历史最高峰。
民国初年,因战乱而萧条。
民国初年的军阀统治、连年混战给石湾带来破坏性的影响,石湾的工商业陷入严重的不景气局面。石湾居惠州、广州之间,有陆道通博罗。陈烔明叛军进攻广州及败退惠州时都经过石湾,几年的拉锯战,地方的无政府状态,给石湾本已衰落的经济以致命一击。1925年9月,国民政府第二次东征,大举进攻博罗,陈烔明叛军从石湾向博罗方向败退时,沿途洗劫,给石湾造成极大的破坏。石湾尾的工商户如鸟兽散,房舍一间间倒塌,昔日最繁盛的沿江工商区徒剩下一片瓦砾。石湾工商业从此一蹶不振。
社会发展
改革开放后,石湾建设了罗浮山东江大桥和石湾大桥,镇政府引用罗浮山联和水库的清澈库水和东江河水兴建了两座大型水厂,日供水量达8万吨。拥有红海货柜码头,还有惠州海关驻石湾的办事处,周边几个乡镇的企业产品均可在石湾直接报关出口。完善的基础设施为石湾的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斗转星移,石湾由一个农业区飞跃为一个工业镇,迈上了工业化、现代化的坦途,成为惠州西部的经济重镇,名列全国“千强镇”。在发展工业的同时,当地政府还推进保护和弘扬石湾历史文化的工作,在2004年新修编的《石湾镇城镇建设发展整体规划》,正式立了一个“保护历史文物”专项。石湾镇以一镇之力出版一本考古专著,可见其弘扬历史文化的决心和魄力。
地名由来
1371年(明太祖洪武四年)石湾镇正式设立行政建制,当时辖神护都(今铁场、石湾),仙福都和仙都的一部,辖下北镇围、里波水、中岗、上坊、滘吓、鸾岗、洪圣坊、源头、上滘、铁场、白沙、泊头、西埔、黄塘、欧阳等51个村,辖地涵盖今天博罗九潭、福田和增城三江的部分地区。是惠州市博罗县罗浮山下西沙河与东江环抱的一个港湾,故名石湾。
历史
石湾镇历史悠久,有灿烂的古代文明,而历代无志。《博罗县志》中有关石湾的史料,起于唐终于清,零散而不系统,语焉不详。民国迄今80余年间,石湾史实更无专书记载。及至20世纪80年代,石湾在改革开放中迈上现代化康庄大道,为了更好地鉴古通今,规划未来,1993年1月,中共石湾镇委书记刘达兴提出"要写石湾的昨天、今天、明天",以适应改革开放和教育下一代的需要。于是镇办公室着手搜集资料,石湾、铁场、中岗等管理区召开了父老座谈会,进行调查。石湾中学教师陈海铨在此基础上,于1993年3月写成《石湾史话》(上编),上溯远古至民国止。1994年7月,在博罗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指导下,石湾镇镇志编写组正式成立,何来副镇长主其事,全镇群策群力,广集资料,编年梳理,分类纂写。10月,《石镇镇志》定稿,凡七章,约三万字。《石湾镇志》记载了翔实的地情资料,叙述了石湾伟大的历史变迁和石湾人民为祖国的进步和发展所作出的英雄业绩,是一部社会主义的新方志。《石湾镇志》经编载,是石湾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建设社会产义精神文明的又一个新成果。
大事记
约五、六千年前 铁场苏屋岗和何屋岗贝丘遗址,出土有新石器陶器等。
约二、三千年前 铁场,青铜文化。出土有东周青铜编钟等青铜器,青绿釉色的 纹陶罐等陶器。
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 隶属南海郡傅罗县。
公元一到二世纪 受到中原文化很深影响。铁场苏屋岗东汉墓群,中岗岗头岭东汉大墓(属"熹平四年四月"〈175年〉)。出土有大量铜器、陶器和文字砖等。
八世纪后半叶 唐玄宗敕立的"明月戒坛"刻石立于铁场。铁场成为东江中下游出家僧人的递度受戒之所。
唐僖宗乾符六年(879年)九月 黄巢起义军从福建进入粤东,经过石湾地区进攻广州。至今境内有相传的"黄巢墩"多个。
十到十一世纪 宋朝时,惠州郡守黎岩在铁场村建伏波庙。
宋朝时,石湾建有三大书院:清湾书院、擢桂书院和白沙书院。
宋太平兴国四年(979年) 僧人自眸在石湾护国寺。
宋雍熙二年(985年) 僧人守容在铁场建寺,因掘地得到"明月戒坛"刻石,遂将新建寺取名"明月寺"。
宋绍至元年(1094年)九月 苏轼贬为宁远军节度副使,安置惠州,从省城取水道乘舟入西沙河,在源头派泊头圩登岸,廿八日乘肩舆先到明月寺,后上罗浮山。
宋景炎元年(1276年) 南宋二王行朝进入广东,沿潮州、惠州、东莞向珠江口撤退,曾路过铁场、石湾。
元至元廿一年(1284年)五月 区钟等率起义军在石湾截击元军粮道,执杀护饷的元大将合剌普华于中心岗(今中岗),震动元廷。
明洪武四年(1371年) 建石湾巡检司,驻在石湾,主管缉捕盗贼等事。
石湾正式行政建制。
明隆庆四年(1570年) 倭寇流劫铁场村一带。
大饥荒,瘟疫流动。县建石湾社仓,主管平 赈济等事。
