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粮集团掌舵人宁高宁
概述宁高宁,男,1958年生于山东滨州,1983年毕业于山东大学经济系,1987年毕业于美国匹兹堡大学,获工商管理学硕士学位。1987年加入华润(集团)有限公司,曾任华润创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华润集团有限公司及中国华润总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华润北京置地有限公司主席;2004年12月起任中国粮油食品(集团)公司董事长。
他是用金融资本整合产业资本的探索者。他不断引导公司中高层干部从“国有企业干部”向国际型“职业经理人”转变,认为只有保持优质、高效、稳定的职业化人才链,才有可能打造基业长青的企业。
基本信息栏中文名:宁高宁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山东省滨州市出生日期:1958年11月9日毕业院校:山东大学目录[隐藏]
主要经历资本运作高手入股蒙牛宁高宁复职进修风波宁高宁背景宁高宁的中粮集团—中国食品领域龙头企业发展战略:有限多元化核心理念:源于自然 重塑你我食品安全:习惯做“漫长的生意”
主要经历宁高宁,[1][2]1987年进入华润(集团)无限公司;1990年3月任华润创业无限公司董事兼董事总经理;1992年,任华润创业无限公司总经理,1996年,任华润(集团)无限公司董事、副总经理,1999年,任华润(集团)无限公司副董事长、董事会主席、华润(集团)无限公司及中国华润总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华润北京置地无限公司主席。2004年12月28日,宁高宁代替周明臣出任中粮集团董事长。
插队知青
1958年11月,宁高宁出生在山东的小城滨州。双亲都是本地医院的医生。在滨州,宁高宁完成了从小学到高中的教育。1975年,刚读完高中的宁高宁,呼应毛主席的呼唤,到原滨州市辖区内的博兴县插队当知青。
炮兵连新兵
凭据本来的想法,宁高宁以为会不断这样在农村生活上去。1976年底,中国历史上那段特别的时段终究结束了,宁高宁忽然发觉生活还可以有另外的挑选。于是他绝不犹疑地报名去参军了,由此他的人生呈现了第一个转机。1976年底,经过严峻的挑选,宁高宁成为江苏某炮兵连的一名新兵。
两次鬼使神差的求学经历
1978年,步队里告诉可以报考大学了。喜爱念书的宁高宁又绝不犹疑地报了名。
那时的宁高宁很想看成家,于是就报了山东大学中文系。考试成果出来后,他的分数还比较高,宁高宁就在犹疑要不要换学校。等他决议还是在山大读中文系,再回到中文系时,教师报告他中文系人数已经满了。无法之下,他的档案被调到了山大经济系。
开学后,宁高宁还是不死心,亲身找教师请求换专业。其时教师跟他讲,从中文系出来的都当不了作家,只能写写书评。在教师的一番开导下,宁高宁固然心里上觉得有缺憾,还是决议在经济系先试学一年。没想到一年之后,宁高宁竟然喜爱上了经济学,还感触到很大的成长空间。于是就决议留在经济系,直到读完四年。正是这段鬼使神差变动了宁高宁之后的事业倾向和人生轨迹。
1983年,宁高宁从山大结业,获得经济学学士学位。
1983年,宁高宁经过全国研讨生考试公派选拔赴美留学,到匹兹堡大学攻读工商管理学硕士(MBA),主修财务。“其时也不晓得什么叫MBA,上了半年的课之后, 有点明白了,本来就是为将来做生意做预备。但是其时国内的观念还不关闭,做生意还有点被人瞧不起,所以我不太服气,就常常跑到经济系去听课。听着听着觉得跟国内学的经济学不一样,美国的经济学都是数学,公式推导型,与我同去的两个在国内学数学的,在那儿都学得津津乐道。所以,鬼使神差,我反倒把路走对了。”
1987年,学成归国后的宁高宁参加华润集团。其时华润集团企发部人很少,宁高宁几乎是专注的兵。在华润,宁高宁鬼使神差的一切积聚一点点获得开释,他也从刚进入华润的小角色渐渐成长为华润集团的灵魂人物。
执掌华润
1990年3月,32岁的宁高宁被委以华润创业无限公司董事兼董事总经理的职位。他身上军人的松散、讲究纪律的特质以及他具有国际视角的战略目光,开端一点一点浸透到他对华润的管理中。

爱念书
