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酿酒业开山鼻祖 ·杜康】【人物简介】
杜康像据民间传说和历史资料记载,杜康又名少康,今陕西白水县人,夏朝人,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的第五位国王,据《史记·夏本纪》及其他历史文献记载,在夏朝第四位国王帝相在位的时候,发生了一次政变,帝相被杀,那时帝相的妻子后缗氏已身怀有孕,逃到娘家“虞”这个地方,生下了儿子,因希望他能像爷爷仲康一样有所作为,所以,取名少康。少年的杜康以放牧为生,带的饭食挂在树上,常常忘了吃。一段时间后,少康发现挂在树上的剩饭变了味,产生的汁水竟甘美异常,这引起了他的兴趣,就反复地研究思索,终于发现了自然发酵的原理,遂有意识地进行效仿,并不断改进,终于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酿酒工艺,从而奠定了杜康中国酿酒业开山鼻祖的地位,其所造之酒也被命名为“杜康酒”(《说文解字》注:“杜,甘棠也”)。
明清时期的《白水县志》中记载“杜康,字仲宇,为我县康家卫人,善造酒”的记载。杜康沟里的泉水“隐隐喷出,至冬不竭,流四里许入白水河,乡民谓此水至今有酒味”。
相传杜康正是取些水造酒,有文字为证:“他邑酒,足滋酒;白之酒独医病。故饮之终日,而无沉湎之患;服之终身而得气血之和。邻里百里许,多沽酒于白。先泽之遗,本地独得其身,至今遗址槽沿存,此其明验也。”
杜康生卒于白水,是白水人民的骄傲。杜康酒酿出了淳厚的风土人情,酿出了古老的白水文化。明清、民国年间,白水烧锅千家,酒坊四乡。三国时,曹操吟咏出了“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的千古绝唱:唐朝诗人杜甫写出了“夜深彭衙道,月照白水山”、“杜酒劳频劝”的优美诗句:晚唐诗人皮日休亦有“滴滴连有声,空凝杜康语”的佳句传颂,浓香的杜康酒将黄土高原的淳朴和热烈展现得淋淳尽致。
也有人说他原是黄帝手下的一位大臣。黄帝建立部落联盟后,经过神农氏尝百草,辨五谷,开始耕地种粮食。黄帝命杜康管理生产粮食,杜康很负责任。由于土地肥沃,风调雨顺,连年丰收,粮食越打越多,那时候由于没有仓库,更没有科学保管方法,杜康把丰收的粮食堆在山洞里,时间一长,因山洞里潮湿,粮食全霉坏了。黄帝知道这件事,非常生气,下令把杜康撤职,只让他当粮食保管,并且说,以后如果粮食还有霉坏,就要处死杜康。
杜康由一个负责管粮食生产的大臣,一下子降为粮食保管,心里十分难过。但他又想到嫘祖、风后、仓颉等臣,都有所发明创造,立下大功,唯独自己没有什么功劳,还犯了罪。想到这里,他的怒气全消了,并且暗自下决心:非把粮食保管这件事做好不可。有一天,杜康在森林里发现了一片开阔地,周围有几棵大树枯死了,只剩下粗大树干。树干里边已空了。杜康灵机一动,他想,如果把粮食装在树洞时,也许就不会霉坏了。于是,他把树林里凡是枯死的大树,都一一进行了掏空处理。不几天,就把打下的粮食全部装进树洞里了。