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 知县孙章在石湾增建五马公书院。
清嘉庆七年(1802年) 羊屎坑陈四起事,焚掠石湾。
清嘉庆十四年(1809年) 知县马德滋首倡捐"膏火"(教育赠款)给清湾书院,又"判乡中官荒一区,将租银归院"。
清咸丰十年(1860年) 基督教传入博罗,伦敦公会牧师于铁场竹园设"福音堂"。
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 石湾周、姚二姓大械斗。
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 省筑广九铁路,西从增城红花地入县界,经石湾南部的大涌瓦窑,南跨东江过石龙。
1925年10月 国民革命军第二次东征,6月周恩来到石龙,东征军先遣队经石湾、苏村进攻博罗。
1938年10月16日 日本侵略军攻占石龙,石湾随着沦陷。石湾一带处于日军直接控制之下,铁场以北地区,日军控制力较弱,为半游击区。
1942年12月 中共博罗县委书记(特派员)黄慈宽把县委机关搬到石湾湖山乡,直接领导石湾地区的抗日斗争。
1943年夏 东江纵队通?quot;博西青年自修会"成员,冯敬儒等人的关系,组织了源头、西头、西埔、滘吓和中岗等地的群众实行联防,开展反对李潮伪军的斗争。
东纵独立二大队韦伟、曾文中队,在石湾袭击了伪县府,消灭了伪县警第一中队的一个排。
1943年11月初 东纵独立二大队智袭铁场邹屋祠堂的伪县警第二中队,俘敌50多人,缴获机枪1挺,步枪50多支。
1944年4月 百余日军和二百余李潮伪军,围攻源头茹屋。茹屋组织起120多名武装民兵,配合东纵独立二大队的宋晋小队,奋战了三昼夜;三百余红军在西埔集中,三路赴援,打退了日伪军多次的增援和进攻。击毙日军自少佐以下70余人,伤敌一批,源屋茹屋以"南抗日英雄村"的美名载入史册。
1944年10月下旬 李潮伪军攻占鸾岗,企图劫收稻谷。独立二大队星夜开赴鸾岗、滘吓、中岗的联防队立即驰援,炸毁敌人占据的碉楼,赶走伪军一个中队,并击退数百增援伪军的反扑,保卫群众将粮食抢收完毕。此役毙伤伪军60多人,缴枪20多支。
1945年8月下旬 石湾光复
1945年冬 独立三大队炸掉永宁圩自卫队的炮楼,缴获机枪2挺,步枪几十支。
1946年初 里波水人刘祥在石湾创办新兴华火柴厂,生产"麒麟牌"火柴,拥有2台造火柴机。它是石湾第一间使用机器生产的工厂。
1947年夏 大洪水,石湾头造失收。洪水过后,"沙河围防洪复堤委员会"开始组织筑建沙河围(增博围博罗段的前身)。
1949年10月14日 石湾解放,建基层人民政权。石湾属第五区,有两个乡:清湾乡和铁场乡。清湾乡第一任乡长周江,铁场乡第一任乡长朱文广。
1950年冬 开始土地改革,历时六、七十天,铲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广大农民分得土地。
石湾成立沙河围水利会,在里波水堵口筑闸。
1953年上半年 土改复查完毕,确立了劳动农民土地所有制。
1953年冬 在珠江水利局领导下,开始修建增博大围。
1954年夏 开始农业合作社化运动,建立初级农业合作社。
1954年5月-6月 东江暴涨,石湾尾堤围崩决。民工万人上堤,筑成石湾新围。
1955年夏 开始高级农业合作社运动。到1956年冬实现高级农业合作社化,基本上是一个自然村成立一个高级农业合作社。劳动农民集体土地所有制确立。
1957年夏 石湾在机关单位、学校开始反右派运动。
1958年10月1日 罗浮山人民公社成立,辖石湾。
1959年1月 铁场人民公社成立。
1959年6月16日 东江特大洪水,高程7.36米,流量12300立方米/秒(东江历史上最大流最),石湾为重灾区,全部堤围没顶。7月,洪水退后,全面动员复堤堵口。
1959年冬 始建设小电排站。至1963年先后建成石湾、里波水和源头圩3个小电排站。
开始架设电力线,石湾成为全县第一个用电的地区。
1961年8月 石湾鸾岗一带大内涝,晚造没有插秧。"三年自然灾害"效果最严重的一年,部分地区饥荒。
1962年 国民经济得到比较顺利的恢复和发展。
1963年上半年 各大队全面通电。铁场一带大旱,联和水库的水放清,大部失收。
1964年冬 开始挖铁场排洪渠,以解决排除内涝问题。
1966年基本完工。
1964年 开始搞"四清"运动
1965年5月 开始搞"无产阶段文化大革命运动"。
1966年冬 开始挖联和排洪渠。1967年基本完工。
1968年7月26日 县级机关、单位、厂矿、学校"清理阶级队伍",人员集中在石湾批斗,号称石湾"大牛栏"。
