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樊江西会馆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1-05-20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江西会馆在中山后街下段,现为市粮食局大米加工厂。在中山前街上段的会馆为小江西会馆。 小江西会馆创建于十八世纪末,是襄阳地区古仓储式民居的典型代表。这里曾是江西客商堆放货物的地方,也是江西经商办事人员常住和临时下榻的地方。抗日战争期间至解放前,其七进院落的前三进,由江西富商杨攸顺开药铺。后四进由江西富商何仁顺囤聚粮食。解放后小江西会馆作为社会公共财产收回国有,由襄阳市房管局管理。

小江西会馆的特点是墙高院深,据测墙高达8米,院深达80米,共有七重天井院。第一进屋临街,二层硬山式。楼下铁叶大门,中间为过道,两边作厢房,楼上可见穿斗构架。由第三进楼梯通过两个天井楼可到达楼上。第二进也是二层硬山式,楼下中间为通道,两边为厢房。楼上可见穿斗构架,屋顶一坡长,一坡短。墙上开有多个气窗。气窗约20×30公分,外小里大便于抽风。第三进结构及式样同第一、二进。东侧有1?5米宽的楼梯。第一、二进都由这里上楼。楼上也有很多气窗。第四进面积最大,二层硬山式。楼上中间是通道,两边厢房。西边设有1?5米宽的楼梯。由此可通向第五进楼上。这一进楼板随屋顶走势,楼板高低错落。这里是住房。第五进二层硬山式,中间为通道,两边为厢房。后边有后廊。挑檐枋有雕花。楼上中间为抬梁构架,两山穿斗构架。开有许多气窗。第六进二层硬山式,中间是通道,两边厢房,前面(北墙)直上,开有气窗。第七进已损坏。小江西会馆每两进房室中间是天井,天井两侧的房屋是单坡二层楼。每座天井建有天沟和漏筒,雨水由漏筒排入窨井。

江西帮人在樊经营金银首饰业的有老天宝、五凤、物华、丹凤、宝庆等字号,还有很多不出名的小银匠铺。从事中药店的就更多了,较大的有杨佑顺、杨振兴、杨恒丰、杨临泰、杨天一、熊临丰、廖恒发等十余家之多。其次是开油坊的,如油坊街的萃丰油坊。其他行业均有江西人,会馆之大,人口之多,仅次于武帮和黄帮。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