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券投资人从买入债券一直持有至到期日为止,这段期间的实质投资报酬率称为债券殖利率(yield rate)。因持有债券至到期日,故又称为到期殖利率(yield to maturity ; ytm),简称为殖利率。
债券价格的计算如下:将各期的现金流量依折现利率求出现值,再加总各期次的现值,而该折现利率即为债券殖利率。
cft:第t年的现金流量
p:购买债券的金额
y:殖利率
举例来说,投资于85年5月23日买入央债85-3基本资料如下:
面额:100万
票面利率:7.25% 每年付息一次
发行日:84年12月12日 期限5年 成交价格为1,096,540元,而未来每年的现金流量为72,500元(=100万*7.25%)
且在91年12月12日除利息外,尚回收本金100万元,将上列数据代入公式中,使各期现金流量折现后等于1,096,540元的折现率为5.985%,该折现率即为殖利率。
债券持有人每年可领取固定的利息收入,因此,当市场利率水准上、下波动时,债券价值会随着市场利率作反向变动。譬如「央债85-3」票面利率为7.25%,当市场利率下跌至6.0%,因持有公债者每年可以领到7.25%的债息收入,较其他固定收益6%更具吸引力。因此,投资人愿意多付出96,540元去购买面额100万元的「央债85-3」,即「央债85-3」的殖利率会下跌至5.985%,债券价格上涨至1,096,540元。相反的,当市场利率高于7.25%,假设上涨至8%时,投资人不愿意持有仅7.25%利息收入的公债,在市场降价出售,使「央债85-3」的殖利率上升接近8%。
债券虽为固定收益的投资工具,但市场利率波动会影响债券殖利率高低,而殖利率变动,将使得债券价格上涨或下跌,其所产生的资本利得或损失,远超过固定的利息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