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琯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1-05-20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吴琯(1546~?) 字邦燮,号中云,福建云霄城关人,父师旦。嘉靖间(1522~1566年)秀才,琯承家学,9岁能写文章,隆庆五年(1571年)登进士。初任婺源县令,他一到婺源,就写“谮诉不行,强御不避,苞苴不入,关节不通”4句话贴在县衙仪门上。时朝廷推行久任法,琯任婺源县令6年,始终遵循自己的4句诺言。任职期间,设保甲,置乡约,遍访善恶,对横行霸道的不法者,只要抓到证据,便将其拘到约所,当众审问,绳之以法,因而全境秩序井然。又在乡间倡立社仓,劝募富户出谷赈济贫困,受到百姓的称颂。万历五年(1577年)调任给事中,刚好神宗要大兴土木建造佛寺,琯上疏力谏止。在此期间,曾奉旨代表朝廷检阅京军三大营,综核名实,甚为威严。不久,父母去世,回云霄守孝。服满,调南京吏科,刚到任病逝,婺源百姓为之痛哭。琯有才学,勤博览,在婺源时,奖励后学,校刊《诗纪》,著《古今逸史》。离任时,婺人为其在县东街立生祠。今福建师范大学图书馆存有《古今逸史》,编者于凡例中称:其人则一时巨公,其文则千载鸿笔。入史则可补其缺,出正史则可拾其遗。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