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儿童腹股沟疝多为先天性,是最为常见的一种腹外疝。儿童腹股沟疝多为先天性, 各种不同年龄段的

儿童腹股沟疝发病率从0.8%至4.4%不等,早产儿更可以达到30%。
病因胚胎早期,腹膜在腹股沟内环处向外突起,形成腹膜鞘状突。正常情况下鞘状突包裹大部分睾丸,并在睾丸的牵引下随睾丸下降,最终到达阴囊底。小儿出生后鞘状突逐渐萎缩、闭塞。如在此过程中发生障碍,鞘状突管就会保持开放状态,一旦有腹腔脏器进入,就会形成腹股沟斜疝。尤以婴幼儿多发。男孩右侧睾丸下降较晚,故右侧腹股沟疝发生多于左侧,少数为双侧。女孩鞘状突未闭也可以发生腹股沟疝,但明显少于男孩。
诊断与成人腹股沟疝症状相同,儿童腹股沟疝也是以腹股沟区可复性包块儿为特征。患儿腹压增高时,如站立、哭闹、咳嗽、便秘等,腹股沟区出现包块儿;平卧后包块儿消失。包块儿突出时可伴有疼痛及下坠感,由于2岁以内的儿童不能准确表达症状,故患儿持续哭闹且找不到原因时,要考虑腹股沟疝可能。儿童腹股沟疝主要需与以下疾病鉴别:精索鞘膜积液、睾丸鞘膜积液、交通性鞘膜积液、隐睾。
治疗通常采用非手术治疗,疝带疗法;1岁以内的部分患儿腹膜鞘突能自行闭合,可采用疝带或棉纱束带压迫腹股沟部治疗。该方法简单,无损伤,适用于未出现腹股沟疝反复嵌顿的患儿,需要专科医生确定内环口位置。此治疗可持续至患儿1岁半,如症状仍不消失,表示已无自愈可能,应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