崖山保卫战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1-05-17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崖山保卫战蒙古崛起后,对欧亚大陆各民族发动了旷日持久的野蛮的侵略战争,屠杀掠夺文明地 区。南宋都城临安沦陷后,文天祥、陆秀夫、张世杰,以“宋末三杰”为代表的壮士 们,慷慨赴国难,踏上了历史留给他们的最后舞台。一群华夏民族仅存的精英,就这 样置身于这天涯海角的一隅,保卫着风雨中飘摇不定的流亡政权和残余的华夏文明之 火。

然而勇气终究不是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英雄的壮志亦不能阻挡波涛般的蒙 古蛮族。在不少今人的眼中,宋朝军民长期的抵抗与战败后的投海行为成为了“不识 时务”之举。但我想先人们不畏强敌、与国家生死与共的英勇气概是不会因王朝的覆 灭而黯淡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当个人的安危与国家命运紧密 相关时,从天子到百姓,不愿屈服的华夏精英坚们守着支撑自己多年的信念,用热血 写就了出的正气之歌被永为传唱。崖山之战是宋对蒙古侵略最后一次有组织的抵抗。 中国在历史上第一次完全沦陷于外族。中国独立发展的进程被打断,曾经高度发达的 经济、文化、科技、科举与世族相结合的官僚制度、开始受限的皇权、先进的政治制 度等等都中断了,广大汉族人民沦为四等奴隶,备受压迫屠杀,野蛮落后的蒙古人统 治的元朝开始实行封闭、保守、轻工商业和更加集权的制度,中国文明水平倒退几百 年,华夏民族许多优秀文明成果和精神风貌在蒙元暴虐统治下烟消云散,不少外国的史学家将宋朝灭亡视为古典意义中国的结束。崖山之后无中国,明亡之后无华夏。战争过程南宋祥兴二年(元至元十六年)正月,张弘范兵至崖山。南宋残军与元军在崖门海域展开历时20多天的大海战,双方投入兵力50馀万,动用战船2千馀艘,最终宋军全军覆没,南宋灭亡。

二月初六日晨,崖门海域风雨交加,元军发动总攻,宋军血战至黄昏,最终战败。太傅张世杰护杨太后突出重围,左丞相陆秀夫携少帝突围无望,遂杖剑驱妻子入海,并背负年仅九岁的少帝赵昺蹈海殉国。大宋后宫及群臣也纷纷投海殉国,七日,“浮尸出于海十馀万人”。杨太后闻赵昺死,赴海死,张世杰葬之于海滨,亦投海殉国。宋遂亡。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