谁知,两年以后,装在树洞里的粮食,经过风吹、日晒、雨淋,慢慢地发酵了。一天,杜康上山查看粮食时,突然发现一棵装有粮食的枯树周围躺着几只山羊、野猪和兔子。开始他以为这些野兽都是死的,走近一看,发现它们还活着,似乎都是睡大觉。杜康一时弄不清是啥原因,还在纳闷,一头野猪醒了过来。它一见来人,马上窜进树林去了。紧接着,山羊、兔子也一只醒来逃走了。杜康上山时没带弓箭,所以也没有追赶。他正准备往回走,又发现两只山羊在装着粮食的树洞跟前低头用舌头舔着什么。杜康连忙躲到一棵大树背后观察,只见两只山羊舔了一会儿,就摇摇晃晃起来,走不远都躺倒在地上了。杜康飞快地跑过去把两只山羊捆起来,然后才详细察看山羊刚才用舌头在树洞上舔什么。不看则罢,一看可把杜康吓了一跳。原来装粮食的树洞,已裂开一条缝子,里面的水不断往外渗出,山羊、野猪和兔子就是舔了这种水才倒在地上的。杜康用鼻子闻了一下,渗出来的水特别清香,自己不由得也尝了一口。味道虽然有些辛辣,但却特别醇美。他越尝越想尝,最后一连喝了几口。这一喝不要紧,霎时,只觉得天旋地转,刚向前走了两步,便身不由主地倒在地上昏昏沉沉地睡着了。不知过了多长时间,当他醒来时,只见原来捆绑的两只山羊已有一只跑掉了,另一只正在挣扎。他翻起身来,只觉得精神饱满,浑身是劲,一不小心,就把正在挣扎的那只山羊踩死了。他顺手摘下腰间的尖底罐,将树洞里渗出来的这种味道浓香的水盛了半罐。
回来后,杜康把看到的情况,向其他保管粮食的人讲了一遍,又把带回来的味道浓香的水让大家品尝,大家都觉得很奇怪。有人建议把此事赶快向黄帝报告,有的人却不同意,理由是杜康过去把粮食霉坏了,被降了职,现在又把粮食装进树洞里,变成了水。黄帝如果知道了,不杀他的头,也会把杜康打个半死。杜康听后却不慌不忙地对大伙说:“事到如今,不论是好是坏,都不能瞒着黄帝。”说着,他提起尖底罐便去找黄帝了。
黄帝听完杜康的报告,又仔细品尝了他带来的味道浓香的水,立刻与大臣们商议此事。大臣们一致认为这是粮食中的的一种元气,并非毒水。黄帝没有责备杜康,命他继续观察,仔细琢磨其中的道理。又命仓颉给这种香味很浓的水取个名字。仓颉随口道 :“此水味香而醇,饮而得神。”说完便造了一个“酒”字。黄帝和大臣们都认为这个名字取得好。
从这以后,我国远古时候的酿酒事业开始出现了。后世人为了纪念杜康,便将他尊为酿酒始祖。
【典故】杜康生卒于白水,是白水人民的骄傲。杜康酒酿出了淳厚的风土人情,酿出了古老的白水文化。明清、民国年间,白水烧锅千家,酒坊四乡。三国时,曹操吟咏出了“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的千古绝唱:唐朝诗人杜甫写出了“夜深彭衙道,月照白水山”、“杜酒劳频劝”的优美诗句:晚唐诗人皮日休亦有“滴滴连有声,空凝杜康语”的佳句传颂,浓香的杜康酒将黄土高原的淳朴和热烈展现得淋漓尽致。
也有人说他原是黄帝手下的一位大臣。黄帝建立部落联盟后,经过神农氏尝百草,辨五谷,开始耕地种粮食。黄帝命杜康管理生产粮食,杜康很负责任。由于土地肥沃,风调雨顺,连年丰收,粮食越打越多,那时候由于没有仓库,更没有科学保管方法,杜康把丰收的粮食堆在山洞里,时间一长,因山洞里潮湿,粮食全霉坏了。黄帝知道这件事,非常生气,下令把杜康撤职,只让他当粮食保管,并且说,以后如果粮食还有霉坏,就要处死杜康。
杜康由一个负责管粮食生产的大臣,一下子降为粮食保管,心里十分难过。但他又想到嫘祖、风后、仓颉等臣,都有所发明创造,立下大功,唯独自己没有什么功劳,还犯了罪。想到这里,他的怒气全消了,并且暗自下决心:非把粮食保管这件事做好不可。有一天,杜康在森林里发现了一片开阔地,周围有几棵大树枯死了,只剩下粗大树干。树干里边已空了。杜康灵机一动,他想,如果把粮食装在树洞时,也许就不会霉坏了。于是,他把树林里凡是枯死的大树,都一一进行了掏空处理。不几天,就把打下的粮食全部装进树洞里了。
