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仁山(1889—1956),字静轩,即墨县大信村乡乔家村人。幼年曾读私塾,继入济南陆军小学,后考入保定军官学校,毕业后赴日本留学,在日本加入中国同盟会,立志投身民主革命。1911年春曾于日本陆军学校作《感怀》诗一首以述志。诗曰:“弃却儒林结绿林,男儿漫说无知音。从军岂有封侯志,为国常存保种心。快意头颅原不惜,伤时泪血恨难禁。宝刀磨罢中庭舞,满腹恩仇积已深。终年伏案茹酸辛,且了前生未了因。迹溷鱼龙乃故我,志除腥膻有谁人?孤身漂泊难忘汉,满腹纵横莫说秦。徐福高风已往矣,桃源谁为指迷津?”辛亥革命爆发后,王仁山回国,参加奉军张作霖部,后因负伤回到家乡。
1913年,王仁山于家乡创办《即墨公报》,任该报主编,积极撰文宣传民主,鼓吹革命,反对袁世凯的独裁统治。不久,重返奉军,历任东北讲武堂战术教官、队长、少将教务长。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王仁山带领部分讲武堂学员赴北平(今北京),任国民党中央军事委员会北平行营参谋处处长,曾参与指挥长城抗战,阻击进攻华北的日本侵略军。嗣后,负责编制全国军事地图去各地勘测。
1935年,张学良回国后,王仁山随东北军赴西安,任东北军少将高级参谋。1936年,东北军和西北军于王曲成立军官训练团,王仁山任军官训练团教育长。此期间,王仁山曾秘密护送一些青年学生赴陕北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爆发,王仁山曾为张学良、杨虎城出谋献策,并参与了中国共产党代表团与张学良、杨虎城的会谈,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做出一定贡献。
“西安事变”后,张学良被蒋介石扣押,东北军被调去安徽、江苏一带整编,许多原东北军军官被撤换,组成军官团,王仁山任团长,驻江苏省清江浦。王仁山因不满于蒋介石的背信弃义,以父亲有病为由请假回乡。
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爆发后,王仁山随于学忠部去鲁西南,任苏鲁战区中将总参谋长,随军转战于抗日战场。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王仁山即离开军队,先后隐居于济南、青岛。1956年遭一精神病患者杀害。
王仁山男,1934年4月生,吉林省梨树县人。梨树会计师事务所,注册会计师、高级会计师。1957年7月毕业于长春计划经济学校,统一分配到沈阳冶炼厂。1969年末返藉回梨树县铸管厂,1979年调到县重工业局,后合并为县经济委员会。先后任工业企业会计员、财务科副科长、科长副厂长,县局(委)财务股长、副科长、科长,审计科长等职。兼任过县会计学会副会长、县会计系列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四平市社会科学联合会会员、四平市高级会计师评审委员会委员。在长期从事会计、审计工作的实践中,刻苦钻研充实知识,扩大视野不断进取,立足本职热心奉献。团结带动同时按时全面完成本职工作,并积极为培训财会人员服务。1982年以来,在县工业、商业系统举办的财会班、技校、农专、电大、干校、四平市工交干校讲授会计学原理、企业会计、财务管理、企业经济活动分析、管理会计等课程培训财会人员1000余人。多次为新建企业进行经济上的可行性研究,在《吉林计划管理》、《当代审计》等刊上发表“完善承包经营促进健康发展”等论著,参与企业经济活动分析研究。连续多年被企业、机关、县市有关部门评为先进工作者,受到表彰和奖励,被财会人员誉为老师。[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