1970年冬 开始兴建第二批电排站,校大的有里波水电排站(新建9台机级,约1400千瓦)、中岗电排站(6台机组,约780千瓦)。
1972年冬 开始统一排涝指挥。
1974年 开始农田田园化建设。
1977年 石湾电排站系统初具规模,内涝灾害基本排除。
1978年秋 从铁场公社分出九潭公社。
1979年秋 第一个"三来一补"企业--铁场彩灯厂开办,揭开对外开放的序幕。
1980年8月 中共铁场公社第六次代表大会召开,原副书记刘达兴当选为党委书记,周应富任公社管委会主任,开始全面贯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路线。
1980年冬 发动实行家庭联户承包责任制,迈开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第一步。
1981年11月 发动筹备铁场人民公社委员会迁到石湾,以适应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新形势。1982年底完成。在各大队全面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983年4月 成立石湾农工商发展公司,开始建立经济实体,办实业,搞活经济。
1983年12月 撤销人民公社,土地归乡(村)农民集体所有。
1984年 撤销铁场人民公社,成立石湾区人民政府,刘达兴任区党委书记,周东良任区长。此为行政体制的重大改革。166年生产队变为475个村。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大幅度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开始大种林果,发展商品农业,推行农村定产达标投包制度。
1985年9月 新石湾中学(完全中学)基本建成,正式开课。以石湾中学为中心的新的教育布局形成。
1985年秋 四大商品农业基地形成;粮食基地9.6万亩(双造计), 蔬菜基地近万亩, 塘鱼基地5000多亩, 林果基地2-3千亩。
1986年 石湾东江大桥奠基。这是自力集资举建大型基础设施的开始。
1987年3月 石湾镇建制。中共石湾镇委员会成立,刘达兴任书记。石湾镇人民政府成立,周东良任镇长。
1988年初 石湾镇房地产公司成立。正式筹办城镇建设。
1989年7月1日 石湾东江大桥正式通车。主桥长142米,引桥长559米,全长701米,桥面宽12米,中间车道宽9米,主桥桥身距离江面15.8米,耗资1700多万。石湾的对外交通根本改观。
1990年秋 石湾-福田公路建成。全长17公里。以石福公路为主干,形成全镇的水泥路网,实现了"村村通水泥路"的目标。
1990年底 全镇工农业总产值1.3亿元,其中工业产值7450万元,农业总产值5800万元。工业比重历史上第一次超过农业,以农业为主导的经济格局结束。石湾镇成为亿元镇,走上了工业化道。
1991年2月 石湾镇公安分局成立。
1991年4月 石湾镇公安分局被评为广东省公安系统先进集体。
1991年6月 石湾镇党政大楼建成。
程控电话大楼土建工程竣工。
1991年底 农田耕作和运输手扶拖拉机化。拥有手扶拖拉机2443台/27232马力。
1992年 《石湾镇建设总体规划》经惠州市人民政府批准正式实施。石湾镇的城镇建设走上科学化、规划化的道路,向着"到2000年建成现代化的中等滨江城市"的目标迈。《石湾镇建设总体规划》1993年荣获广东省"建制镇规划方案"一等奖。
大型商住楼宇金华康乐园等动工兴建。金华康乐园占地1000亩,计划投资30亿元。
湖山管理区集体经济结硕果,年收入120万元,首先实行农民退休制(男60岁,女55岁退休,每月由管理区发退休金)和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和初中学生免费入学)。
1992年12月 2450门国际线路程控电话开通使用。提前达到"实施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的目标。
1993年 设立石湾人民政府常驻香港办事处。通过在香港举办招商会等多种渠道,大力吸引外资。香港金华(亚太)有限公司投资30亿元的"金华康乐?quot;、香港东泰电子有限公司投资6亿元的"东江第一城"、台湾华迪亚建股份公司投资3000万元的"福祥名厦花园城"、香港新宁投资有限公司投资3亿元的"石湾花园"等大型商住楼宇区均在蓬勃兴建中。兴建石湾大道。石湾大道由石湾东江大桥直达铁场管理区竹园村,接连广汕公路,宽40米。计划投资7500万元。
1993年6月 石湾第二自来水厂动工兴建。第二自来水厂设在西田管理区永宁村,计划投资3000万元,设计日供水量5万立方米。引罗浮山联和水库之水,为将发展为20万人口的明天的石湾提供充足的生活及工业用水。