谁知,两年以后,装在树洞里的粮食,经过风吹、日晒、雨淋,慢慢地发酵了。一天,杜康上山查看粮食时,突然发现一棵装有粮食的枯树周围躺着几只山羊、野猪和兔子。开始他以为这些野兽都是死的,走近一看,发现它们还活着,似乎都是睡大觉。杜康一时弄不清是啥原因,还在纳闷,一头野猪醒了过来。它一见来人,马上窜进树林去了。紧接着,山羊、兔子也一只醒来逃走了。杜康上山时没带弓箭,所以也没有追赶。他正准备往回走,又发现两只山羊在装着粮食的树洞跟前低头用舌头舔着什么。杜康连忙躲到一棵大树背后观察,只见两只山羊舔了一会儿,就摇摇晃晃起来,走不远都躺倒在地上了。杜康飞快地跑过去把两只山羊捆起来,然后才详细察看山羊刚才用舌头在树洞上舔什么。不看则罢,一看可把杜康吓了一跳。
原来装粮食的树洞,已裂开一条缝子,里面的水不断往外渗出,山羊、野猪和兔子就是舔了这种水才倒在地上的。杜康用鼻子闻了一下,渗出来的水特别清香,自己不由得也尝了一口。味道虽然有些辛辣,但却特别醇美。他越尝越想尝,最后一连喝了几口。这一喝不要紧,霎时,只觉得天旋地转,刚向前走了两步,便身不由主地倒在地上昏昏沉沉地睡着了。不知过了多长时间,当他醒来时,只见原来捆绑的两只山羊已有一只跑掉了,另一只正在挣扎。他翻起身来,只觉得精神饱满,浑身是劲,一不小心,就把正在挣扎的那只山羊踩死了。他顺手摘下腰间的尖底罐,将树洞里渗出来的这种味道浓香的水盛了半罐。
回来后,杜康把看到的情况,向其他保管粮食的人讲了一遍,又把带回来的味道浓香的水让大家品尝,大家都觉得很奇怪。有人建议把此事赶快向黄帝报告,有的人却不同意,理由是杜康过去把粮食霉坏了,被降了职,现在又把粮食装进树洞里,变成了水。黄帝如果知道了,不杀他的头,也会把杜康打个半死。杜康听后却不慌不忙地对大伙说:“事到如今,不论是好是坏,都不能瞒着黄帝。”说着,他提起尖底罐便去找黄帝了。
黄帝听完杜康的报告,又仔细品尝了他带来的味道浓香的水,立刻与大臣们商议此事。大臣们一致认为这是粮食中的的一种元气,并非毒水。黄帝没有责备杜康,命他继续观察,仔细琢磨其中的道理。又命仓颉给这种香味很浓的水取个名字。仓颉随口道 :“此水味香而醇,饮而得神。”说完便造了一个“酒”字。黄帝和大臣们都认为这个名字取得好。
从这以后,我国远古时候的酿酒事业开始出现了。后世人为了纪念杜康,便将他尊为酿酒始祖。
酿酒,白水康家卫人杜康首创于夏代,被称为杜康酒,后世代相传,民间酿酒业盛。 古时杜康造酒地址在县城西北7km处的杜康沟。以秫作料,汲用泉水。杜康死后,葬于造酒原址近旁,墓冢至今尚在,墓后侧建有杜康庙,立有石碑、供奉、纪念、颂扬杜康造酒始祖杜康。
杜康酿酒用水,系杜康沟之杜康泉水。《梁志》载:泉隐隐喷出,至冬不竭,流四里许入白水河,乡民谓此水有酒味。“杜康泉水经陕西省轻工业局及县防疫站化验鉴定;水中性,硬度低,钙质少,易沉淀,宜酿酒。水质决定酒质,杜康泉水是杜康酒能够成为美酒的先决条件。 杜康酒,古有美名,代有传颂。三国时,曹操诗《短歌行》: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后代诗人也多用杜康赞誉美酒。
清道光十八年重修的《伊阳显志》和道光二十年修的《汝州全志)中,也都有关于杜康遗址的记载。《伊阳县志》中《水》条里,有“杜水河”一语,释曰“俗传杜康造酒于此”。《汝州志》中说“杜康,在城北五十里,俗传杜康造酒处”。《汝州全志》还裁有:“俗传杜康造酒处”叫“杜康促”,“在城北五十里”的地方。今天,这里尚有一个叫“杜康仙庄”的小村,人们说这里就是杜康促。“促”,本义是指石头的破裂声,而杜康仙庄一带的土壤又正是山石风化而成的。从地限中涌出许多股清冽的泉水,汇入旁村流过的一道小河中,人们说这段河就是杜水河。令人感到有趣的是在傍村这段河道中,生长著一种长约一厘米的小虾,全身澄黄,蜷腰横行,为别处所罕见。此外,生长在这段河套上的鸭子生的蛋,蛋黄泛红。此地村民由于饮用河水,竟没有患胃病的人。在距杜康仙庄北约十多公里的伊川显境内,有一眼名叫《上皇古泉》的泉眼,相传也是杜康取过水的泉子。如今在白水县、伊川县和汝阳县,已分别建立丁颇具规模的杜康酒厂,产品都叫杜康酒。三家产品合在一起,年产量已达数万吨之多,这恐怕是当年的杜康所无法想象的。杜康的传说