在宁高宁的简历里,他最大的爱好是逛书店,看书。他向记者列出了一长串喜爱的作家,张爱玲、贾平凹、林语堂等等。大概是由于异常有过留学海内的经历,他很赞同这些作者站在远处对中国所做的敏感的察看和尖锐的考虑。说到张爱玲,他信口开河“人生就是一袭华丽的袍子,里边长满了虱子;没有一个别可以比比他低的人更横行霸道,由于你这个别鼻孔里有什么污垢,在下边是可以看到的。”
由于爱念书,每到一个新地方,最吸收他眼球的就是“书店”两个字。“逛书店比较紧张,是个接收的进程,不必像对别人说话那样,需求输出。”宁高宁坦言。
劳动之外,宁高宁最看重的还是家庭。当被问到家庭最需求什么时,他信口开河“真情”。“任何人都市有劳动压力,家是相对紧张的地方,会让你更理解人性和人生的进程。”
一位分析人士以为,国度之所以让宁高宁接任,是由于宁高宁有丰富的资本运作经历,还有华润与中粮都是原外经贸部老外贸企业,中粮集团不至于因人事故动而影响既定战略,且两家公司都是红筹大佬。宁高宁曾坦言本人最爱看《资本论》。
比较推崇的一个人:吴敬琏
比较认同的企业家:张瑞敏
资本运作高手宁高宁讲过一个关于二十六只猫和一只虎的故事。
山里有一只恶狼遇到26只猫,面对众多的猫,狼不免心存畏惧,但迫于饥饿,狼还是壮着胆子向一只猫下了手,猫虽多,但无法合力相救,终难逃厄运,结果猫全部被狼吃掉。尝到甜头的狼每日食猫一只,颇感满足。又一日,狼偶遇一虎,误认为猫,欲食之,终被虎食。
他从中得出的结论是:“大猫非猫,猫大成虎,一只虎的力量远超过26只猫。”
宁高宁曾把华润大大小小的资产化分为119个利润中心,有历史遗留的,也有新创的。他说:“华润所涉及行业将逐渐集中到10个以内,实施有限度地相关多元化。”而且“所涉足行业,华润必须能进入前3名。”
执掌中粮集团后,他继续推进这种经营思路,打造另外一只老虎。
去年,他宣布了中粮集团未来的发展战略:除了生物制能源以外,中粮必须在粮食流通、粮油加工、品牌食品、地产酒店、金融投资、土畜产等5到8个行业建立行业领导地位。
职业的“放牛娃”
宁高宁自称是职业经理人,为国有企业“放牛”。他的专业素养也得到了市场的承认。
近几年,受金融危机以及公司本身管治的影响,在港的中资企业整体形象大打折扣。比如,广东国际信托投资公司破产,粤海集团资不抵债,广南集团爆出“受贿”丑闻,中旅集团的高层被抓等等。
但在宁高宁的带领下,华润集团不仅安然避过金融风暴,而且得到市场的另眼相待。2004年初,华润集团顺利获得一笔超过30亿银团贷款。
有人问宁高宁,怎样形成这样一种稳健的风格。他轻描淡写地说:“其实没什么,这并不是什么风格,而只是职业经理人的应有训练。职业经理人本来就应该做到专业化。”
宁高宁也要求下属都是专业的“放牛娃”。
按照中粮多年的习惯,每年的3月份会进行全年的工作部署。他上任后,将这一工作会议改成了经理人培训会。
2005年,连续多年保持不变的“中粮中层管理干部大会”改成了“中粮经理人年会”。
中粮集团董事、鹏利国际总经理孙忠人对此的感受是:“中层干部会改名为经理人年会,是一次质的飞跃。名称的变更,既有对会议的重新定位,也包含了对全体参会人员的重新定位。”
从华润移师中粮,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将内刊改名为《企业忠良》,向员工灌输作为“职业经理人忠心与良心”的管理理念。
宁高宁在最新一期的《企业忠良》上发表了文章《分层次》,对中粮的经理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做好企业在业务上的战略和执行,更要把不断创新和进步的精神根植于企业组织之中;不仅推动少数人的成长,还要推动整个组织的成长;不仅推动竞争压力,还要推动企业文化的创新。
宁高宁不断引导中高层干部从“国有企业干部”向国际型“职业经理人”转变。因为他知道,只有保持优质、高效、稳定的职业化人才链,才有可能打造基业长青的企业。
入股蒙牛2009年7月6日晚,中国最大的粮油食品企业中粮集团,联手私募股权基金厚朴投资管理无限公司,投资61亿港元入股蒙牛乳业,创造了迄今为止中国食操行业的最大买卖记载。凭据协议,中粮集团与厚朴投资单独组建一家新的公司,以现金每股17.6港元的价钱,辨别向蒙牛乳业认购了1.738亿股新股(约为现已刊行股本的11.1%)、并向老股东认购经扩展后已刊行股本的10%,新公司将持有蒙牛乳业20%的股份,成为第一大股东。牛根生举行结合记者款待会,表露中粮入股蒙牛乳业概况。“这是一次很两厢甘愿的买卖,我们一拍即合。一洽商就触及核心,两头没有惊险的事情孕育发生。”中粮致媒体的新闻通稿中就像下表述:中粮集团是长久持股的战略投资者,在蒙牛将来的董事会11名董事中占3个名额,均为非施行董事。中粮集团不参加蒙牛的具体运营管理,不变动现有的运营团队的持续性和波动性,也不变动目前的战略倾向。

