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洺州指的是永年县(今永年广府古城,杨式太极拳、武式太极拳的发源地),隋唐时期永年县为洺州。永年县永年之域,在夏商周三代属冀州之地。此地最早见于史载的名字为“曲梁”,春秋时为晋国曲梁邑。
“曲”字意为弯曲,“梁”字本意为氺堤,因洺水环绕(滏阳河元代才引入永年),堤围其周而得名。
《左传》记载:“(鲁)宣公十五年(前594年)六月癸卯,晋国荀林父败赤狄于曲梁。”战国时期属赵国,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分天下为三十六郡,属邯郸郡。西汉景帝中元元年(前149年)分邯郸郡置广平郡,郡治广平(今鸡泽东南)。当时,永年东部有曲梁县和广年县,先后属广平郡、平干国(西汉武帝征和二年即公元前91年,时曲梁为分封侯国,为平干顷王刘偃的封地,称平干国)、广平国(汉宣帝五凤二年,即公元前56年,由平干国改为广平国)。同时,在永年西部设置有易阳县,属汉代赵国。新莽时期改广平国为“桓亭”,又称富昌,辖县十六,属冀州,后改曲梁为直梁,改广年为富昌。东汉时,永年之域仍为曲梁、广年、易阳三县地,属巨鹿郡。建安十七年(212年),曲梁、广年、易阳三县统属魏郡西部。移属魏郡(今大名县境)西部都尉。三国魏黄初二年(221年),魏郡西部都尉易名广平郡,复称曲梁,为郡治,辖县十五,属冀州。晋及十六国时期,称广平郡。南北朝、北齐文宣帝裁曲梁并广年县内,称广年。北周宇文氏,称洺州,为武安郡治,辖县八,属冀州。隋开皇年间(581-600年)称广年县,武安郡废,属广平郡。隋炀帝杨广即位,为避其讳,改广年县为永年县,为武安郡治。隋末唐初,农民起义军窦建德、刘黑闼相继建都于此,称洺州。大业三年(607)年罢洺州,改名武安郡。唐天宝元年(742年),改广平郡属河北道属。五代时期,后梁以邢州、洺州、磁州为保义军(军,行政区划名),后梁改为安国,宋金时期称洺州,属河北西路,宋时辖五县,金时辖九县。元代,改州为路(路,行政区划名)治,初称邢洺路,后改洺磁路,再改广平路,辖一司、五县、二州。一司即录事司(元制,录事司掌城中民事)。五县即永年、曲周、肥乡、鸡泽、广平(今广平县)。二州即磁州(滏阳、武安、邯郸、成安四县仍属磁州)、威州(洺水、井陉二县仍属威州)。明改路为府,称广平府,辖永年、曲周、肥乡、鸡泽、广平、邯郸、成安、威县、清河九县。清初,沿明制不变,雍正中(1723-1735年),因滏阳河建闸争水事,割河南彰德府磁州来属,至是,辖一州九县,民国,废府留县,属大名道。今属邯郸市。
洺州十景古时候洺州有十景,亦称临洺十景.
一:北河春柳;北河,指洺河。洺河亦称洺水,古称寝水、千步水、漳水。临洺镇北临洺河而得名。古时,洺河两岸杨柳千垂,每至春暖花开之际,层层绿荫胜似“隋堤”之境(隋堤,隋炀帝时筑,在今杨州,渠两堤遍植杨柳,得名)。
二:南寺清泉;南寺即泉亭寺。泉亭寺:在临洺关西五里中召庄村南。旧志称:镇地掘井必三丈乃及泉,唯寺中地掘二尺即得水,内有莲池,水泉常溢。寺有古井尚存。又名红鱼寺。民间相传原为战国时赵王香火院。明天启年间(1621-1627年)邑人李养冲(李芳莎父)曾重修。现已重辟为旅游景点。
三:龙潭月影;据传,龙泉村西北有泉成潭,水注洺河,因得村名。龙泉之水涝不涨,旱不干,泉通东海龙王居所,故在水畔有龙泉寺一座。
四:佛阁灯光;佛阁即观音阁,位于今临洺关南街。传始建于北魏,隋唐时重修。据清嘉庆二十二年(1817)《重修观音阁碑记》载:“所载自汉唐以来,临洺为县,旧有十景,佛阁灯光居其一也”。
五:赵陵秋草;赵陵即赵王陵,为赵国国君的陵寝,分布于今邯郸市西北,共有陵台五座。位于永年境内的张窑、温窑陵台即为赵王陵。虽经历两千三百余年风雨沧桑,至今保存完好,被誉为“东方金字塔”。
六:翠柏连云;指聪明山之风景。明代以前,聪明山殿宇林立,松柏掩映,云烟依稀,静闻天籁,可谓洞天福地。相传,聪明山盛产茯苓,久服轻身,延年益寿。
七:信宫故址;《史记·赵世家》载:“梁襄王与太子嗣、韩宣王与太子仓来朝信宫”;十九年(公元前307年)春正月又云:“大朝信宫,召肥义与议天下,五日而毕”。信宫的功能是朝会诸侯,且同檀台同在一地,信宫后称信都。信都作为赵国陪都,在今永年阳城一带。
八:檀台反照;《史记·赵世家》载:“魏献荣椽,因以为檀台”,《史记集解》曰:“襄国县有檀台”。东汉至魏晋时檀台遗址在襄国境内。而至隋唐,“檀台在洺州临洺县北二里”。《括地志》云:“檀台在洺州临洺县北二里”。檀台故址汉时属襄国,唐属临洺县,今属永年县,与信宫同在一地。
九:居士遗庵;庞庄亦称庞庄铺,庞庄铺在临洺南二里处,为唐时村庄,清代曾作通讯铺,今废。有凌霄一掌渡丹霞之传说。
十:唐垒寒烟。娄山,古称狗山,位于临洺关偏北3.5公里处。和聪明山、猪山同为太行山余脉,主峰海拨219米,据《广平府志》载:“狗山今之娄山,山势崇广,怪石嶙峋,上有古刹”。《元和郡县志》称:“唐武德五年(公元662年)太宗亲总戌讨刘黑闼于此立营”。现尚存营垒基址,人称“唐垒”、“太宗垒”、“驻跸山”。洺州十景碑记续洺州十景诗小引 浦珠公
洺州星分昴野地介邢邯由来山水人物故宫古
刹以及马鬣浮屠代有佳迹惟是蕞尔之区文献
寥寥遂使名胜消沉人地削色无澄弗信为采风
者阕典昔余世父中丞公季父廷尉公览古眺今
感慨系之因集白砺甫山人谋曰少陵一生阅历
随事咏言便称诗史吾侪忝兹地主岵屺与思黍
离増慨岂无意欤顾令聪岫洺涛争讥竦诮耶乃
拈出十景分韵唱和用垂不朽一时侈为盛举矣
虽不敏然亦景中人耳讵敢自外风雅为方舆辜
人步趋十绝续梓於後学邯郸而匍匐归且弗暇
计敢冀附大人以成名乎藏山覆瓿听之後人屑
玉霖金竢之同志。
浦珠公:李芳氵隺: 天启丁卯科举人,任掖县、文登县知县。永年县临洺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