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本书共分四篇十九章,全面介绍了汽车使用过程中有关汽车运用基础设施、汽车使用性能、汽车运用技术、汽车运用技术保障等内容。书中系统阐述了汽车运用工程学科的内在规律,努力反映汽车运用工程领域的新技术、新理论、新成果。
本书既可作为高等院校交通运输(汽车运用工程)专业和其他相关专业“汽车运用工程”课程的教材,也可供汽车运输和管理部门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参考。前言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汽车工业的技术进步,汽车运用涉及到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对于推动社会进步,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具有重要作用。
汽车运用工程是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对汽车的技术状况进行有效管理的工程技术学科,其目的是在技术可行和使用可靠的前提下,保证汽车运输能够正常和安全地进行,使运行材料消耗量和劳动消耗量最少,并减轻汽车运用对人类生存环境的污染和危害。
为实现汽车运用的最佳效果,就必须科学合理地运用车辆。然而,汽车运用依赖于必要的基础设施,并受汽车技术性能的制约和外界条件的影响。因此,汽车运用的前提是必须了解影响汽车运用基础设施和外界条件的特点,掌握汽车使用性能及其影响因素;同时,必须对汽车的运用过程提供技术保障,以提高汽车在整个使用过程中的技术状况。
基于这样的认识,结合作者长期从事“汽车运用工程”课程的教学实践和学术积累,根据所涉及内容的相对独立性及内在联系,将其纳入汽车运用基础设施、汽车使用性能、汽车运用技术、汽车运用技术保障四个篇章。本书系统阐述了汽车运用工程学科的内在规律;努力反映汽车运用工程领域的新技术、新理论、新成果;注重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本书可作为交通运输(汽车运用工程)专业和其他相关专业“汽车运用工程”课程的教材或教学参考书,也可供汽车运输部门有关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参考。
在本书的编著过程中,肖梅、邱兆文、陈吴、沈小燕、何天仓、董元虎、徐双应等参与了数据分析、资料整理及文稿的校对等工作,同时,本书的编著参考了国内许多学者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出版的学术著作、教材,作者在此表示衷心感谢。
恳请读者对本书的内容和章节安排等提出宝贵意见,并对书中存在的错误及不当之处提出批评和修改建议,以便本书再版修订时参考。
版权信息书名:汽车运用工程学 (普通高等教育交通类专业规划教材)

作者:陈焕江 编著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印次:2010年5月第1版第1次印刷
标准书号:ISBN 978-7-111-29677-5
定价:49.00元
目录前言
第一篇汽车运用基础设施
第一章汽车运输道路设施3
第一节道路交通网络3
第二节道路设施13
第三节道路交通控制设施25
第二章公路运输站场设施35
第一节公路运输枢纽35
第二节汽车货运站37
第三节汽车客运站45
第二篇汽车使用性能
第三章汽车动力性59
第一节汽车的动力性指标59
第二节汽车行驶方程式60
第三节汽车动力性分析74
第四节附着条件决定的汽车动力性81
第五节汽车驱动系统参数对汽车动力性的影响85
第六节汽车动力性试验90
第四章汽车的燃油经济性96
第一节汽车燃油经济性的评价指标96
第二节汽车燃油经济性的计算方法96
第三节汽车燃油经济性的试验方法105
第四节汽车燃油消耗量标准111
第五节影响汽车燃油经济性的结构因素112
第五章汽车的制动性118
第一节制动时车轮的受力118
第二节汽车的制动效能124
第三节制动效能的恒定性127
第四节制动时汽车的方向稳定性129
目录目录第五节前后轴制动力的分配134
第六节汽车制动性试验141
第六章汽车的操纵稳定性146
第一节轮胎的侧偏特性146
第二节汽车转向时的运动154
第三节汽车稳态转向特性分析156
第四节转向轮绕主销的振动与稳定效应161
第五节汽车操纵稳定性试验165
第七章汽车的行驶平顺性和通过性168
第一节汽车行驶平顺性168
第二节汽车的通过性176
第八章汽车的环保性186
第一节汽车排放污染物及其危害186
第二节汽车噪声194
第三节汽车电磁干扰204
第九章汽车的质量利用和使用方便性206
第一节汽车的质量利用206
第二节汽车的使用方便性208
第三篇汽车运用技术
第十章汽车运输组织与效益217
第一节运输需求217
第二节汽车运输条件218
第三节汽车运输生产过程228
第四节汽车货运组织234
第五节汽车客运组织239
第六节汽车利用程度单项评价指标249
第七节汽车的运输生产率253
第八节汽车的运输成本258
第十一章汽车运行材料合理使用262
第一节燃料及其使用262
第二节润滑材料及其使用270
第三节冷却液、制动液及其使用284
第四节轮胎及其使用288
第十二章汽车运用安全技术294
第一节道路交通事故及其分类294
第二节道路交通事故的影响因素297
第三节道路交通事故的预防措施300
第四节道路交通安全系统分析306
第十三章汽车公害防治技术316
第一节汽车排放公害的防治316
第二节汽车噪声公害的防治328
第三节汽车电磁干扰公害的防治331
第十四章汽车在特殊条件下的使用333
第一节汽车走合期的使用333
第二节汽车在低温条件下的使用337
第三节汽车在高温条件下的使用345
第四节汽车在高原和山区条件下的使用349
第五节汽车在坏路和无路条件下的使用355
第六节汽车在拖挂运输条件下的使用357
第七节汽车在危险货物运输条件下的使用360
第四篇汽车运用技术保障
第十五章汽车技术状况及其变化369
第一节汽车技术状况和运用性能369
第二节汽车技术状况变化的影响因素371
第三节汽车技术状况变化的规律376
第四节汽车技术状况的分级378
第十六章车辆选配与管理381
第一节车辆的择优选配381
第二节车辆的基础管理387
第三节车辆技术管理概述392
第十七章汽车的检测诊断396
第一节运输车辆检测诊断概述396
第二节汽车的检测与审验398
第三节汽车检测站402
第四节汽车检测及审验的内容及标准408
第十八章车辆的维护与修理418
第一节汽车维修概述418
第二节汽车维修制度421
第三节汽车维修组织形式426
第四节汽车维修质量管理431
第五节汽车维修质量评定方法和质量保证436
第十九章车辆的改装、改造与更新441
第一节概述441
第二节汽车寿命444
第三节汽车更新时刻的确定446
参考文献4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