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子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1-05-17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词目:围子

拼音:weí zǐ

基本解释

1. [defensive wall or dockade surrounding a village]

2. 用土木、荆棘等做成的围在村庄四周的障碍物

3. 低洼地区防水护田的堤岸

4. [curtain]∶围起来做遮挡用的布

5. [circle]∶圆圈;圈子

详细解释

1. 圈子,圆圈。

《太平广记》卷一五八引 五代 范资 《玉堂闲话》:“阴官命取纸一幅,以笔墨画纸,作九箇围子;别取青笔,於第一箇围子中,点一点而与之。”

2. 帝王巡幸时的仪卫。

宋周密《武林旧事·四孟驾出》:“亲从方围子,两行各一百四十人,围子两边各四重;第一重,内殿直已下两边各一百人;第二重, 崇政殿 围子两边各一百人。” 宋蔡绦《铁围山丛谈》卷二:“上因赐 鲁公 以三接青罗繖,涂金从物,涂金鞍,异锦韀,马前围子二百人,大略皆亲王礼仪…… 鲁公 乃拜赐。”

3. 四周用土石或树木等构成的障碍物。如:土围子;墙围子。

4. 即帷子。围起来做遮挡用的布。

《红楼梦》第十四回:“就是方才车轿围子做成,领取裁缝工银若干两。”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