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委员男,汉族,1944年4月生,河北赞皇人。1966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7年9月参加工作。北京政法学院政法系法律专业毕业,大学学历。
1963年至1968年在北京政法学院政法系法律学专业学习,待分配。1968年至1969年在黑龙江省北安县3337部队农场劳动锻炼。1969年至1973年为辽宁省沈阳市革委会文教组办公室干事。1973年至1980年任辽宁省沈阳市革委会文教组办公室副主任、市委文教部普教处副处长。1980年至1981年任辽宁省沈阳市司法局副局长、党组成员。1981年至1983年任最高人民法院秘书、审判员。1983年至1987年任最高人民法院办公厅副主任、主任。1987年至1989年任最高人民法院告诉申诉审判庭庭长。1989年至1995年任最高人民法院办公厅主任兼机关事务管理局局长、法庭筹建办公室主任。1995年任河北省高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副院长、代院长、院长。2002年至2008年8月任最高人民法院党组成员、纪检组长,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委员;2008年8月至2008年12月任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委员、审判员。二级大法官。中共十四大代表。
2、大连理工大学特聘教授男,1932年12月生于上海,祖籍宁波,汉。1953年毕业于大连工学院(现大连理工大学)土木工程系本科后留校任教,

分别于1953年、1960年、1980年及1983年任水利系助教,讲师,副教授和教授,并在1955年-1966年期间担任港工实验室主任,1978年-2001年担任海动研究室副主任。1986年至今任博士生导师。1981年~1982年以访问学者身份在美国Texas A&M大学海洋工程系做研究工作。1990年-1994年任海岸和近海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大连理工大学)副主任及学术委员会委员,1994年至今任上述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副主任。2001年至今为大连理工大学特聘教授。1993年以来先后被聘为上海交通大学、大连水产学院兼职教授,大连舰艇学院客座教授。1987年以后先后担任中国海洋工程(英文版)、海洋学报及海岸工程三杂志编委,中国海洋平台顾问编委,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执行编委。1998年至今任辽宁省(及大连市)海洋学会常务理事。1990年国际海洋工程师协会成立后为特邀会员,1996年-1998年为该协会董事局董事。
李玉成长期从事海洋及近海工程的研究,对波浪与水流的相互作用,桩柱和直立堤所受的波浪力以及新型防波堤结构等海洋流体动力学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在直墙破波波浪力和系泊浮体动力响应方面提出了新的分析计算方法,在工程中被广泛应用并为行业规范所采用,获全国科技大会重大成果奖。提出和发展了波浪在水流和地形联合影响下变形及破碎的线性和非线性理论及计算方法,首次提出不规则波破碎指标,解决了缓坡和极平缓坡上的波浪变形计算方法,为行业规范采用,先后获国家及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三项。他还提出桩结构波浪水流力的系统计算理论及方法,为行业规范采用,并获部科技进步奖2项。近几年和中交水规院共同研发了新型梳式防波堤结构,在大连大窑湾岛堤工程中成功应用,获2002年国家科技进步2等奖。他先后获国家科技奖6项,部委科技奖9项,8项成果为行业规范采用,发表论文127篇,著作6本。2002年被评为辽宁省优秀专家。
3、淮阴县第三人民卫生院男,1939年生,江苏淮阴人。中共党员。主治医师。1963年毕业于淮阴医学专科学校。现任职于江苏省淮阴县第三人民卫生院。主要贡献:长期从事中医临床工作,擅长妇科疾病及肝脾病的治疗。
在省级以上杂志发表论文多篇。代表论文有《羌银汤治疗急性乳腺炎》、《穴位治疗顽固性呢道》、《穴位注射治疗周围性面瘫》、《中西医结合治疗不射精症》等。并多次参加全国性学术研讨会。
4、自由撰稿人李玉成,男,1971年出生,汉族,山东省临沭县人,中共党员。喜欢舞文弄墨,书法作品多次在国家级、省级

、市级大赛中获奖,并入编各类作书法品集;有数百篇新闻稿件及教育教学论文在国家级、省级、市级报刊杂志和新闻媒体上公开发表。是一个喜欢读书,热爱生活,拥有平常心,富有责任心,追求真、善、美的性情中人。
逸人如歌人生——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
平常心座右铭——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空云卷云舒。
5、《平凉日报》社文艺科科长(1965年2月——)灵台县什字镇人,《平凉日报》社文艺科科长、编辑、记者。出版著作《人生风景》(合著)、编辑出版“泾水”文艺副刊作品集《泾河流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