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回回葱 原产于波斯和中亚地区,传入中国后,最早见于唐代孙思邈的《千金食治》,称为“胡葱”。宋代的《开宝本草》称“蒜葱”或“胡葱”。
回回葱是多年生宿根草本。鳞茎细长,纺锤形,外被赤色小鳞膜。冬季生叶,夏季枯萎,叶圆筒形,绿色,先端尖。伞形花序。顶生,花茎中空,花黄白色。极少结果,果为蒴果。种子黑色,圆三角形。花期3~4月。
拉丁学名拉丁语:Allium ascalonicum L.
又名别名:干葱、冬葱、火葱、蒜头葱、瓣子葱
科属科属:石蒜科
性味
性味:味辛,性温。
生长周期百合科(Liliaceae)葱属中二年生草本植物。学名Allium ascalonicum L.,别名火葱、蒜头葱、瓣子葱等。染色体数2n=2x=16。嫩叶作调料用,鳞茎为腌渍原料。胡葱原产波斯,未发现野生种,有人推测是洋葱演化而来的。须根,茎短缩呈盘状,叶由叶鞘和圆锥管状叶片构成,着生于茎盘上。叶长15-25cm。分蘖性强,能形成鳞茎。鳞茎倾斜,长卵形,长3cm左右。数个鳞茎密生聚集,基部相连,接合部分挤成棱角形。鳞茎外皮赤褐色,耐贮藏。植株晚春开花,花茎中空,花淡紫色,不易结子。胡葱抗寒力强,耐热力较弱,生长适温在22℃左右,温度下降到10℃生长缓慢,高于25℃时植株生长不良。鳞茎在夏季高温前形成,要求长日照。炎夏地上部枯死,而地下鳞茎进入短期的生理休眠越夏。属绿体春化型,要求一定时间的低温才能抽薹。鳞茎繁殖,8月至9月间栽植。畦幅66cm。行距20cm,穴距8cm,每穴播鳞茎2-3粒。在植株生工期间须培土。冬前不收获者可进行一次分株栽植。春季抽薹前生长最茂盛,可适时收获。过期采收,叶质硬化,不堪食用。5月至6月鳞茎成熟,每个母鳞茎可产生10-20个子鳞茎,地上部枯死时,挖收食用,或晾干挂藏在通风阴凉处,留作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