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侨区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1-05-17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人口和民族普侨区人文荟萃,是潮、客文化汇聚地,全区现有人口10800人,有来自马来西亚、缅甸、越南等13个国家和地区的归难侨及侨眷6064人,共有132个姓氏,有壮、瑶、京、苗、侗、土家等6个少数民族。

行政区域1995年8月,经中共揭阳市委、揭阳市人民政府批准,普宁华侨农场改制设立为广东省普宁华侨管理区,为县(处)级单位,相应赋予部分县级行政、经济管理职能,距揭西县城、普宁市区各约20公里,区域面积15.63平方公里,下辖1个居委会,5个村委会。

历史沿革和文化普侨区,原是1961年12月国务院侨办为安置来自印尼、缅甸、老挝、泰国等13个国家和地区的归侨而设立的广东省普宁华侨农场; 1995年8月,揭阳市委、市政府根据省政府文件精神,批准普宁华侨农场升格设区,为县(处)级单位,是揭阳市九个县(市、区)之一。

普侨人文荟萃,是潮客文化汇聚地,有来自13个国家和地区归侨侨眷。潮汕文化底蕴深厚、民俗特色、异国风情独具韵味,广大侨民能歌善舞,相互交融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侨乡文化。主要地方戏剧有潮剧、客家山歌等;舞蹈有印尼舞、采茶舞、竹影舞等。

归侨普侨区现有归侨人口3545人,系在1962——1978年期间分别来自印尼、越南、马来西亚、泰国、老挝等13个国家和地区。归国后,广大侨民根据侨区自然条件发展生产,以经营、承包茶园、果园为主,有的办小茶厂或水产养殖业,目前有较多的归侨子女在当地或外出务工。在生活方式上,他们一直延续着东南亚生活习惯、饮食、语言文化,多种文化的交汇融合,使普侨区具有了浓郁的东南亚民俗特色和多国文化积聚特征。

基础设施——交通:普侨区交通便捷,链接汕头到揭西高速的连接线已启动,届时从普侨区到汕头将从原来的两个缩为一个钟头,去广州也将从原来的五个半钟缩为四个钟头,已编织成以国道(324线)和高速公路(揭普、普惠)为依托,以省道(S238线)为主动脉,以区内道路(“四纵四横”)为配套的交通网络。国道324线临东而过,省道S238线贯穿全境,距离普宁火车站25公里,揭阳火车站和揭阳潮汕机场各约60公里。

——通信:全区通信网络发达。开通语音通话、电传、图文传真、移动电话通讯、因特网以及国内外邮件特快专递等业务。

——水电:普侨区水、电供给充裕,电力依靠一座110KV的变电站直供,有日供水量为5000吨的水厂1家。全区拥有乌泥坑水库、白石坑水库和十九山水库等小二型水库3座,水塘17座,总库容量128万立方米。饮用水卫生合格率达到100﹪。

——排污:普侨区现有污水处理厂1个,日处理工业污水0.18万吨。近期:将扩建现有污水处理厂,污水总处理能力达到3500吨/日,工业污水二级处理达标后排放。远期:计划在南部工业园区新建设一个污水处理厂,专门处理工业区污水。

特产盛产青榄,青梅,乌榄,蕉柑,柚,油柑,李子,荔枝,龙眼,杨桃,杨梅,香蕉等一系列水果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