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概况:
湾里王村坐落于陕西省关中西部礼泉县东北角,地处黄土高原与渭河谷地交汇地带,和毗邻的湾里高村号称为关中腹地的后花园,是古代郑国渠遗址的所在地,迄今已有2200多年历史,面积4.6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000亩,人口1500多人,有汉回两种民族。距西安市57公里,咸阳市28公里,东邻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南靠欧亚大陆桥--陇海铁路,关中环线,312国道。
自然环境
湾里王村位于东经108度17分40秒-108度41分46秒和北纬34度20分50-34度50分02秒之间,与中华大地原点的泾阳隔河相望,
湾里王村属暖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盛产苹果,酥梨,杏子,桃子等多种四季水果,风景宜人,春天百亩油菜花园,夏天美好的村街道尾绿树成荫,更有天然露天浴场的湾里泉水,秋天果香四溢,更有各种土特产相继上市,冬天连绵起伏的雪景更是美不胜收,年平均气温12.96摄氏度,无霜214天,年平均降水量537-546平方毫米。海拔在402-1467米之间,北山南塬,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冷暖适中,自然环境十分优越。地势西北高而东南低,呈阶梯型跌落,分山、塬、川三种地貌。北部属丘陵沟壑区,内有五峰山(海拔1467米)九嵕山、朝阳山和芳山等,由西向东走向,绵延40余公里。西部又有10万亩天然草场和酥梨生长基地,待开发的荒山、荒坡、荒沟面积8万亩,土层深厚,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是水果最佳适生区。中部是黄土丘陵区,海拔在580-850米之间,
村内主要河流有泾河,一年四季川流不息,可利用的水面积1000亩,水能资源1000万千瓦,地下水补给量5000万立方米。山区土层深厚,海拔高,温差大,是得天独厚的苹果优生区,并有经济林5000万亩,天然草场30万亩;中部九嵕山系矿藏丰富,现已探明,石灰石贮藏量达10亿立方米,大理石贮藏量100万立方米,出于石灰岩底层的富锶矿泉水,天然纯净,具有很高的开发价值;南部平原土地肥沃,为宝鸡峡灌区,渠井双保险,灌溉方便,盛产粮、棉、油和苹果、酥梨、蜜桃等。是重要的商品粮食基地和设施农业基地。
文化文物
湾里王村历史悠久,钟灵毓秀自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221)建县,唐太宗李世民在位(公元626年-649年)曾是李世民 狩猎之地,距今2218年历史。夏属雍州,周称焦获,秦叫谷口县(一作瓠口),著名的郑国渠遗址就在此。
经济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勤劳勇敢的湾里王村人民团结拼搏,开拓进取,先后经历了以调整农业结构、繁荣农村经济为主的第一创业和以农村城市化、工业化、现代化为目标的第二创业,进行了苹果生产、乡村建设、招商引资三大战役,呈现出超常规、跳跃式发展的良好的态势,形成了“以果兴农,足农促村,以村兴工,以工富县,城乡一体,财政收入76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590元,已有324个行政村提前实现小康,综合经济指标名列陕西省前列。
湾里王村果品
湾里王村地处渭北高原,平均海拔千米以上,土层深厚,光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是得天独厚的苹果优生区。 1984年以来,湾里王村立足自然的资源优势,积极调整农业内部结构,经过3年的建园会战,完成千亩苹果基地建设。九十年代初,村上为了适应市场要求和农民意愿,不断扩大规模,仅两年时间实现了“户均两亩园,万斤优质果”的目标。根据全国果品发展趋势,近年来,村上作出了实施“优果工程”的决定,积极调整优化果业结构,加快果品更新换代、套袋、生草等新技术的推广步伐。到2003年底,全村果品总面积已发展到1000余亩,年产果品70万公斤,其中苹果100万公斤,果品收入近10亿元,仅果品一项农民人均纯收入3000元以上,一跃成为礼泉县第一水果优果大村,红富士、秦冠、酥梨等多次出口欧美国家和中国境内各省市,一举成为各大果商的采购水果的最佳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