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师范学院位于河北省唐山市高新技术开发区。唐山是中国近代工业摇篮、河北经济首强城市,东临渤海,西接京津,有着独特的地理条件,深厚的人文资源。
学校创建于1956年,初名为唐山速成师范专科学校,1958年升格为唐山师范学院。1962年因国家经济困难而停办,一年后恢复改建为唐山专区教师进修学校,“文革”期间被解散。1979年恢复建立唐山师范专科学校。1984年4月,唐山师范专科学校与河北唐山教育学院合并。2000年3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改建为本科院校,更名为唐山师范学院。实行省市共建共管,以省为主的管理体制。
在51年的办学历程中,学校与其他高等院校一样,先后经历了国家经济困难期、十年“文革”浩劫期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改革期,是在起伏摇摆中艰难前行的。另一方面,学校与其他高校又很不一样,就是经历了唐山大地震。地震夺去了24万人的生命;唐山师资队伍损失惨重,许多骨干教师震亡,基础教育瘫痪。我校劫后余生的师生员工拖着伤残之躯,忍着失去亲人、朋友的悲痛,在残垣断壁上重建校园,在满目疮痍中续写历史,在解放军和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援下开始了艰难的再创业。震后第四天,幸存的教职工全部到校上班。震后第四个月,所有专业相继开课,并正常招生。震后30多年来,师院人始终继承并大力弘扬“公而忘私、患难与共、百折不挠、勇往直前” (江泽民语)的抗震精神,牢记使命,不断开拓进取,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了10余万高素质基础教育师资和各类应用型人才,为震后的基础教育和社会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赢得了党和政府的肯定,社会的赞誉。1988年,学校被评为全国优秀师专。1989年,被唐山市委、市政府荣记振兴唐山立功竞赛集体一等功。1991年,在全省教学管理评估中被评为第一名。1992年,被国家教委授予“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先进集体”称号,并被省委、省政府确定为省高校综合改革八所试点校之一。1995年,被省教委确定为河北省唯一的二年制师专新教学方案试点单位。1996年,被省教委评为“八五”期间干部工作先进单位。2000年,通过教育部评审升格为师范学院。2002年,顺利通过河北省新增本科专业评估。2004年,通过学士学位授予权资格评审。2006年,被评为河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先进集体。从2001年到2006年,学校连续3次被唐山市委市政府评选为市级文明单位。其中2004-2005年度被河北省委省政府评选为省级文明单位。
目前学校占地面积550425平方米,规划建筑面积293130.9平方米,现有建筑面积216052.9平方米,为创建初期的近30倍,改建前的8倍。学校现有教学行政用房面积142829.9平方米,学生宿舍面积61061平方米。学校已成为河北省规划合理、设施完善,具有较高美誉度的本科院校。
学校固定资产现值3.08亿元,其中教学仪器设备5165万元。图书馆藏有中外文纸质图书80.8万册,电子图书90.2万册,中外文期刊1216种。《唐山师范学院学报》为全国质量进步期刊和省双优期刊。现有多媒体教室、微格教室、语音室70个,座位7488个,实现多媒体设备集中远程控制和信号网络传输。建有实验教学中心6个,各类功能实验室111个,教师教育类专业实习基地58个,非教师教育类专业实习基地3个。教学用计算机2101台,建有千兆光缆至交换机、百兆到桌面、覆盖办公楼、教学楼、学生公寓的校园网络。现代化教学平台基本建成,教学信息化水平得到明显提高。
学校现有教职工773人:专任教师536人,其中教授59人,副教授138人,合占36.8%;硕士以上学位教师219人,占40.9%,其中博士27人。另有在读博士生6人,在读硕士生133人;学缘结构中非本校毕业的占98.4%,有来自美、英、德、日等国的外籍教师长期执教。师资队伍结构日趋优化。教师中涌现出国务院政府津贴享受者、曾宪梓教师奖获得者、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河北省科技厅星火先进科技工作者、河北省“三三三”人才、唐山市劳动模范、唐山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青年社科专家、唐山市哲学社会科学人才库优秀人才共45人。这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有力地保证了本科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学校设有政史系、教育系、体育系、中文系、外语系、音乐系、美术系、数学与信息科学系、物理系、化学系、生命科学系、资源管理系、计算机科学系、经济管理系、继续教育学院等15个教学单位。有法学、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学、学前教育、教育技术学、小学教育、体育教育、汉语言文学、英语、德语、日语、音乐学、美术学、艺术设计、历史学、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物理学、化学、应用化学、生物科学、生物技术、地理科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应用心理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26个本科专业,涵盖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等5个学科门类,全日制本专科在校生9213人,其中本科生8025人。比原来到2005年达到5000人办学规模的规划扩展了近一倍,跟上了国家教育大众化的步伐。
学校近三年增加了电子信息科学等9个非教师教育类专业,启动了品牌专业建设、精品课程建设,推动了教学改革,构建了“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强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2006年“文学理论”等3门课程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实现了全省同类院校省级精品课程零的突破,走在了全省同类院校的前面。大学英语、计算机等级考试通过率在全省同类院校中名列前茅。近三年学生累计获得各类竞赛国家级奖励54人次,其中“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1项,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4人获得一等奖,8人获得二等奖,17人获得三等奖。首届全国电视主持新星大赛1人获一等奖;近三年普通本科毕业生考研率平均达17.4%。本科毕业生平均就业率达到了81.9%。
学校在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中发挥了知识传播、知识创新、人才培养和知识运用的重要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