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小说《杀降》是现今极具网络人气的网络作家heyee2009的最新长篇小说。这部小说在天涯文学网站上初连载,随即引爆了网络文学的一次强震。贴吧里,论坛里,粉丝们积极转载和讨论,各大出版社也欲争相付出高额版税出版。那么这部连载还未完成的小说何以有如此强大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呢?据说著名的文学评论家黑曜先生也是这本书的粉丝,每天必定追看。他在一篇文章中这样评价《杀降》: 这是一本混搭风格的小说。这里面有纯文学的才情思想,有通俗文学的好懂好看。有浪漫主义的矫情,有批判现实主义的罪恶,有不知哪会就冒出来的意识流,有象征,有梦呓,有言情,有色情,有情色,有人性,有人生。你看完后,对这本书的评价不出我的所料,那就是“你从来没见过这样写小说的,你从来没看过写的这种风格的小说,你不得部感叹,好看,有味”!
《杀降》小说片段节选:
世间的有志之士一生都在寻觅一个能够发挥自己才干的理想之地。有的人寻找到了,有的人正在寻找,有的人终生未觅。但无论结局如何,这些人都是值得尊敬的侠义之士。
何云适是属于第二种人。他正在寻找。他的心态现在应该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吧,年方二十又四,眼神中飘着一股倔强和无畏的气息。虽说不是虎背熊腰,但是从他走路的姿势便可轻而易举的看出,那结实的臂膀和刚硬的大腿。他的脸庞线条刚毅,棱角分明,更是增添了他的潇洒傲然之气。
他师从中原武林人人敬畏的剑术大师鸿水曲。鸿水曲早在三十几年前就不再过问江湖之事了。他的原来的很多 弟子也早已驾鹤西游,徒留他一个年近两百岁的老人独据巍峨险峻的金绝山。
至于鸿水曲为何会收下何云适,坊间也是众说纷纭,胡乱猜疑。最早是以造谣言而知名四方的大嘴宋阙德在各地的茶楼里说:何云适和鸿水曲是什么关系啊,我来告诉大家,他是鸿水曲的私生子啊。我还知道……他正欲借着大家的兴致接着信口开河时,有人开始在下面开始声讨了:宋阙德,你要是再敢胡说八道,信口雌黄,小心我们大家捉你见官。宋阙德天生胆小怕事,最怕听到的就是见官,于是他又转去别的地方接着胡说去了。而第二个版本,则是说鸿水曲是在山上打猎物时,在山脚下捡到他的,那时候何云适浑身是血,昏迷不醒,要不是遇到鸿水曲,怕是早已一命呜呼了。鸿水曲不仅仅在剑术上有独到的见解和深刻的悟性,在山上千百种中草药,你只需随便一指,他便能道出该药物熬制几成熟可用,适于何种疾病,有无毒性。所以说,如果按此版本,何云适该是多么幸运的一个人。这是最广为流传的两个版本。不过第一个版本在不久后就引起大家的普遍质疑,最早是朝廷的性学家提出的,他们不相信鸿水曲的性能力在一百多岁时候还是那么的强大,这极其伤害了他们这群古稀之年性学家的尊严。他们在早朝时一致弹劾宋阙德,建议皇帝下发封条贴住宋阙德德那张大嘴,抑或者直接关入牢狱。皇帝端起极品龙井来,抿了一小口,呵呵笑了起来。众大臣都疑惑不已。少顷,皇帝说:这个和平时期吗,只要是没有反对朝廷的言论就不要谈封杀这样的事情了。封杀,封杀,没读过书的百姓们以为寡人要大开杀戒了呢。再者若是鸿水曲真的有如此大的本领,不更是说明寡人统治下的百姓的……那个啊,是多么的强大啊,百岁老人啊,这真是壮行不已啊,哈哈……
众位大臣见皇帝不想封杀宋阙德,无奈之下,只好作罢。笑脸共赞皇帝英明,只是在心中还愤愤不平。
何云适其实本不想从金绝山上下来。但是师命不可违,临走前他劝说师傅和他一起共同下山,大展宏图。师傅呵呵一笑说,师傅像你这么年轻的时候,早已经是武林中响当当的人物了。现在师傅早已经视名如粪土,归隐山林,做个清净闲散之人,颐养天年。你快下去吧,年纪轻轻,老在山里陪着一个即将赴黄泉的老头子干什么。何云适心里有些不适滋味,毕竟这二十四载来,都是师傅供他的衣食住行,还将他必生的绝世剑术传授给他。临走之时,眼中噙满了晶莹的泪水。一转身,咬紧牙关,就好像万箭穿心般刺痛,飞身跳下绝壁。
何云适来到曲阳城已经是晌午时分了。曲阳城是离金绝山最大的一座城池,这里的百姓据说是不种庄稼的,他们以卖毒蛇为生,至于这毒蛇是卖给哪里,他们也不知道。在熙熙攘攘的大街小巷上,你看见他们提着用细密的铁丝扎成的笼子把蛇装进去,等候着有人来收购。偶然也有一两只毒蛇被放跑,穿行在人来人往的街道上,吓得那些豆蔻年华的姑娘们发出一声声尖叫。何云适看了看头上的太阳,明晃晃的光芒照的他的眼睛眯成一道缝,可爱至极。一间间饭店里也飘来阵阵香气。他摸了摸自己的肚子,但是他根本就没见过银子,更别说如何使用了,他的师傅曾经给他描述过:通体放出银白的光,像只满载的船。但是呢,何云适连船也没有见过。这样师傅也没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