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文《中国日报》6月19日报道:近期,美国媒体纷纷以全球经济低迷,而中国经济增长加速、国际金融组织话语权提升、海外大举并购等为由,发表“中国独秀”言论,宣称中国是金融危机的最大赢家。 的确,近年来中国的经济飞跃是有目共睹的,特别是金融危机中,中国贡献了全球经济增长的50%以上,然而中国真的是最大的赢家吗?“留下了增长,流出了财富”,在中国等新兴经济体引领全球经济走向复苏过程的背后依旧折射出全球利益与财富分配的巨大失衡。[1]
论调近期,《华盛顿邮报》《华尔街日报》等美国媒体纷纷以全球经济低迷,而中国经济增长加速、国际金融组织话语权提升、海外大举并购等为由,发表“中国独秀”言论,宣称中国是金融危机的最大赢家。中国真的是国际金融危机最大的赢家吗?的确,近年来中国经济的飞跃发展有目共睹,特别是在应对金融危机中,中国贡献了全球经济增长的50%以上。但是,“留下了增长,流出了财富”。 在中国等新兴经济体引领全球经济走向复苏过程的背后,依旧折射出全球利益与财富分配巨大失衡这一不公平的现实。
深层次原因
全球财富分配失衡的根源在于美元体系和美国金融霸权。近年来,中国等新兴经济体虽然在国际金融组织的投票权有所提高,但重建国际金融格局和国际金融体系的进程依然极其艰难。原因就在于尽管美国在独掌世界金融秩序多年之后,不得不将一小部分权力让给他国,但美元主导的货币霸权以及国际金融体系没变。
目的对于国际金融体系的改革,实际上美国不愿意进行"伤筋动骨"式的改造,而只想搞些"小修小补"的工作,比如适当加强监管、有限增加某些国家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中的份额等等。在此类改革中,美国划定了两条底线:一是任何国家不得削弱美国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控制权;二是任何改革建议不得动摇美元的支柱地位。从这个意义上讲,全球经济失衡的格局不可能得到什么根本改变。
中国并非一枝独秀在国际金融危机中,中国“独秀”了吗?这个“捧杀”中国的论调站得住脚吗?
对此,巴西实用经济研究所经济学家马科斯·辛特拉16日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用事实给出了答案。
辛特拉指出,一些发展中国家由于实行了正确的税收和货币政策,不仅受到金融危机冲击的程度较轻,更是以领先于全球增长的速度实现发展,如巴西在今年第一季度实现了同比增长9%的罕见高速。同样,印度和中国也实现了较高的增长率。
“所以,正如我们所期待的那样,发展中国家正在引领全球经济重新走向繁荣,”辛特拉强调。
从辛特拉的话可以看出,除中国外,至少还有巴西和印度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也表现不俗。
无独有偶。世界银行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指出,中国经济虽表现较好,但其他发展中国家,如印度、巴西,以及尼日利亚等国,增长也比较快。
事实证明,中国采取的应对危机的措施也促进了其他国家经济的复苏。
作为一位长期关注中国发展的经济学家辛特拉指出,尽管中国自己的工业结构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满足内部需要,但它仍然从亚洲地区进口了大量零部件。所以说,中国的发展具有两方面的好处,一方面它实现了本国的发展,另一方面它带动了地区的发展。
他强调:“在世界经济走向复苏的过程中,中国扮演了一个关键角色。”
林毅夫认为,在一个全球化的过程中,一个国家发展得比较好,就会为其他国家创造更好的条件。中国经济增长比较快,进口的需求就会多,对资源需求也增多。所以,相关的南朝鲜、日本以及台湾,复苏都比较强劲;其他像资源比较富庶的澳大利亚、拉美一些国家,中国的发展给它们创造了很多机会。
“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紧密相连。可以说,全球进入了一个多极化增长格局,”林毅夫说。
中国面临诸多挑战事实上,中国也是国际金融危机的受害者之一,同时为应对这一危机、实现经济复苏付出了代价。从未来角度看,中国经济的发展也面临着巨大挑战。
林毅夫指出,这一次国际金融危机对发展中国家都有很多冲击,对中国也是如此。本来中国经济可以增长超过10%,但去年增长只有8.7%。
中国的经济发展过去几十年来取得了巨大进步,也可以说是飞跃,但这种飞跃更多的是“量的飞跃”,接下来中国需要的是实现“质的飞跃”,这个任务对于中国来说将是非常艰巨的。
荷尔斯拉格:“要从利用廉价劳动力、依赖对外出口的发展模式向提高高科技在经济发展中的比重,拓展新的经济增长点的方向进行转型。在这一转型过程中,中国将面临巨大的挑战。”
他还指出,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在高速增长,如何让这种增长给普通民众带来更多的好处,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都是中国需要解决的问题。
荷尔斯拉格强调,现在的国际环境对中国来说并不看好,这主要是因为中国的主要出口市场都面临困境,如美国面临自身的金融问题,欧洲则深陷主权债务危机,这让它们对中国以出口为导向的经济发展和这种模式的可持续性感到担忧和怀疑,有些国家甚至采取了一些有意针对中国的外贸增长的保护主义政策。
“捧杀”原因何在那么西方一些人为何鼓吹“中国独秀论”?
波尔季亚科夫指出,毋庸讳言,中国快速的经济发展引起了很多国家的“嫉妒”,许多国家企图把自己反危机政策的失误和国内问题归咎到中国和中国政府身上。
他指出,西方媒体目前存在这样一种舆论导向:一旦全球经济出现什么问题,其矛头都指向中国;一旦需要承担国际义务时,也指向中国,“似乎全球经济形势的好转完全取决于中国采取何种措施”。
长期研究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问题的波尔季亚科夫还表示,所谓中国经济一枝独秀、是金融危机的最大受益者、中国的经济发展让其他国家利益受损的观点,其目的之一是压中国承担更多的国际义务。
“不过,正像中国一直强调的那样,中国无法承受实际能力之外的负担。况且,中国还有很多内部问题尚待解决,”他说。“比如说,我们都知道,今年中国玉树发生地震导致大量人员伤亡,2008年的四川地震损失则更加惨重。为抗震救灾,中国必须投入大量的财力和人力。”
波尔季亚科夫强调,促进全球经济的复苏不仅仅是经济表现较突出的中国等国的责任,更应该由国际社会所有国家共同努力。
荷尔斯拉格认为,世界其他国家同中国需要增进互信、加强合作,避免相互猜疑和防范。[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