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帆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2-06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生平简介谭帆,男, 1959 年 10 月生,江苏常熟人。

文学博士,现为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复旦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兼职教授。

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专攻中国文学批评史、中国戏曲史和中国小说史。

主讲课程: 《中国文学批评史》

《中国俗文学思想专题研究》

《中国戏曲史专题研究》

《中国小说学研究》

学术著作《中国古典戏剧理论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3 年。

《金圣叹与中国戏曲批评》,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2 年。

《传统文艺思想的现代阐释》,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1995 年。

《优伶史》,上海文艺出版社 1995 年。

《中国小说评点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年。

《优伶――舞台前后的悲欢》,百家出版社 2002 年。

《中国古典文学选注评文库·元散曲卷》广东人民出版社 2003 年。

学术论文《小说学论纲――兼谈 20 世纪中国古代小说理论批评研究》,《中国社会科学》 2001 年 4 期。《新华文摘》 2001 年 10 期转载。

《金圣叹戏曲人物理论刍议》,《文学遗产》 1987 年 2 期。

《类型化:古典戏剧人物理论的逻辑趋向》,《文学遗产》 1992 年 4 期。

《论中国古代小说评点之类型》,《文学遗产》 1999 年 4 期。

《“演义”考》,《文学遗产》 2002 年 2 期。

《中国古代小说评点的价值系统》,《文学评论》 1998 年 1 期。

《中国古代曲论研究的历史回顾与展望》,《文艺研究》 2000 年 1 期。

《刘勰与钟嵘文学批评方法的比较》,《学术月刊》 1985 年 4 期。

《金圣叹戏曲文学创作论的逻辑结构》,《学术月刊》 1986 年 6 期,获上海市社联优秀学术成果奖。

《中国古代小说评点的文本价值》,《学术月刊》 1996 年 12 期。

《清后期小说评点麈谈》,《学术月刊》 2000 年 12 期。

《中国古代戏曲理论的逻辑演进》,(齐森华、谭帆),《社会科学战线》 1987 年 2 期。

《关于中国古典剧论的两点思考》,《社会科学战线》 1993 年 6 期。

《论儒林外史评点的源流和价值》,《社会科学战线》 1996 年 6 期。

《论我国古代文学批评的几种主要模式》,《华东师范大学学报》 1985 年 4 期。

《论元代历史剧的虚构艺术》,《华东师范大学学报》 1986 年 5 期。

《中国戏剧叙事学渊源考析》,《华东师范大学学报》 1990 年 2 期。

《中国古代曲学源流考析》,《华东师范大学学报》 1992 年 4 期。

《论宋代神庙剧场》,《华东师范大学学报》 1996 年 6 期。

“奇书”与“才子书”――关于明末清初小说史上一种文化现象的解读,《华东师范大学学报》 2003 年 6 期。

《比较诗学方法论断想》,《文艺理论研究》 1986 年 2 期。

《对古代文论研究思维的思考》,《文艺理论研究》 1987 年 2 期。

《试析古代文论中的价值观念》,《文艺理论研究》 1991 年 4 期。

《小说评点的萌兴――明万历年间小说评点述略》,《文艺理论研究》 1996 年 6 期。

《中国古代小说评点形态论》,《文艺理论研究》 1998 年 2 期。

《小说评点的解读》,《文艺理论研究》 2000 年 2 期。

《中国古代编剧理论的宏观体系》,《戏剧艺术》 1986 年 2 期。

《论西厢记的评点系统》,《戏剧艺术》 1988 年 3 期。

《清代金批 < 西厢 > 研究概览》,《戏剧艺术》 1990 年 2 期。

《奇:传统的失落与世俗的皈依》,《戏剧艺术》 1991 年 3 期。

《中国古代优伶心态描述》,《戏剧艺术》 1993 年 4 期。

《试析古代文论理论术语的构造特征》,《中州学刊》 1985 年 6 期。

《古典戏曲本色论新探》,《江海学刊》 1986 年 2 期。

《“行家之品”与“文人之品”-吕天成祁彪佳戏剧审美思想的比较》,《剧艺百家》 1987 年 1 期。

《新时期十年古典戏曲研究概述》,《中国文学研究年鉴》,中国文联出版公司 1988 年。

《蒋星煜的 < 西厢记 > 研究》,《安徽新戏》 1989 年 2 期。

《中国古代文论的两种情感观》,《古代文学理论研究》十三辑,上海古籍出版社。

《古典戏曲意境说摭谈》,《古代戏曲论集》(王季思主编),展望出版社。

《言情与教化》,《扬弃与发展》(郭豫适主编),湖南人民出版社 1993 年。

《金圣叹戏曲语言理论述评》,《古代文学理论研究》十六辑,上海古籍出版社。

《梁廷楠评传》,《中国古代戏曲家评传》,中州古籍出版社。

《水浒传的版本流变》,《文汇报·学林》 1996 年 10 月 2 日。

《戏曲评点研究之检讨》,《中国文化报》 1999 年 2 月 25 日。

《地域文学研究应得到重视》,《文汇读书周报》 2000 年 10 月 28 日。

《 < 牡丹亭 > 的女性批评》《明清文学与性别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江苏古籍出版社 2002 年。

《中国小说评点本在朝鲜时期的传播与影响》,《常熟高专学报》 2002 年 5 期。

获奖情况论文《金圣叹戏曲文学创作论的逻辑结构》获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联合会 1986 ~ 1987 年度优秀学术成果奖。

专著《中国古典戏剧理论史》获 1986 ~ 1993 年度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著作类三等奖。

论文《小说学论纲――兼谈 20 世纪中国古代小说理论批评研究》获上海市第六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 2000 - 2001 )论文类二等奖。

在研课题现受聘复旦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正撰写教育部重点研究项目《中国文学学史》之一种《中国小说学史》。

主持教育部课题《中国俗文学发展史》。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