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鹃兰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2-06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杜鹃兰

【别名】算盘七、人头七、三七笋、大白及

【来源】兰科杜鹃兰属植物杜鹃兰Cremastra mirata A. Gray,以假鳞茎入药。秋季采挖,洗净,晒干或鲜用。

【性味归经】辛、涩,平。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润肺止咳,活血止痛。用于肺脓肿,咳嗽,跌打损伤,疔疮。

【用法用量】 3~5钱;外用适量,捣烂敷患处。

【备注】(1)《中国药典》中此为山慈菇的原药。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假鳞茎卵球形或近球形,长1.5—3厘米,直径1—3厘米,密接,有关节,外被撕裂成纤维状的残存鞘。叶通常1枚,生于假鳞茎顶端,狭椭圆形、近椭圆形或倒披针状狭椭圆形,长8—30厘米,宽2.5—8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收狭,近楔形;叶柄长7—17厘米,下半部常为残存的鞘所包蔽。花葶从假鳞茎上部节上发出,近直立,长27—70厘米;总状花 序长10—25厘米,具5—22朵花;花苞片披针形至卵状披针形,长(3—)5—12毫米;花梗和子房长(3—)5—9毫米;花常偏向花序一侧,多少下垂,不完全开放,有香气,狭钟形,淡紫褐色;萼片倒披针形,从中部向基部骤然收狭而成近狭线形,全长2—3厘米,上部宽3.5—5毫米,先端急尖或渐尖;侧萼片略斜歪;花瓣倒披针形或狭披针形,向基部收狭成狭线形,长1.8—2.6厘米,上部宽3—3.5毫米,先端渐尖;唇瓣与花瓣近等长,线形,上部1/4处3裂;侧裂片近线形,长4—5毫米,宽约1毫米;中裂片卵形至狭长圆形,长6—8毫米,宽3—5毫米,基部在两枚侧裂片之间具1枚肉质突起;肉质突起大小变化甚大,上面有时有疣状小突起;蕊柱细长,长1.8—2.5厘米,顶端略扩大,腹面有时有很狭的翅。蒴果近椭圆形,下垂,长2.5—3厘米,宽1—1.3厘米。花期5—6月,果期8—12月。

产云南贡山、腾冲、鹤庆、漾濞、凤庆、玉溪、永善、昭通、西畴;生于海拔2900米以下的湿地或沟边湿地上以及山坡林下荫湿处。分布于西藏、贵州、四川、广东北部、湖南、湖北、河南、台湾、江西、浙江、安徽、江苏、甘肃南部、陕西南部、山西南部。尼泊尔、不丹、锡金、印度、越南、泰国和日本也有分布。

假鳞茎药用,用于痈肿、喉痹肿痛、蛇虫咬伤。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