1993年12月 罗浮山东江大桥横跨西沙河和东江,桥长1400余米,宽23米,计划投资1亿元,是迄今东江流域规模最大的大桥。
永石大道动工兴建。永石大道宽60米,南连罗浮山东江大桥,北达西田管理区永宁村与广汕公路相接,计划投资7500万元。
人口数据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3])
总人口
73735
男
35236
女
38499
家庭户户数
11931
家庭户总人口(总)
47921
家庭户男
23991
家庭户女
23930
0-14岁(总)
13867
0-14岁男
7300
0-14岁女
6567
15-64岁(总)
56357
15-64岁男
26482
15-64岁女
29875
65岁及以上(总)
3511
65岁及以上男
1454
65岁及以上女
2057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
41521
二、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合浦县石湾镇乡镇概况
石湾镇地处南流江下游,位于合浦县城正北11公里,镇境北部为低丘陵,南部为南流江冲积平原。合(浦)灵(山)公路过境,南北高速公路互通立交桥座落在该镇正中央沙朗村,交通方便。石湾镇区域优势明显,地理环境优越,雨量充沛,气候温和,平均气温22℃左右,全镇总面积24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180多公顷。辖16个村委会,1个居委会,总人口4.4万。
地方特产
石湾白花塘米酒,在区内外享有盛名;该镇具有地理优势,以镇北部山区村委大力发展畜牧业,全镇年均鸡出栏290万羽,生猪出栏32000头,以镇南部大力发展经济农作物,年均种植花生l.5万亩,甘蔗1000亩,蔬菜2.7万亩,黄麻0.5万亩,冬辣椒1万亩。烟花炮竹行产品畅销国内外。
旅游资源
境内大浪古城遗址是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闻名遐迩的南国星岛湖,“十里淡水银滩长廊”和射马岭观音庙、古代校马场等都是很有开发价值的旅游景点。
文教卫生
全镇有初级中学2所,小学17所,幼儿园17所,卫生院1所,卫生所18所,还有娱乐城、影剧院、灯光球场、图书室,广播、电视等文化设施。
经济成就
2001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2.6亿元,其中农业总产值1.84亿元,工业总产值0.78亿元,财政收入418.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917元。
引资项目
一是矿产资源开发,该镇主要矿产资源有钛铁矿、金矿、石灰石、河沙、卵石;二是水力资源开发。沙儿江可开发筑坝蓄水发电;三是山区资源开发。有5万亩残林地,可开发造林种果。四是农业综合开发。可在大田、红锦、张屋、桥头等山区村一带建设万亩速生丰产林、万亩优质水果、万亩香蕉生产基地;可在东江、周江、沙朗、垌心、汉马、汉水一带建设万亩蔬菜基地。五是淡水养殖。可在大白水库搞100亩以上网箱养鱼, 并在大白水库坝脚连片开发l00亩鱼塘搞立式养殖。 六是开发农产品流通市场、建设农产品加工、保鲜、运输服务业。七是旅游资源开发。
人口数据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5])
总人口
41250
男
22727
女
18523
家庭户户数
11032
家庭户总人口(总)
41226
家庭户男
22716
家庭户女
18510
0-14岁(总)
11941
0-14岁男
7001
0-14岁女
4940
15-64岁(总)
25551
15-64岁男
13930
15-64岁女
11621
65岁及以上(总)
3758
65岁及以上男
1796
65岁及以上女
1962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
40069
三、湖南省衡阳市衡东县石湾镇石湾镇地处县城以北35公里的湘江东岸,北连株洲、湘潭,西临衡岳,京珠高速、107国道隔江而行,京广铁路纵贯南北,水陆交通十分便利。石湾历史悠久,人文荟萃,以附近西北湘江东岸“回澜山直插江中,石峰卓立于高岸,湘江百折至此潆回”而得名。早在明清时期,石湾就是湘江流域一水路重镇。回澜山是镇内名胜古迹之一,素有“小雁峰”之称。历代文人骚客,多会于此,饱览风物,撰文赋诗。大革命时期,为党和人民作出了贡献的李洁、李广两烈士,因叛徒出卖,被国民党反动派枪杀在衡山城市南马庙,牺牲时年龄分别只有15岁和13岁,人们把她们的遗体合葬在风景优美的回澜山附近的山上。