千百年来,关于杜康的民间故事和传说在汝阳地区乃至河南各地都流传不衰。这些故事和传说不仅数量多而且质量高,且在不断演绎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杜康文化。
轩辕黄帝与杜康
传说,轩辕黄帝手下有一位大臣叫杜康,黄帝命杜康管理粮食,杜康很尽心。他把丰收得到的粮食都堆放在山洞里,时间一长因山洞潮湿,粮食全霉坏了。黄帝知道这件事后,非常生气,下令说:以后如果粮食再霉坏,就要处死杜康。当时,黄帝正在准备与陆浑族大战,征调来的粮食无处存放,杜康十分着急。有一天杜康在空桑涧里发现了一片开阔地,周围有几棵大桑树枯死了,只剩下粗大的树干,树干里面已经空了,杜康灵机一动,他想,如果把粮食装在树洞里,也许就不会霉坏了。于是他把自已的想法告诉给周围的人,大家都赞同,并且一齐动手,把树林里凡是枯死的大树,都一一进行掏空处理,不几天就把粮食全装进树洞里,谁知那几年风调雨顺,连年好收成,粮食到处都是。装在树洞里的粮食顾不上用,几年以后,经过风吹、日晒、雨淋,慢慢地发酵了。一天杜康上山查看粮食时,突然发现,一棵装有粮食的枯桑树周围躺着几只山羊、野猪和兔子。开始他以为这些野兽都是死的,就大步走过去,想把这些野物弄回去让大家吃。谁知走近一看,发现它们还活着,似乎都是在睡大觉,杜康一时弄不清是啥原因。正在纳闷,一头野猪摇摇晃晃地站了起来,它一见人,马上窜进树林去了,紧接着山羊、兔子也一只只醒来逃走了。杜康正准备往回走,又发现两只山羊在装着粮食的树洞跟前低头用舌头舔着什么。杜康连忙躲到一棵大树后面观察,只见两只山羊舔了一会儿也摇摇晃晃起来,走不远都躺倒在地上。杜康飞快地跑过去想看看刚才山羊舔的是啥。不看则罢,一看把杜康吓了一跳:原来装粮食的树洞已裂开一条缝,里面的水不断往外渗出,山羊是舔了这种水才倒在地上的,杜康用鼻子闻了一下,渗出来的水特别清香,自己不由得也尝了一口,味道虽然辛辣,但却特别醇美。他越尝越想尝,最后一连喝了几口,只觉得天旋地转,刚向前走了两步,身体却不由自主地倒在地上,昏昏沉沉地睡着了。不知过了多长时间,当他醒来时,只见刚才躺倒的山羊都跑掉了。他顺手摘下了腰间的尖底罐,接了一罐水浆带回到杜康村,杜康把他看到的情况,向其他管粮食的人说了一遍。又把带回来的味道浓香的水让大家品尝,大家都觉得很奇怪,有人说把此事赶快向黄帝报告,有人不同意:杜康过去把粮食霉坏,被降了职;现在把粮食装进树洞里,变成了水,黄帝知道了不杀他的头,也要把他打个半死。杜康不慌不忙地向大家说:“事到如今,不管是好是坏,都不能瞒着黄帝。”说着他提着尖底罐,便去找黄帝了。
黄帝听完杜康的话,又仔细品尝了他带来的味道浓香的水,立刻与大臣们商议此事。大臣们都认为这水是粮食的元气,并非毒水,应该给这种水起个名字。当时,为黄帝造字的大臣仓颉站出来说:“酉日得水,咱就造个‘酒’字吧!”从此,黄帝就命杜康用粮食造起酒来。
