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红十字血液中心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2-06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南京红十字血液中心成立于1958年10月,是国内最早成立的专业采供血机构之一,是我市一所市属集临床采供血、医疗、教学、输血科研、器官移植配型、亲子鉴定为一体的公益性医疗卫生机构。 1993年通过国家卫生部评审,成为我国首家经验收合格的血液中心。2001年该中心年采供血13.14吨,居全省之首,在全国同行中也居前列。 四十多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卫生局的直接指挥下,该中心担负着南京市行政区域内市属医疗机构及部分省属和部队医疗机构的临床供血任务。

1989年以前,单纯供血的南京红十字血液中心拥有一幢三层建于上世纪 60年代初的业务楼,面积900多平米,八十年代中期该中心在本单位狭小的空地内再建一幢四层办公业务楼与旧楼衔接,总面积不足3000平方米。十几年来,特别是1998年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以后,中心业务的不断发展和服务功能的日趋完善,业务用房日显紧缺,已经直接影响并严重制约将来我市输血工作的开展。以下从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1、按照卫生部《血站基本标准》,年采供血量10000升以上,业务部门建筑面积应为1500-3000平方米,而目前南京血液中心的办公业务用房相加不足3000平方米,只相当于地级市的中心血站。

2、南京血液中心的基础设施在上世纪90年代以前曾经是全国血站的样板,《献血法》实施后,国务院对西部及经济欠发达地区的采供血机构进行了重点扶持,全国各城市为适应无偿献血事业的发展大力推进血液中心基础建设,北京、上海、天津、济南、长春、广州、福州、杭州 、深圳、大连、西安、贵阳、乌鲁木齐等城市血液中心新建扩建项目竣工或正在紧张建设。其中上海市血液中心地上建筑15层,地下1层,总建筑面积20000平方米。本省内的苏州、常州、无锡、镇江、徐州、南通、淮安等地市的中心血站近十年来用房硬件水平也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今天的南京红十字血液中心的基础建设水平甚至不及江阴、张家港等县级市的血站。毋庸讳言,南京红十字血液中心的房屋硬件水平在全国同等级的血液中心已经相当落后,江苏省内也属于中下水平。这与该中心在临床医疗,科研实力等软件水平形成了鲜明反差,更与江苏省作为全国经济大省,南京市作为省会城市的实际情况极不相称。

3、1998年以前,我市临床的血源70 %来自农村有偿供血者,随着《献血法》的实施,目前70 %的血源来自无偿献血者,我们的方向是朝着100 % 来来自无偿献血者而努力。现实与方向必然需要血液中心的硬件环境与此相适应。据调查1980年该中心年供血约200万毫升,献血约5000人次,到了2002年已达1200万毫升,献血51000人次,除了街头流动献血车献血30000人次以外,约21000人在血液中心献血。由于历史的原因,血液中心处在鼓楼医院等单位的办公区和家属区“重重包围”之中,现有发展空间为零,目前血液中心内狭小的空间,献血单位的车辆难以进入,更无较大的停车场,致使较大规模的献血活动在血液中心内无法进行。

4、根据国外先进的经验,采供血机构基础设施未来的发展趋势是营造宾馆式的氛围,以避免献血者像进医院一样紧张。这种适应未来的需要只有在新的建筑才能得到实施和体现。

党的十六大提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加快建设小康社会。血液中心同供电、供水、供气、电信等部门一样是一个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部门,又是一个窗口从一个侧面体现出一个城市的发展水平和精神文明程度。我们认为,南京红十字血液中心基础建设水平滞后的现状与南京市在新世纪的城市定位对血液中心的硬件的要求相距甚远,再不加以解决必将影响我市医疗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甚至影响南京市的城市综合实力。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