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裂体系与断块大地构造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2-06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断裂体系与断块大地构造也简称断块构造,系张文佑教授创建,强调地质构造的分析应把力学分析与历史分析结合起来。力学分析好比相机摄下的一个一个镜头(画面),历史分析则把这些画面组辑成胶片,重现地壳威武雄壮的演化史。

断块观点认为:变形一般从褶皱到断裂,一旦产生断裂,便对以后的变形起决定性的控制作用。断裂形成常由剪切始而由拉张发展完成。因受力方式、边界条件等的不同,断裂常构成不同型式的组合,称之断裂体系。有三种最基本的断裂体系(X型、Y型和I型),五种断裂活动方式(纯挤压、纯拉张、纯剪切、剪切-挤压和剪切一拉张),按切割深度可分出四种断裂(岩石圈断裂、地壳断裂、基底断裂和盖层断层),此外还有不同深度上的层间滑动断裂。所谓断块,就是为不同深度的断裂所围限的块体。断块与板块的关系,通俗地说,断块是大陆上的板块,板块是最大一级的断块即岩石圈断块,是被岩石圈断裂围限的、以相应深度的层间滑动断裂为底界的块体。

断块学说的形成经历了三大阶段。50年代编中国大地构造图,初步完善了地质构造的力学分析与历史分析相结合的方法。1974年完成中国的断块大地构造图,宣布断块构造诞生。80年代初完成的“中国及邻区海陆大地构造图”和专著《断块构造导论》,对断块构造的理论、中国断块构造的演化及断块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应用均有深刻阐述,表明断块学说已趋成熟。

断块学说认为决定地球构造运动的基本因素是恩格斯说的“吸引与排斥这一古老的两极对立”。地球内部物质在重力作用下发生收缩作用和重力分异作用是“吸引”,在热作用下发生体积膨胀和某种方式的热对流则是“排斥”,它们引起地球自转速度的变化和自转轴的摆动,并导致离心力、科里奥利力、极移应力等的产生,以及地球内部各圈层相对扁率的变化和滑动,于是有了岩石圈各断块间的相互错动。地震指示现代正在形成的X型破裂网格就是一种具体反映。而且,因为中国西部是隆起区,东部是凹陷区,故西部的菱形断块长轴近北西向而东部的菱形断块长轴近北北东向。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