杜康为霉坏粮食而被贬职,后来酿酒有功,黄帝又加封他为“宰人”。杜康在酿酒技术上年年有新的改进。有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这一年又是黄帝统一三大部落,建立部落联盟五十六年的日子,合宫内举行盛大宴会,请来了各部落首领。黄帝命杜康给每人敬一碗酒,人们也向黄帝敬酒,宴会里欢声笑语,热闹非凡。正在这时,一条巨龙突然从天而降,把头一直伸到摆在宴会上的大酒坛上,闻来闻去,但坛口太小了,龙嘴怎么也伸不进去,馋得龙嘴里的涎水不断滴进酒坛里,当时大家吓得目瞪口呆,只有黄帝不慌不忙地走到巨龙跟前,把酒坛里的酒倒进一口大碗里,然后送到巨龙嘴边,巨龙一饮而尽,等黄帝再倒第二碗时,巨龙腾空而起,转眼间便飞得无影无踪了。人们这才松了一口气,黄帝又命令杜康给大家敬第二轮酒。谁知,杜康走到酒坛跟前还未来得及倒酒,一股浓郁的酒香扑鼻而来,差一点把他醉倒。杜康给每人敬过酒后,就觉得浑身舒畅,飘飘欲仙。他心里明白,这一定是巨龙的龙液落进酒坛所致。
据说龙是不轻易流涎水的,人若喝了龙的涎水就能延年益寿,长命百岁。因此,杜康在乘人不注意时,从滴有龙液的酒坛里打出一碗酒,倒进另一只酒罐内,那罐酒味道变得也很香。宴会结束后,杜康派人专门保存那坛龙液水酒,不许任何人动用。他每日一口口细细品尝,真的活到了一百七十多岁。黄帝死后,杜康就在杜康村专门酿酒,把造酒秘诀传给了后人。
【杜康造酒醉刘伶】杜康酒名声大振,还有一段趣闻:“传说杜康在白水康家卫开了一个酒店。东晋“竹林七贤”中的名士刘伶,以饮酒闻名天下。一天,刘伶从这里路过,看见酒店门上贴着一幅对联:“猛虎一杯山中醉,蛟龙两盅海底眠”。横批:“不醉三年不要钱”。刘伶看了,不禁哈哈大笑,心想,我这个赫赫有名的海量酒仙,哪里的酒没吃过,从未见过这样夸海口的。且让我把你的酒统统喝干,看你还敢不敢狂?接着,刘伶进了酒店,杜康举杯相敬。谁知,三杯下肚,刘伶只觉天旋地转,果然醉倒了,跌跌撞撞地回家去,一醉三年。三年后,杜康到刘伶家要酒钱。家人说,刘伶已死去三年了。刘伶的妻子听到杜康来讨酒钱,又气又恨,上前一把揪往杜康,哭闹着要和杜康打人命官司。杜康笑道:“刘伶未死,是醉过去了。”他们到了墓地,打开棺材一看,刘伶醉意已消,慢慢苏醒过来。他睁开睡眼,伸开双臂,打了一个大呵欠,吹出一股喷鼻的酒香,得意地说:“好酒,真香啊!”这就是民间至今还流传的“杜康造酒醉刘伶”的故事。至今,在白水县大杨乡康家卫村杜康墓对岸,一小溪之隔,便是刘伶之墓,石砌而就。古代流传下来的《杜康造酒醉刘伶》一书中写道:“天下好酒数杜康,酒量最大数刘伶,……饮了杜康酒三盅,醉了刘伶三年整。”当然,这是夸张的民间传说。但杜康酒确实有“开坛香十里,隔壁醉三家”的美誉。
【关于杜康的诗词】曹操《短歌行》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概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沈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咽,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注释】
〔1〕曹操这首诗作于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是时曹操已平定北方,率军南征至长江,与孙权决战。这年冬天十一月十五日夜,皎月当空,江面风平浪静。曹操乘船查看水寨,后置酒欢宴诸将。酒至兴处,他横槊(shuò,长矛)赋诗,吟唱了这首《短歌行》。《三国演义》第四十八回有当时赋诗情景的描写。〔2〕意谓:应对酒放歌,因为人生短促,能活多少年头?一解:对酒临歌,这种情景人生能有几次?“当”作“临”解。意思都是叹人生短促,时光易逝。〔3〕去日,过去了的日子。苦多,犹言恨多。〔4〕这一句承接首句,意谓在感叹时光飞逝之余,应当慷慨高歌,无奈忧思重重,难以释怀。〔5〕什么东西可以解除我的忧愁呢?只有酒了。杜康,相传古代最初造酒的人。这里作为酒的代称。