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味草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2-06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姜味草

【别名】小香草、小姜草、小香薷,地生姜(《昆明药植调查》),柏枝草、香草、灵芝草(《中国经济植物志》)

【来源】唇形科姜味草属植物姜味草Micromeria biflora Benth.的全草。春夏采收,洗净晒干。

【植物形态】姜味草,多年生草本,高15~30厘米,全体有姜气味。茎簇生,紫褐色,被白色长柔毛。叶对生,小而密集;叶片卵圆形,长4~7毫米,宽2~4毫米,先端尖,基部浑圆,全缘,上面被细柔毛,下面除叶脉有毛外,其余无毛,有多数棕黄色腺点;叶柄长约1毫米。花小,淡紫色,2~3朵腋生,成小聚伞花序;花萼紫绿色;花冠早落,粉红色,2唇形,上唇直立,下唇广展。小坚果,平滑。花期4~6月。果期8~10月。

【生境分布】生于石灰岩山坡,或向阳草坡上。分布云南、贵州等地。

【性味】辛,温。①《滇南本草》:"性大温,微辛。" ②《昆明民间常用草药》:"性温,味微苦,有姜味。"

【功能主治】祛风解表,温中除湿。用于感冒咳嗽,胃痛,急性胃肠炎,消化不良,腹胀,腹痛,疝气痛,预防痢疾。

【选方】①治胃气,面寒疼痛: 姜味草为末。热酒服。(《滇南本草》)

②治胃寒气滞疼痛,气食饱胀: 姜味草,水煎服。(《昆明民间常用草药》)

③治心积:姜味草三钱,石菖蒲一钱,甘草一钱,厚朴一钱,草豆蔻二钱。共为末。每服一钱,滚水点酒服。为丸亦可。

④治肝积:姜味草三钱,青皮五分,川芎二钱,柴胡一钱,小茴香二钱,草豆蔻三钱。共为末,或为丸。滚水点酒服一钱。

⑤治脾积:姜味草三钱,吴萸二钱,草豆蔻二钱,吴神曲二钱,甘草五分。共为末,或为丸。滚水点酒服。

⑥治肺积:姜味草二钱,姜黄二钱,白豆蔻二钱,木香五分。共为末,或为丸。每服一钱,滚水点酒服。

⑦治肾积: 姜味草三钱,益智仁二钱,沉香二钱,荔枝核七个(焙)。共为末,或为丸。每服一钱,滚水点酒服。

⑧治寒疝疼痛:姜味草为末。滚水点酒服。(③--⑧方均出《滇南本草》)

⑨治疝气痛:姜味草一钱,倒提壶三钱,荔枝核七枚。共研末。每用五分,与糯米白酒蒸服。(《昆明民间常用草药》)

⑩治小儿虫犯肚腹,疼痛或呕吐或泻:姜味草五分。点酒服。疼止后,服下虫散下虫。(《滇南本草》)

【用法用量】 3~5钱。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