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男,满族,1942年10月生,辽宁沈阳人,中国人民大学附中高中毕业,1962年至1966年在北京政法学院法律系学习。大学文化。1968年9月参加工作,1976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在江苏省赣榆县公安局、县药材公司、县法院工作。1978年任江苏省徐州地区中级人民法院秘书。1981年10月任中共江苏省委党校教师,省委办公厅秘书。1983年9月任中共江苏省委党校组织处处长、副校长。1986年8月任中共江苏盐城市委副书记。1990年6月任中共江苏省政法委员会副书记,省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党组副书记。1991年3月任江苏省人民检察院代理检察长、党组书记,省政法委员会委员。1992年3月任江苏省政府民检察院检察长、党组书记,省委政法委员会委员。1993年9月任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党组成员、检察成员委员会委员。2007年12月卸任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二级大检察官。中共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当选为中纪委委员。 爱好围棋。
2.画家赵虹
(1942.2—)别名赵荣生,四川人。擅长油画。1958年考入贵州民族学院艺术系,后转贵州大学艺术系,1961年毕业后分配在遵义文化馆、市文联工作。进修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现为遵义文联主席。作品《陌上行》、《铜鼓声声》入选第六届、第八届全国美展及优秀作品展;《女人体》入选首届中国油画大展;《逆光的花》入选第二届中国油画静物展。
3.长安大学副教授赵虹
女,汉族,1967年9月生于新疆奇台县。现任长安大学副教授,资源学院地质矿产系副系主任,硕士生导师。
(2)学习经历、学历与学位,毕业学校、专业及现从事的专业;
1984.9-1988.6 原西安地质学院地质系 获得地质学专业学士学位
1997.9-2000.6 长安大学资源学院? 获得矿物学、岩石学及矿床学专业硕士学位
2001.9-2004.6 西北大学地质系 获矿物学、岩石学及矿床学专业博士学位
现从事的专业:沉积学、层序地层学及石油天然气地质学
(3)工作经历;1988.7-1994.11 原西安地质学院地质系, 教师
1994.11-2000.4 原西安工程学院地质系, 教师
2000.4-迄今 长安大学资源学院地矿系, 教师
(4)主要研究方向及成果
主要研究方向:
沉积学、层序地层学及石油天然气地质学
1.鄂尔多斯盆地为典型的隐蔽性油气藏,油气的储集受控于沉积相及沉积微相。近年来,主要在鄂尔多斯盆地陕北斜坡地区,开展了延长组沉积相及沉积微相的系统研究。在陆相沉积体系的研究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2.运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和层序地层学的理论、概念、思路和方法,建立等时地层格架,在此格架下,探讨油气赋存与油气藏形成条件和层序特征之间的关系,指导油气勘探与开发。
3.在进行沉积相研究的同时,注重与其密切相关的储层沉积学的研究。主要以沉积成岩作用为重点,研究沉积成岩作用的机理与过程,并结合沉积微相研究,分析储集层物性在砂体中的分布与变化规律,预测有利勘探区域。
4.将沉积学与层序地层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应用于油气勘探与开发,探讨了沉积体系与沉积环境演化特征对生储盖层的控制作用以及与油气的聚集关系,对油气勘探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主要成果: 主讲课程:《结晶学与矿物学》、《专业外语》、《沉积岩石学》、《石油地质学》及研究生的《层序地层学》等课程。 发表文章:近年来发表文章近20篇,具有代表性的有:
1.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上古生界三角洲沉积类型及其特征,天然气工业,2006年01期
2.安塞油田储层特征及其控制因素分析,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2006年01期
3.陕北地区延长组沉积体系分析,煤田地质与勘探,2005年03期
4.安塞地区层序地层学研究,天然气地球科学,2005年02期
5. 安塞地区延长组沉积微相研究,天然气地球科学,2004年05
6. 安塞油田长6油层组精细地层划分与对比,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年04期.
7. 鄂尔多斯盆地富县探区三叠系延长组沉积特征,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年05期.
8. 甘肃南祁连党河南山中奥陶世火山岩的地球化学特征,现代地质,2004年01期.
9.安塞油田延长组长6油层组沉积微相特征,天然气地球科学,2004年06期
10.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物源分析,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4期.
科研成果:
1.2003-2008,国家973项目《多种能源矿产共存成矿(藏)物质聚集与分布》第二专题《鄂尔多斯盆地层序地层学与多种能源原始物质富集的主控因素研究》,主要参加人。尔多
2.2006.6-2007.6, 中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勘探处《姬塬地区延长组长2低阻油层机理研究》,项目负责。
3.2005.4-2005.12,中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一采油厂《吴堡-义正地区综合地质研究》,项目负责。
4.2004.9-2005.11,延长油矿管理局志丹钻采公司《志丹宜西沟油田-纸坊稍园子油田开发方案研究》项目,稍园子子题负责人,已完成.