〔6〕衿(jīn),衣领。青衿,周代学子的服装。悠悠,绵长,形容忧虑不断。这两句是借用《诗经·郑风·子衿》里的句子,表示对贤才的思念之深切。〔7〕但,只。君,指贤才。沉吟,低声吟咏。所吟咏的,即《诗经》中的《子衿》诗。〔8〕呦呦,鹿鸣的声音。苹,艾蒿,草名,初生时可食。〔9〕嘉宾,尊贵的客人。鼓,弹奏。瑟、笙,两种乐器名。以上〔8〕〔9〕两句,引自《诗经·小雅·鹿鸣》。《鹿鸣》是欢宴宾客的诗篇,作者在这里表达自己期待贤者、招纳贤才的热诚。〔10〕掇,拾取。此句把贤者比作高空明月,可望不可即,喻人才难得。〔11〕从中来,犹指从心里生出。〔12〕陌、阡,田间小路。南北为阡,东西为陌。“越陌度阡”,指贤士远道而来。枉用,指贤士屈尊相从。这是客气话。存,问候,慰问。〔13〕契阔,久别。旧恩,往日的情谊。此句意谓:在今日的宴会上,与久别的贤士们促膝谈心,使我想起了往日的情谊。〔14〕乌鹊,乌鸦。〔15〕匝(zā),周,圈。〔14〕〔15〕两句意思是还有大批的贤士像南飞的乌鸦,它们绕树徘徊,还没有选定最后的归宿。〔16〕哺,口中咀嚼着的食物。相传古代周公因忙于接待天下贤士,有时连吃饭都要吃吃停停。吐哺,把口中咀嚼的食物吐出来。(《韩诗外传》说周公“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
【赏析】
自古以来叹时光易逝、人生易老者,大有人在。有的是因岁月蹉跎、“不知老之将至”而嗟叹;有的是因富贵荣华未及尽享而叹惋;也有的是因贪生畏死而惆怅。曹操的《短歌行》开头也发出了时光短促、人生几何的慨叹。但我们读过全传,就会感到,作者发此感慨,是因为他感到年事渐高(时年五十四岁),时日见浅,而眼下大业未成,匡扶济世之才又极为难得,是紧迫感、焦灼感使然。正是因为有这种思想,对于已经“越陌度阡”屈尊任用的,“契阔谈宴”,热诚相待;对那些尚在“绕树三匝”、徘徊不定的贤士,发出“山不厌高,海不厌深”的呼唤,坦露自己求贤若渴的心迹。这首诗使我们从另一个侧面看到曹操作为一代政治家的英雄本色:他有爱才、礼贤的政治家的胸襟;他有统一天下的宏大志愿;他有开创新局面的进取精神。
曹操的这首诗气魄宏伟,感情充沛。读着“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这样的诗句,你会强烈地感受到作者渴求贤才的殷切心情;读着“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你会感到诗人博大坦荡的胸怀。而这种诗句,也只有像曹操这样一位有雄才大略、感情豪放的人才能吟得出来。
七绝·咏杜康酒(今声)
刘伶好醉三年梦,
魏武狂歌万古吟。
诗圣当筵欣杜酒,
八仙握盏墨生云。
【杜康遗址探源】杜康作为人们追寻的酒神,在全国各地都流传有关于他传奇的故事,他究竟是何方人?在哪里以酿酒闻名于世?而在民间主要有几种不同的说法:(1)在陕西白水县康家卫村,有一条10公里长的大沟,叫杜康沟,沟头有一眼泉,即杜康泉,相传杜康发明酒后,即用这口眼泉井,大批量的生产杜康酒。其泉边还有一个杜康墓,人们经常在墓前供奉着他的神像。(2)河南汝阳县有一杜康村,曾发现过古代造酒的遗址,出土过煮酒的灶、酒器等物,尽管没有足够的依据说这就是杜康酿酒的原址,但也足以说明,杜康村造酒的历史悠久。(3)河南伊川有个杜康酒厂,它以生产正宗杜康酒而享誉中外,这里是否也与古代的酒神杜康有无关联,也是人们关注的话题之一。总之,杜康作为我国传统酒文化的极具影响力的人物,他应是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