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彼特创新理论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2-06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创新”一词最早是由美国经济学家熊彼特于1912年出版的《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提出。

熊彼特的创新理论包括下列5种具体情况:

1、开发新产品,或者改良原有产品;

2、使用新的生产方法,比如改手工生产方式为机械生产方式;

3、发现新的市场,比如从国内市场走向国际市场;

4、发现新的原料或半成品,比如使用钛金属做眼镜的镜框;

5、创建新的产业组织,比如新兴的培训公司。

当年熊彼特所论及的创新,其最终检验标准只有一个,那就是随广为市场接受而来的、具有独占或优先获取权的超额利润。

同时更关键在于

1、他明确指出创新与发明的区别:“创新”不等于技术发明,只有当技术发明被应用到经济活动中才成为“创新”。

2、指出“创新者”专指那些首先把发明引入经济活动并对社会经济活动发生影响的人,这些创新的倡导者和实行者就是企业家

3、“企业家”既不同于发明家,也不同于一般的企业经营管理者,是富有冒险精神的创新者,“创新”是企业家的天职

4、经济增长的动力是创新者——有远见卓识、有组织才能、敢于冒险的企业家。经济增长的过程是创新引起竞争的过程:创新——模仿——适应

5、企业家精神:企业家为了证明自己出类拔萃的才能而竭力争取事业成功的这种非物质的精神力量,支配着企业家的创新活动,这种精神就是企业家精神。

总之,熊彼特的创新理论包括:

创新、创新方式、创新者、企业家、创新是经济增长的动力、创新是经济增长的动力、企业家精神等多方面的内容

学术界在熊彼特创新理论的基础上开展了进一步的研究,使创新的经济学研究日益精致和专门化,仅创新模型就先后出现了许多种,其代表性的模型有:技术推动模型、需求拉动模型、相互作用模型、整合模型、系统整合网络模型等,构建起技术创新、机制创新、创新双螺旋等理论体系,形成关于创新理论的经济学理解。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