宁高宁表示,中粮能够入股蒙牛,是从中粮的产业发展来讲是一个自然的延伸,从中国的食品行业,乳业类的发展现状来讲也是一个非常好的时机,从蒙牛公司自身当然是给中粮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投资机会。中粮是国家类的企业,在食品和粮食的领域里面,国内具有领导地位的乳品企业,放在一起对整个行业,对乳品行业,对食品行业,包括对公司未来的发展,中粮公司和蒙牛公司的发展带来很多变化。这个过程可以说一拍即合来形容,一洽谈就触及到很核心的地方,当然也经过了几轮谈判,没有惊险的故事性的事情,最终对蒙牛的发展,对中粮的发展,对国家和民族,对食品健康带来很多的好处。“中粮在乳业方面只靠蒙牛发展,不会再走别的方式。”
宁高宁复职进修风波7月22日,针对外界宁高宁,已接上级调令‘外出进修’,不参加集团事务”的传闻,宁高宁现身北京办公室澄清。当日晚些时分,中粮集团经过官方网站发布澄清声明,称“个别互联网媒体报道称中粮集团董事长宁高宁‘复职进修’……完好不符合理想。”“中粮集团保存追查执法义务的权益。”
宁高宁背景2005年,中粮集团董事长周明臣退休,宁高宁代替中粮集团董事长职位地方。外界对其配景猜测纷繁,宁高宁是不是有什么配景。为何会挑选宁高宁?
与周明臣的“官员”配景差别,宁高宁是一步步从华润的基层员工做起来的。宁高宁在香港华润(集团)无限公司劳动了18年,从一个普通的员工做到了华润(集团)无限公司及中国华润总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华润(北京)置地无限公司主席。在任时段,他指导华润从一家只做外贸的公司走向实业成长,并成长为中国际地和香港最具实力的多元化企业之一。2001年以来,他驾驶华润“战车”在内地展开了一连串的计策性并购举动,横跨房地产、零售业等主体行业,并以其干练纯熟的资本运作伎俩被业界称为“中国摩根”。
由于在公司管理和资本运作方面的高超技艺,宁高宁获得了2001年“CCTV年度经济人物奖”。2007年9月,他又站在了以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欧元之父罗伯特·蒙代尔教受命名的第四届“蒙代尔·世界经理人成绩奖”领奖台上。
从华润到中粮,宁高宁不断以“国企放牛娃”来描述本人所担当的国企指导人的角色。作为国度发改委“空降”到中粮集团的上将,宁高宁的权利就是指导中粮集团完成向新国企转型。说到今天的成绩,宁高宁不无感慨地说:“不像很多人猜测的那样,我是有什么配景的。你向‘上’看,生怕看不到有姓宁的。到今天能担这么大的义务,从我本人来说,是有点鬼使神差的。”
宁高宁的中粮集团—中国食品领域龙头企业1952年9月,中粮的前身——中国粮谷出口公司、中国油脂出口公司和中国食品出口公司在北京组建,主要经营粮食、油脂等大宗农产品以及食品的出口业务。此后的20多年间,一直到改革开放之前,中粮始终承担着专业化经营和行业性管理的双重职责。
[3]在中粮的发展历程中,于改革开放初期引进“可口可乐”无疑是值得纪念的事件。1981年4月,经过中粮与可口可乐公司的反复协商,可口可乐在中国的第一家装瓶厂,在中粮北京分公司的一个烤鸭厂里正式建成投产。双方达成的协议是,中粮每年花30万美元购买可口可乐浓缩液,可口可乐向中方赠送一条每分钟生产300瓶可口可乐的瓶装线,产品的生产销售为期10年。自此,曾被指为资本主义代表的“可口可乐”重新回到了中国市场,并改变了无数中国人喝饮料的习惯。
1992年以来,伴随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中粮加快食用油、葡萄酒、麦芽、面粉、大米、饮料、巧克力、金属包装等生产加工业务以及地产开发、金融服务业务的发展,逐步由传统外贸代理公司向以实业为基础、综合化经营的跨国公司转型。
发展战略:有限多元化
在一本名为《26只猫和一只虎》的著作中,宁高宁提出了著名的“大猫非猫”理论。理论的核心是:“大猫非猫,猫大成虎,一只虎的力量远超过26只猫。”在中粮,宁高宁的理想便是将下辖各项业务打造成市场上的猛虎。