石湾是全国最大的日用瓷生产基地,享有“瓷都”的美称,民营企业发达,二三产业蓬勃兴起。企业产品主要有瓷器、氧化锌、精氧化锌、瓷器花纸、机油、柴油、沙石、瓷泥等。石湾镇山林广布、土地肥沃,通过速生丰产林和名优特经济林建设,全镇山林已形成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绿色银行”,木材蓄积量达9万多立方米。油茶、板栗、广柑等高效经济林已经或逐步形成丰产态势。林业已成为全镇农业经济的一大支柱。主体在石湾镇内的“株洲--石湾”杉木林基地在全国林业系统很有名气。石湾小城镇建设日新月异。是全省小城镇建设的典型的样板。
人口数据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6])
总人口
31721
男
16198
女
15523
家庭户户数
9067
家庭户总人口(总)
30376
家庭户男
15512
家庭户女
14864
0-14岁(总)
7303
0-14岁男
3821
0-14岁女
3482
15-64岁(总)
22125
15-64岁男
11294
15-64岁女
10831
65岁及以上(总)
2293
65岁及以上男
1083
65岁及以上女
1210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
30574
四、陕西省榆林市横山县石湾镇石湾镇位于我县最南部的黄土高原之陵沟壑区,大理河两岸。镇辖一个居委会,15个村委会,153个村民小组,有人口16908人,其中非农业人口628人。总土地面积17091公顷,占全县的3.99%,耕地面积为2533公顷。
人口数据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7])
总人口
15930
男
8168
女
7762
家庭户户数
3742
家庭户总人口(总)
15708
家庭户男
7973
家庭户女
7735
0-14岁(总)
5478
0-14岁男
2814
0-14岁女
2664
15-64岁(总)
9701
15-64岁男
4972
15-64岁女
4729
65岁及以上(总)
751
65岁及以上男
382
65岁及以上女
369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
14711
五、广东省茂名市化州市石湾镇石湾镇地处化州市中部,辖10个村委会108条自然村,总面积99.05平方公里,总人口4.28万人。
石湾镇地理位置优越,省道、村道纵横交错,梅石线贯穿全境,河茂铁路从南面经过,交通便利。该镇积极发展“三高”农业,初步建成了优质水稻、糖蔗、水果、北运菜、淡水鱼养殖、养猪生产基地,是化州市最大的糖蔗生产基地之一,形成颇具特色的“城郊型”农业。该镇积极发展民营企业,利用近城和交通便利的优势,以梅石线为依托,建立了1050亩的石湾工业园区,初步形成以皮革、手套为主,五金、木器、纸器、食用油等加工业蓬勃发展的加工工业体系。
该镇教育业蓬勃发展。新化九中占地积110多亩,被誉为化州市最美丽、功能最完善的普通中学之一。
人口数据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4])
总人口
30305
男
15921
女
14384
家庭户户数
7535
家庭户总人口(总)
30100
家庭户男
15792
家庭户女
14308
0-14岁(总)
11076
0-14岁男
6454
0-14岁女
4622
15-64岁(总)
16381
15-64岁男
8019
15-64岁女
8362
65岁及以上(总)
2848
65岁及以上男
1448
65岁及以上女
1400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
29472
六、广东佛山石湾镇
广东佛山石湾镇为中国十大魅力乡镇之一。这里历史文化殷实,魅力无限。石湾被称为“南国陶都”,有“石湾瓦,甲天下,旁及海外之国”之美誉,有着源远流长、底蕴厚实的陶文化根基,制陶历史可追溯到五千多年前,河宕贝丘遗址就是最好历史见证。到唐宋时期已经非常发达,明清两代最为鼎盛,方圆几公里的小镇有陶瓷107座,陶瓷行业从业人数达6万多人。生产的陶瓷分为日用、艺术、园林、工业、丧葬五大类二十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