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副主任医师-陈一华陈一华(1947.9-)男,江苏省淮阴县人。中医副主任医师。出身中医世家,结业于山东中医学院,30多年来,擅长研究肿瘤防治,能使肿瘤明显缩小,甚至消失,经临床实践,打破了那种"是癌治不好,治好不是癌"的悲观、绝望的论调。他认真研究《医宗金鉴》、《华佗密方》和当代名医名著。他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根据中医学理论"扶正祛邪,活血化瘀,攻补兼施"等特点,研制出多种治疗癌症的方药,这些方药既能杀伤肿瘤细胞,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又能增强肌体的免疫功能。一年内治好30多人,被一些大医院以判处"死刑"的癌症患者,这些患者服了他配制的方药之后,癌魔有的被征服了,病情有的缓释了,已治愈的肝癌、胃癌、肺癌、乳癌、食道癌、贲门癌、直肠癌、恶性葡萄胎等等,1996年淮阴电视台专题报导过,1997年5月被认命为淮阴县医学科学技术研究所副所长,其业绩载入《时代风采丛书》、《当代杏林名医风采》、《世界优秀专家人才名典》、《中医治疗肝癌初探》在国际交流评选活动中,荣获优秀论文奖,曾在当地国家级刊物上发表过多篇医学文章,受到一些中医学界专家和教授的认可。
2、美术家-陈一华
陈一华[1]
陈一华(1979- )湖南攸县人,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湘潭市书法家协会会员,湘潭市美术家协会会员,湘潭市武术家协会会员.书画师从中国篆刻委员会委员王集先生,花鸟画学于湘潭事美协理事、湘潭花鸟画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王汉武先生,武术启蒙于南少林詹谷泉先生,后于河南邓州杨富昕好友学习形意拳与八卦掌,在湘潭期间拜在巫家拳吴自德门下学习巫家拳,另得益师友自形门创始人唐臻英老师指点.
曾获:“中日建交三十周年书画大奖赛”二等奖
“湘潭市2006年书协新人新作展”二等奖
3、烈士-陈一华陈一华(1911—1939)原名陈凯,四川宣汉县南华坝村人,一生戎马生涯,为民主革命的胜利血洒疆场。民国二十一年(1932)12月,他参加红四方面军,次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连、营党代表。民国二十四年(1935)3月,随军离开川陕根据地北上。在艰难的北上途中,他处处以身作则团结教育战士,克服了重重困难,完成上级交给的任务,深得上级党委和同志们的赞赏。6月,红四方面军与中央红军会合。张国焘另立中央时,他拥护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的领导,坚持北上抗日的方针。1936年10月,到达陕北。
民国二十六年(1937)任120师358旅军法处副处长,随军东渡黄河挺进晋西北,开展敌后游击战争。1938年5月,中共平鲁县委成立,调任平鲁县县委书记,为巩固、扩大敌后根据地做了大量工作。同年10月,晋绥边特委又调他到左云、右玉、凉城三县的边陲地区,任左右凉县委书记,对外称六支队政治处左右凉工作团团长。这时,改名为陈一华。他以马头山和五路山为依托,充分发动群众,积极组建地方武装,开展抗日斗争;他和县、区领导深入群众搜集零星武器,并利用牺盟会提出的“合理负担”、“有钱出钱,有人出人”的口号,宣传抗日统一战线政策,动员群众支援抗战。乡间爱国人士主动献出步枪10支、战马两匹和上千元的银元。一次,骑兵小分队路经弓沟崖天主教堂时,教堂民团开枪,分队被迫反击,活捉了肇事者。他抓住这个机会,亲自去做神甫工作,最后达成协议,教堂又为分队提供步枪8支,子弹数千发。经过三个月工作,建起有70多人、60匹战马的县大队。很快打开了左右凉地区的抗日局面。
1939年2月,在凉城二峦子沟召开了县委扩大会议,通过了扩大地方武装的决定。为了解决地方武装的枪支问题,他一是收集国民党军队溃退时丢下的零星武器;二是动员绅士、富户中的爱国人士,出钱捐款、购置武器;三是说服凉城县马沟崖天主堂神父,为抗日游击队提供了八支步枪,数千发子弹。经过三个多月的努力,全县两个区建立了三个游击小队,县里组建了一个县大队。这支地方武装多次深入到左右凉丰镇等敌人据点,抓住战机打击敌人。
1939年6月17日,左右凉县委在西双树村,召开有区委书记和游击队长参加的县委扩大会议。会后没有立即疏散,右玉城据点日伪军根据飞机和密探侦察的情况,集中了百余日军组成远程奔袭队,20日拂晓被右玉县日军的奔袭队百余人包围了西双树村。他立即组织游击队分两路掩护干部群众突围。在他的指挥和掩护下参会人员全部脱险,而他在战斗中身中数弹壮烈牺牲。[2]左云人民把陈一华的功绩写在烈士陵园的展厅,千秋万代,永志不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