为此,中粮集团确立了“集团有限相关多元化、业务单元专业化”的发展战略。宁高宁对这个战略进行了解释:所谓“有限”,就是中粮今后不搞过度多元化,集团的第一要务是发展好主营业务。所谓“相关”,就是中粮的业务虽然有分类和多元,但行业之间要具备相关、协同性,要有逻辑关系,能互相支持,形成合力。而“专业化”则是每一个业务单元要形成自身发展目标和行业竞争战略,寻求符合自身发展的商业模式,在所在行业中形成行业领导地位。
通过对集团现有资源的整合,在资本市场上向来颇有心得的宁高宁迅速打造出一艘艘食品、地产领域的旗舰。目前,中粮集团在粮油食品业务链条上,下设中粮粮油、中国粮油、中粮屯河、中国食品、中粮肉食业务板块,从农产品的种植养殖、收储物流、加工贸易一直延伸到品牌食品销售;在打造全服务链的城市综合体上,中粮旗下的地产酒店板块业务涵盖了住宅、商业、写字楼、公寓和酒店;中粮还经营着包装、土畜、金融业务。整个集团共打造着福临门食用油、长城葡萄酒、金帝巧克力、屯河番茄制品以及大悦城、亚龙湾度假区、凯莱酒店、雪莲羊绒、中茶茶叶等诸多知名品牌。2008年,中粮企业资产规模达1209亿元,在国资委业绩考核中首次进入中央企业A级行列。
核心理念:源于自然 重塑你我
作为一家拥有57年历史的企业,中粮在中国食品领域拥有一系列傲人“之最”:“长城”系列葡萄酒产销量居全国第一;“金帝”巧克力是最畅销的本土巧克力品牌;集团年榨油能力700多万吨,是中国最大的食用油生产商;旗下拥有7家面粉加工企业,年处理小麦近150万吨,居全国首位;它还是亚洲第一、世界第二的番茄酱制造商……
中粮如何做到这些成就?
“中粮的根基在粮食。农业是最古老、最自然,也是人类最基本的生存繁衍之途。它的起源是自然,是天地,它依靠最根本的自然、土壤、阳光、水和人类最直接的劳作。自然赋予了人类生存的条件,人也是自然中的一部分。同时,自然的资源也给了中粮作为一家企业的源源不断生存和生长的源泉,成了中粮立命的根基。”
这样一段富有哲理的论述,来源于中粮老总宁高宁对企业理念的思考。喜欢研读哲学以及宗教史的宁高宁,自2004年执掌中粮以后,对这家食品领域的龙头老大进行了价值重塑,提出了“源于自然,重塑你我”的核心理念。
在采访中,宁高宁对中粮的这一理论进行了进一步的阐释:“用自然的力量来重新塑造一个人,一家企业,甚至一个社会。这并不是我们的喜好所决定的,而是必然的,这可以重塑信仰、规则、价值追求,甚至可以重塑我们的身体。自然的力量是无穷尽的,人的本性本来也是自然的一部分,自觉地遵守自然规律,尊重自然,也就是重新塑造了你我。这一点,人们过去大多做得不够。当然,自然源泉更可以在战略选择上重新塑造我们的公司。这与我们的使命是相联系的。”
食品安全:习惯做“漫长的生意”
近些年来,中国食品领域频发安全问题。中粮集团的产品品类丰富,涉及食品安全的业务部门多样,几乎包括了从原料生产到食品加工的所有环节。中粮集团如何能够在频发的食品安全事件中做到“独善其身”、树立央企的风范?
中粮集团为此采取的措施是:从整个产业链入手,食品加工过程不加入外界带来的环节,使这个问题从商业模式上得到根本解决。
比如中粮的福临门食用油,从大豆开始,一直到整个加工、物流、销售的环节都是自己控制的;再比如米、面、酒、番茄等产品,从种植开始一直到小包装都是中粮自己在做;中粮还提供玉米、大豆、赖氨酸、鱼粉、DDGS等饲料原料,产业链从原料开始一路到饲料,再到肉食品加工。
中粮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了这样操作的优势:第一,使产业链成本可以得到较好的控制,从而平衡投入和回报,避免投机行为;第二,使产品质量可以追溯。“我们追求的是营养、健康和时尚。这是长期的品牌战略的需要,也是大型国企的可贵之处。”
宁高宁董事长特别提到了这样一个例子:中粮旗下君顶酒庄为生产一瓶优质葡萄酒,他们从法国引进优质葡萄种苗开始,精心栽培——到第一瓶葡萄酒出厂,已经是八年之后了。“这是一个很漫长的生意,很长远的生意。中粮习惯做这样的生意。可能在头几年没有显现出它应有的价值,但一旦出来以后便具有很高的价值,而且很长久。”
为了保证食品安全,宁可从源头做起、全程监控、保证品质,这就是中粮的安全之道。“一个关注健康,关注自然,有社会责任,而且充满朝气,充满激情,积极向上的企业”这是中粮的未来发展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