5. 2004.9-2005.7中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一采油厂《安塞油田石油地质评价研究》,主要参加人,已完成,
6. 2003.4-2003.12,中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一采油厂《安塞油田长7-8潜力研究》,项目负责,已完成。
7.2002.4-2002.12,中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一采油厂《安塞油田长6综合地质研究》,项目负责,已完成。
8.2002-2003延长油矿管理局《子北扩边区延长组长6储量计算》项目,主要参加人,已完成。 9. 2003年,中石化研究院《鄂尔多斯盆地中南部沉积储层特征及选区评价》项目,参加人,已完成。
获奖情况:
1. 2006年获陕西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2. 2005年获陕西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3. 2004年长安大学优秀毕业设计指导教师。 (5)招收研究生主要学科及方向 学科:矿物学、岩石学与矿床学, 方向:沉积学、层序地层学、石油地质学
4.天津劝业场财务部长赵虹
女 1957年6月出生 研究生学历 高级会计师 1974年参加工作,曾任天津南开区胜利土产门市部售货员、核算员,南开区西关街西市土产门市部经理,南开区土产品基层店会计兼团支部书记,天津劝业场钟表部会计、财务部会计,天津劝业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财务部部长助理、副部长、部长,现任天津劝业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兼财务部长。
5.东营区区委宣传部部长赵 虹 女,42岁,中共党员,研究生学历,东营区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1996年,挂职胜利镇党委副书记,主动承担后进村孙家村的包村工作,确立以种植、畜牧养殖和运输业为主的发展思路。聘请市畜牧局技术员举办培训班,协调资金18万元扶持畜牧养殖户63户。协调扶持资金30万元,硬化村内及通村道路2.5公里。协调资金建起10间教室。任市妇联儿童部部长后,深入实施“春蕾计划”,在东营日报开设“爱心桥”和春蕾捐助热线电话,在市政府网站设置“春蕾网页”,在全社会开展“爱心妈妈”救助活动,两年多救助贫困儿童2000多名。发起“春蕾后续行动”,在建行设立救助“春蕾女童”找零捐款箱。积极开展 “家庭教育优生优育优教知识传播与实践行动”系列活动,推动贯彻落实《东营市儿童发展规划》。开展的“以德育人、教子有方”巡回报告会获得“全国家庭教育百项活动指导奖”。调任东营区委常委、宣传部长后,组织发起万名党员进课堂活动,创办东营区宣传网,开辟理论教育专栏,在电视台开设市民教育课堂。 围绕政治、经济、社会三条主线开展文明城市创建活动,整合油田地方7处文化场馆实现市民共享共用。保护和发展吕剧艺术,成功策划 “吕剧故乡吕剧行”活动。东营区被中国乡土艺术协会授予中国民族民间艺术保护先进单位、全省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区,孙路社区被评为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村居,2005年东营区被省委、省政府表彰为全省首批“省级文明城市(县、区)”。个人因工作成绩突出被市委、市政府记二等功,并先后获全省普法工作先进个人、全省家庭教育工作先进个人、全省“小公民”道德建设计划实施优秀个人,1997~2001年连续5年年度考核优秀,1999年被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记三等功,2005年被东营市委、市政府记二等功,2006年被全国妇联授予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赵虹历来的工作扎实,务实为民,真抓实干,深得民心,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好干部。
6.鞍钢房产塑钢厂办公室主任1957年3月10日出生于辽宁省鞍山市。曾任鞍钢建设公司福利印刷厂校对员、班长、生产调度、工会主席等职,1998年1月调入鞍钢房产塑钢厂办公室工作,现任办公室主任职务。赵虹是鞍钢福利企业里一名残疾职工,但他身残志不残,爱好广泛。十多年来,他一面坚持工作,一面在业余时间里坚持业余文学创作。曾在辽宁青年、辽宁日报、鞍山日报、鞍山工人报等十多种杂志上发表小说、诗歌、散文、杂文等作品近20万字。他能够积极参加残疾人体育运动。1987年8月,他在全国第二届伤残疾人体育运动会上,一个人打破了2项全国纪录,获得标枪金牌、铁饼银牌。1990年他在辽宁省残疾人运动会上一举获得标枪、铁饼、铅球3枚金牌。赵虹曾被授予优秀共产党员、辽宁省先进残疾人等荣誉称号。
7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室主任1962年12月生,河南省确山县人,小麦所品种利用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品种利用专业, 1983年河南农业大学(原河南农学院)农学专业毕业。2001年河南农业大学农学院作物栽培与耕作专业研究生毕业,获农学硕士学位。2002年在墨西哥国际小麦玉米改良中心进修学习。现任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品种利用研究室主任、研究员。第一届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委员,河南省第五届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委员。
1983年参加工作以来,主要从事小麦品种区域试验鉴定和品种利用工作。在品种区域试验鉴定方法、评价标准、品种推广利用运行机制、品种群优化组建、良繁技术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和创新,为实现小麦品种利用研究的规范化、科学化做出了突出贡献。获国家科技进步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0项,其中,第一主持完成的“小麦品种利用研究的创新及实践效果”获1998年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999年“小麦新品种超前繁推技术研究与应用”获河南省星火二等奖,第四完成人;2000年《河南省小麦品种的品质性状分析》华北农学报,第一作者;2000年《播种方式对不同类型小麦品种产量性状的影响》华北农学报,第一作者;1998年《小麦育种及配套技术问答》中国农业出版社。分别在《作物学报》、《华北农学报》、《麦类作物学报》、《河南农业科学》等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50多篇,出版著作3部。1998年被授予“河南省优秀青年科技专家”称号。1999年被认定为河南省跨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2001年被评为“九五”全国区试工作先进个人。2000年和2001年两次被评为河南省三八红旗手。百名巾帼科技创新带头人。主持“黄淮南片小麦良种区域试验及品种利用研究”农业部连续项目;参加“黄淮海平原节水型农业模式与技术研究”(2001-2003);参加“河南省优质小麦品种筛选及品质鉴定”(2001-2003);参加“小麦优质高效生产技术与示范”(2001-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