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概况作品名称:疾愈过龙泉寺精舍呈易业二公
创作年代:唐代
作者:孟浩然
作品体裁:五言古诗
作品原文疾愈过龙泉寺精舍呈易业二公(1)
停午闻山钟,起行散愁疾。
寻林采芝去,转谷松翠密。
傍见精舍开,长廊饭僧毕(2)。
石渠流雪水,金子耀霜橘(3)。
竹房思旧游,过憩终永日。
入洞窥石髓(4),傍崖采蜂蜜。
日暮辞远公(5),虎溪相送出。[1]
作品注释(1)龙泉寺精舍:庐山有龙泉精舍,为晋代释怀远所建。精舍:原本为讲学、读书之所,后来亦用以称佛寺。
(2)饭僧:供饭与僧人。
(3)金子耀霜橘:这句的意思是经霜之橘发出金色耀眼的光芒。
(4)石髓:从石洞中流出的流汁,其状白腻如乳,相传服食后可以长生。
(5)远公:此处用以指易、业二上人。[1]
作品赏析诗歌首先描写诗人病愈后外出闲游遣闷,沿途及走近龙泉寺所见寺庙的高雅行径和幽静情景。再写顺便拜访易、业二位故人,一起游玩观赏休憩,一幅其乐融融的画面。最后用东晋慧远大师虎溪典故,将日暮辞归的情事叙述得十分精妙。宋人刘须溪评价说:“此岂待赋,赋之乃佳。”[1]
作者简介孟浩然(689——740),唐代著名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世称“孟襄阳”,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以写田园山水诗为主。因他未曾入仕,又被称为“孟山人”。曾隐居鹿门山,四十岁时游历长安,参加进士科考落榜。他在太学赋诗的时候,名动公卿,满座为之倾倒。后因写诗引起唐玄宗不悦而被放归襄阳,于是漫游吴越一带,游览名山胜水。734年(开元二十二年),襄州刺史韩朝宗约孟浩然一同到长安,准备向朝廷举荐他,但他不慕名利,到期竟然失约不赴,终究还是没有成就功名。孟浩然生活在盛唐时期,早年曾有远大的抱负,但在政治上困顿失意,终生过着隐士的生活。他洁身自好,不乐于趋附权贵,他耿介不随的性格和清白高尚的情操,为当时和后世所倾慕。[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